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政大獄

安政大獄

安政大獄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幕末安政5年 (1858年) 到翌年發生的事件。 德川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老中間部詮勝鎮壓因為“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的簽字及繼承德川家茂的將軍工作”上,政治迫害反對派的事件。被鎮壓了的以尊王攘夷派和一橋派的大名、公卿、志士(活躍分子)們,牽連者達到100人以上。

事件背景

江戶時代後期的日本,外國船相繼東來訪問。中國在鴉片戰爭中的慘敗,令日本對外危機意識高漲,幕閣就海防問題進行議論。老中阿部正弘領導幕府進行幕政改革,在1854年幕府與美國簽訂《日美通商親善條約》,又與俄羅斯簽訂《日俄親善條約》,之後又和英國、法國和荷蘭簽訂類似條約,即《安政五國條約》。

1853年,第12代將軍德川家慶逝世,於是第13代將軍德川家定就任征夷大將軍一職。不過,因為家定身體虛弱的緣故,下任將軍的繼嗣人選成為主要問題。支持前水戶藩主德川齊昭的兒子一橋慶喜(德川慶喜),還有期盼跟諸藩建立協調體制的一橋派,和重視支系而推舉紀州藩主德川家茂並且政治路線保守的南紀派,兩派之間發生激烈的衝突與對立。

後來,日本受到美國總領事哈里斯的壓力,被迫在通商條約上籤字。老中堀田正睦借朝廷的權威打算解決兩派的爭執,不過,梅田雲浜等人在京都進行尊王攘夷派的工作,而且得到孝明天皇的敕許。

事件經過

1858年(安政5年)大老井伊直弼對尊王攘夷運動進行了一次大鎮壓。由於在《日美友好通商條約》簽字問題和將軍繼嗣問題上,一橋派、尊攘派掀起的反對運動日益激化,大老井伊直弼接連採取鎮壓措施。

1858年4月,南紀派的井伊就任大老,井伊斷然確定條約的締結和家茂的將軍繼承權。水戶前藩主德川齊昭(齊昭已經退位,但是藩政實質上被他所控制),水戶藩主德川慶篤(齊昭之子,不過實權被父親掌握),尾張藩主德川慶勝,福井藩主松平慶永等批評井伊的政策。為此,井伊對他們做出了隱退、禁閉等處分。

1859年8月,計畫對朝廷採取行動的水戶藩,他們議定的《戊午的密敕》被搜出,大約同一時間,幕府方面的調諧者的關白九條尚忠被撤職。而且因為這個緣故,9月,老中間部聯絡所司代酒井忠義,以逮捕梅田雲浜作為鎮壓行動的前端而開始了。

在京都被捕獲的志士們被送去江戶。也有在江戶被捉住,甚至從藩地被捕的也有。他們在江戶傳馬町的監獄接受了審判之後,分別以剖腹自殺或死刑等嚴酷的刑罰處死。幕閣川路氏和岩瀨忠震等幕臣也被處罰。這時,關於這次政治逼害的幕後黑手被認為是大老井伊本人。

結局

包括一橋派的德川齊昭、一橋慶喜、松平慶永、德川慶恕等人在內,受株連的有公卿、大名、幕吏、志士達一百多人,吉田松蔭、橋本左內、越三樹三郎等八人被處死刑。這次大獄引起人們的反感,終於在1860年3月3日(萬延元年)發生了櫻田門事變。

隨著井伊在櫻田門外被暗殺,這次政治迫害也結束了。幕閣中一橋派的勢力復活,文久的改革被進行,將軍家茂和和宮的婚禮向公武合體路線發展。因為安政大獄導致幕府的政治道德降低和人材的缺乏,由於反幕派的尊攘活動也激進, 因此成為幕府滅亡的直接原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