安東尼·查爾斯·林登·布萊爾

1994年史密斯心臟病發去世,布雷爾與影子內閣的另一名成員新工黨”。 1998年12月26日布雷爾成為第一位在愛爾蘭議會發表演說的英國首相。 在2001年英國大選中,工黨再度保持了其前所未有的巨大優勢,布雷爾成為第一位贏得第二任的工黨首相。

安東尼(托尼)·查爾斯·林登·布萊爾(Anthony Charles Lynton "Tony" Blair,1953年5月6日~,英國官方譯名為貝理雅)是現任英國首相。
政治生涯
早年時期
貝理雅於1953年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父親是律師,母親是教員,他童年大部分時間是在杜倫(Durham)度過。布雷爾在有“蘇格蘭伊頓”之稱的費茨中學就讀,後又在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學習法律,並獲得學位。大學畢業後,布雷爾在1975年加入工黨,1982年代表工黨在一個傳統保守黨選區比肯斯菲爾德(Beaconsfield)參選國會議員失敗。在1980年代早期,布雷爾在工黨內被認為是“軟左派”(soft left),當時這一派正試圖控制工黨。
1983年他當選為塞奇菲爾德(Sedgefield)選區國會議員,並連任至今。1983年和1987年工黨兩次在大選中敗於柴契爾夫人之後,布萊爾堅定地站在黨內改革派一邊。他與改革派領袖尼爾•基諾克(Neil Kinnock)合作,成為影子內閣的一名成員,將工黨改造成一個更溫和的政黨。當基諾克因1992年工黨選舉失敗而辭職之後,布雷爾繼續在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的影子內閣中任內政大臣。
1994年史密斯心臟病發去世,布雷爾與影子內閣的另一名成員新工黨”。
雖然這些改革遭到了政治對手和工黨傳統支持者的批評,這些改革卻是成功的。工黨本身的改革,加上保守黨政府關於歐盟政策的分歧,以及一系列腐敗醜聞的影響,“新工黨”在1997年的英國大選中獲得了一邊倒的巨大勝利。
入主唐寧街
布雷爾是20世紀英國第一個在職首相在唐寧街生子育兒。1998年12月26日布雷爾成為第一位在愛爾蘭議會發表演說的英國首相。
在2001年英國大選中,工黨再度保持了其前所未有的巨大優勢,布雷爾成為第一位贏得第二任的工黨首相。保守黨領袖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辭職,他是自1920年代奧斯丁·張伯倫以來第一位沒有成為首相的保守黨領袖。
在911事件後,布雷爾很快地宣布與美國站在一起,在阿富汗戰爭之前他參與了一系列穿梭外交,幫助鞏固了國際反恐聯盟。直到今天他依然扮演著這個角色,訪問了許多其他國家領導人可能認為太危險的國家。
美伊戰爭
布雷爾是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有關進攻伊拉克計畫的堅定支持者,雖然這項計畫具有很高的爭議性。布雷爾很快成為主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經常與持堅定反戰立場的法國總統席哈克發生磨擦。布雷爾被認為比布希更善於演說,他在戰爭爆發前發表了多篇演說,強調推翻薩達姆政權的必要性。
雖然薩達姆被指控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美英發動戰爭的最主要理由,布雷爾也強調薩達姆踐踏人權的記錄,以此來為戰爭辯護。在2003年的美伊戰爭中,英國軍隊也參與其中。戰後至今也沒有在伊拉克發現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此在英國國內造成了針對首相的很多爭議,其中很多是來自工黨黨內的。工黨內有許多人不喜歡布希,並且反對伊拉克戰爭。
2003年8月1日布雷爾成為歷史上任期最長的工黨首相,但是大衛·凱利博士的死亡陰影籠罩著布雷爾,工黨內沒有任何慶祝活動。
2004年1月27日和1月28日兩天可以算是布雷爾政治生涯中最危險的兩天,被稱為“在地獄中的24小時”。由於工黨內部的反對,他的高等教育法案有可能沒有辦法通過二讀——這是他上任後面臨的首次類似的政治危機。第二天,關於大衛·凱利博士死亡調查的赫頓報告也將公布,大多數人預測報告將指責布雷爾及其政府。最終,關於調漲大學學費的法案以5票之差獲得通過。而赫頓勳爵的報告則著重批評了BBC的報導不周,而對政府的失誤只是輕描淡寫。
雖然赫頓報告為大的部量辯護,有關導致伊拉克戰爭的情報使用問題又浮上檯面。布雷爾最終決定再啟動另一項調查,而這次是評估戰爭爆發前情報的使用。
個人生活
他個人是聖公會教徒,但他的太太和孩子都是天主教徒。
2003年10月19日布萊爾曾因心臟問題接受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