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角膜病現狀
在我國,角膜病是僅次於白內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目前我國等待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有400~500萬,按照70%的可治癒率,應當有300萬左右患者可通過角膜移植等手段復明,但因角膜供體極度匱乏,全國各大醫院每年完成的全部角膜移植手術僅有4000例左右,不到總需求的1/1000,許多本來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重見光明的患者,正在黑暗中等待,也有相當一部分病人由於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眼球被迫摘除。我國的眼角膜捐獻和移植手術量甚至遠遠低於印度、斯里蘭卡等開發中國家。
眼角膜庫設立的原因
隨著眼科手術的進步和顯微手術的普及、角膜材料保存方法的完善,角膜移植的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已經成為當前防盲治盲的重要手段。由於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為逝者保留全屍的傳統習俗,加上國家尚未立法來促進眼角膜的捐獻,因此角膜材料來源匱乏。
為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立全省首家紅十字眼庫,專門用於捐獻角膜的採集、存儲和移植。並將這些優質、安全的供體材料適時提供給做角膜移植手術的醫生,滿足臨床的需要,為眼科學教學及科研提供各類眼組織材料。
使廣大角膜病患者重見光明,進一步推動安徽省的角膜移植事業,為更多的因角膜病致盲致殘的病人帶來復明希望,使器官移植手術得到突飛猛進地發展,同時推動安徽捐遺事業的發展。
眼角膜庫的任務
1.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成立,建設和完善安徽紅十字眼角膜庫。
2.在安徽紅十字會和衛生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下,廣泛開展角膜捐獻。
3.建立健全形膜捐獻中宣傳、動員、採集、存儲、移植和合法分配供應工作。
4.義務承擔公民身後自願捐獻眼角膜的社會公益宣傳、諮詢、聯繫等工作。
5.義務承擔捐獻角膜的接受、採集、存儲、移植和合法分配供應工作。
6.在移植的手術費用上,將充分體現紅會的人道、博愛、奉獻的理念,注重社會效益,不以贏利為目的。
角膜捐獻者
鄭玉 2008年查出患有腫瘤癌晚期,在生命結束之時決定捐獻眼角膜。 2012年4月15日9點08分,鄭玉因為病情惡化,離開了人世。而鄭玉的角膜也被安徽省紅十字眼角膜庫的工作人員順利取出帶回了紅十字眼角膜庫,準備尋找接受角膜移植患者。最終,鄭大姐的一枚眼角膜移植給了貴州女孩丁詩定,另一枚則移植給了潁上縣的一名彭姓男孩。
潁上縣彭大爺 78歲的彭大爺臨終之際捐獻了眼角膜,據 安徽省紅十字眼角膜庫的醫務人員說:“捐贈角膜並沒有年齡限制,雖然彭大爺已經78歲了,經過醫務人員的檢查,認為彭大爺的角膜還是具有一定的醫用價值。”最終,彭大爺的角膜移植給了一位來自黃山的患有病毒性角膜炎的呂瑞琴。
金釗 原《安徽新聞聯播》女主播金釗因病去世後,家人按照其遺願要將她的眼角膜捐給需要的女教師。為尊重其遺願,安徽省紅十字眼角膜庫最後選出南京一所高校的女教師蔡艷輝作為眼角膜的接受者,為其完成了眼角膜移植手術。
苗為民 太和縣老黨員苗為民身患膽囊癌,可臨終之時將自己的眼角膜捐獻出來最為自己最後的“黨費”,最後安徽的大學生余超接受了苗為民的角膜,完成了角膜移植手術,余超的母親在手術成功後說:“苗老工作一輩子,臨終還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來,讓我們很感動,叫我兒子不能辜負他的苦心,以後要不斷像他學習。”
吳義梅 吳義梅從13歲起就患有頸椎結核和脊髓出血。十多年來一直患病在床,因看到合肥鄭玉臨終捐獻眼角膜的事跡而深受感動,決定捐獻眼角膜。2012年5月6日住在河南固始縣的24歲女孩吳義梅離開了人世。5月9日,安徽省紅十字眼角膜庫的工作人員已經找到了兩個新主人,其中一位是安徽的大學生,已經手術移植完畢。
黃學剛 23歲的黃學剛因病去世,臨終前他志願捐獻雙眼角膜。黃學剛的父親說兒子生前表示自己讀書太少生命短暫,要將自己的角膜獻給兒童,希望受捐的兒童恢復視力重返課堂好好學習。由於角膜最多只能保留7天,為此安徽省紅十字眼角膜庫的負責人屈志國連發兩微博尋找受捐者,微博短時間內被網友紛紛轉發,截至目前為止安徽省紅十字眼角膜庫的屈主任表示已經和全國20多位患者取得聯繫,正在根據患者的眼部條件確定最終的受捐者。
角膜捐獻的流程
1、個人遺囑(複印件)一份,個人近照兩張;2、填寫《申請登記表》一式四份;3、安徽省紅十字眼角膜庫收到上述資料後,即予辦理相關登記、建檔手續並頒發榮譽證書;4、若為器官捐獻者,請在《申請登記表》中附註欄內說明。
登記接收站地址:合肥市黃山路420號,安徽省紅十字眼角膜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