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安慶師範學院音樂學院是在具有二十多年辦學歷程的原藝術學院的基礎上於2007年11月拆分成立的。目前學院現設有音樂學、表演(黃梅戲方向)、藝術教育三個本科專業,均面向全國招生,學院下設音樂理論、聲樂、器樂、公共課、藝術教育、黃梅戲6個教研室,全院現有在職員工41人,全日制在校生600餘人。近年來,學院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現擁有省內高校最先進的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的音樂廳及9000多平方米的藝術綜合教學樓,院內設有專業圖書資料室和閱覽室、音像資料室、音樂製作工作室、數碼鋼琴教室、專業錄音室、電子琴教室、電腦音樂製作教室、多功能多媒體教室、合唱指揮專業教室、舞蹈練功房、琴房130多間等;有教學鋼琴80多架,中西樂器基本齊全,校、系藏有中外音樂專業圖書、期刊、唱片和光碟3萬餘冊(件),所有教室均配置了音像設備、鋼琴等。
師資力量
學院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將逐步引進高級專門人才,現擁有一支結構較合理、年輕化的教師隊伍,現有正副教授10人,碩士及以上人才11人,教師層次逐步提高,師資力量不斷增強。學院課程設定科學合理,其中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程1門,本科生培養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學院一直重視教學改革,課堂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化改革,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育理念不斷提升,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斷創新,初步形成了“師資帶學科、教改促發展、實踐保質量、黃梅建特色”教學工作思路,教學質量一直保持良好狀態,學院師生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以及其他專項比賽等國家級、省級各類比賽中多次獲獎。2007年9月,學院被國家教育部列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教學試點學校之一。教師科研成果豐碩,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在國家級、省級各類比賽中獲獎60多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學院堅持開放辦學、積極加強對外聯繫和交往,常年聘請外校名師授課教學。教學成果
多年來,學院已為社會培養了600多名畢業生,向相關音樂學院、師範大學輸送研究生30餘人,海外留學生2人,部分人已成為安徽省乃至全國音樂教育及文化藝術戰線的骨幹,為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長期以來,學院十分重視學生的專業實踐,選派優秀學生赴國外交流學習實踐,定期舉辦藝術周專業觀摩與匯演等活動,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有了較大的鍛鍊與提高,畢業生就業態勢良好,用人單位及社會反響較好。學院還開設了專科、專升本成人教育,同時擔負著全省在職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任務,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教育教學體系。
安慶師範學院音樂學院將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緊緊圍繞“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要求,求實創新,開拓進取。
專業介紹
音樂學專業
該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音樂教育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主要課程:樂理,視唱練耳,曲式與作品分析,聲樂,鋼琴(含歌曲伴奏),基礎和聲,復調,樂器演奏(中外樂器各一種),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外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中國民族音樂,外國民族音樂,合唱與指揮,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
表演專業(黃梅戲方向)
該專業主要開設黃梅戲表演方向,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較高藝術修養,並具備和掌握黃梅戲表演藝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巧,能夠在黃梅戲舞台、影視等藝術活動中獨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創作的專門人才。主要課程:表演基礎理論、黃梅戲表演基本技能、黃梅戲表演劇目、黃梅戲音樂、舞蹈、台詞、形體訓練、藝術概論、文學修養課程等。
藝術教育專業
該專業主要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等藝術學科基本理論與技能,系統地學習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為學前教育、基礎教育、特殊教育學校與機構輸送從事綜合藝術教育的教師和社會工作者。學生畢業後的主要去向是幼稚園、中國小、少年宮、文化宮等文化藝術單位。主要課程: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基本樂理、視唱練耳、演唱、鍵盤樂器演奏、合唱與指揮、戲劇常識、素描、色彩、校園兒童舞蹈創編等)。
學院領導
黨總支書記: 金根山院 長: 荀安華
副 院 長: 劉 蕊
黨總支副書記:陳銀鳳
科研論文
作者 | 發表刊物 | 級別 | 成果名稱 | 卷(期) |
---|---|---|---|---|
鄭琪 | 中國音樂教育 | 國家級 | 重視培養學生的樂感 | 2006.6 |
高艷 | 安師院學報 | 省級 | 音樂欣賞中的“移情”現象構成原因淺探 | 2006.3 |
高艷 | 淮北煤師院學報 | 省級 | 淺談歌唱技巧與聲樂藝術表現的關係 | 2005.6 |
劉蕊 | 中國教育導刊 | 省級 | 拓寬聲樂教學模式,突出“師範教育特點” | 2006.12 |
趙元 | 電影評介 | 省級 | 淺談影視作品中的影視音樂 | 2006.11 |
趙元 | 中國成人教育 | 國家級 | 簡論高師院校鋼琴共同課教學 | 2006.11 |
梁曉寧 | 黑龍江教育學院 | 省級 | 談鋼琴獨奏會上的精神集中 | 2006.4 |
梁曉寧 | 華夏星火 | 省級 | 鋼琴演奏中的音樂記憶 | 2006年第3期 |
林薇薇 |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 | 省級 | 鋼琴教學多媒體模式的研究與套用 | 2005年第8期 |
林薇薇 | 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 | 省級 | 音樂欣賞課應貫徹的五個原則 | 2005年第1期 |
劉蕊 |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 | 省級 | 對擴大高師音樂招生規模所帶來一些問題的思考 | 2004年第11期 |
彭傳山 |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 | 省級 | 高師藝術專業應對就業市場變革方略 | 2005年第4期 |
趙元 |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 | 省級 | 高師鋼琴必修課教學需處理好幾個關係 | 2005年第5期 |
楊瑾 | 廣西青年幹部學院學報 | 省級 | 道家美學思想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影響 | 2004年第3期 |
楊瑾 | 安慶師院學報 | 省級 | 藝術教育是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素質教育 | 2004年第5期 |
劉蕊 | 安師院學報 | 省級 | 聲樂教學中四種思維方式的運用 | |
甘琴 | 合肥學院學報 | 省級 | 《改進音樂教育,構建和諧文化》 | 2007.3 |
甘琴 |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 | 省級 | 《鋼琴即興伴奏特徵初探》 | 2007.2 |
姚龍婷 | 科技與企業 | 省級 | 《從<春之祭>看斯特拉文斯基的藝術特點》 | 2007.3 |
劉一朋 | 科技與企業 | 省級 | 《談學生在聲樂學習中的兩個積累》 | 2007.3 |
徐冉 | 科學時代 | 省級 | 《高師音樂教學要注意研究心理因素的作用》 | 2007.9 |
李艷 | 科學時代 | 省級 | 《高師聲樂教學中的發聲訓練基礎問題探究》 | 2007.9 |
李艷 | 新戲劇 | 省級 | 《藝術心理與聲樂學習》 | 2005.9 |
李艷 | 北方經濟 | 省級 | 《音樂教育中的歌唱技能訓練方法探究》 | 2007.6 |
高艷 | 高教學術論壇 | 省級 | 《淺議原生態唱法》 | 2007.9 |
張震 | 科學時代 | 省級 | 《鏇律形態分析<秦桑曲>》 | 2007.11 |
劉蕊 | 中國音樂 | 國家級 | 《傳統民歌歌名類說》 | 2007年4月 |
趙元 | 黃梅戲藝術 | 省級 | 《岳西高腔與黃梅戲之比較》 | 2007年4月 |
唐建軍 | 中國科技教育 | 省級 | 《淺析先學電子琴等鍵盤樂器對於鋼琴學習的 影響》 | 2007年11月 |
趙元 | 中國科技教育 | 省級 | 《淺析先學電子琴等鍵盤樂器對於鋼琴學習的 影響》 | 2007-11-1 |
劉蕊 | 中國音樂 | 國家級 | 《傳統民歌歌名類說》 | 2007年4月 |
劉蕊 | 科學時代 | 省級 | 由單一的評價模式向多種評價模式組合轉化——試論聲樂課考試的評價方式 | 2008年第9期 |
劉蕊 | 中國音樂教育 | 國家級 | “示範-模仿”訓練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 2008第6期 |
陳繼華 | 科技信息 | 省級 | 淺談黃梅戲的劇化 | 2008年第25期 |
袁帆 | 科技信息 | 省級 | 對當代中國條件的態度與分析 | 2008年第29期 |
李艷 | 科學教育家 | 省級 | 高師聲樂教學探析 | 2008年第4期 |
袁帆 | 今日南國 | 省級 | 角牴舞蹈的起源及其演變過程 | 2008年第8期 |
宋玲 | 歌海 | 省級 | 江蘇江淮方言區民歌鏇律音調特徵初探 | 2008年第5期 |
劉洋 | 文獻資料 | 省級 | 欣賞音樂的心理過程 | 2008年第13期 |
劉一朋 | 管理科學 | 省級 | 聲樂學習中如何唱高音 | 2008年第5期 |
馬良 | 第二屆國際教師教育研討會 | | | 2008年10月 |
宋玲 | 安徽省社科界第三屆學術年會 | | 黃梅戲唱腔音樂的地域性色彩研究 | 2008年11月 |
高艷 | 安徽省社科界第三屆學術年會 | | 音樂對腦特定區域刺激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 | 2008年11月 |
唐建軍 | 第二屆國際教師教育研討會 | | | 2008年10月 |
高艷 | 第二屆國際教師教育研討會 | | | 2008年10月 |
徐冉 | 科技信息 | 省級 | 聲樂學習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 2008年第18期 |
唐建軍 |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 | 省級 | 鐸聲悠揚桃李香—品原《重慶師專(1977-1997)校慶組歌》 | 2008年第5期 |
高艷 |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 | 音樂欣賞 | 2007年8月 |
宋玲 | 安徽文藝出版社 | | 中國民族音樂 | 2008年8月 |
荀安華 | 安徽文藝出版社 | | 聲樂 | 2008年8月 |
科研項目
項目、課題名稱(下達編號) | 項目來源 | 項目起訖時間 | 負責人 |
---|---|---|---|
黃梅戲的改革與傳承研究07BB19 | 國家社科基金 | 2007-9—2010-9 | 時新中 |
新課程下高師音樂專業課程設定及教學模式探究JG07039 | 安徽省教育廳 | 2007-2009 | 高艷、陳燕翔 |
中國古代樂賦之音樂學價值研究2006jqw147 | 安徽省教育廳青年資助項目 | 2006—2008 | 唐建軍 |
中國小音樂課評價模式組合 | 安慶市文化局 | 2006-6—2008-7 | 劉蕊 |
中國古代樂賦之音樂學價值研究 | 安慶市文化局 | 2007—2009 | 唐建軍 |
感受原生態非物質文化 | 安徽省社科聯 | 2005 | 荀安華 |
超快速磁共振成像對黃梅戲發聲腔體的功能形態學研究2009SQRS095 | 安徽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省級優秀青年人才基金立項項目 | 2009 | 高艷 |
高師音樂教育與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關係2006jy08 | 校級教學研究項目 | 2008 | 高艷 |
樂和、人和、政和——探析和諧社會構建中的音樂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AJKT2007--66 | 安慶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 2007.9-2008.12 | 高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