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5年12月21日經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安徽潛山板倉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徽潛山板倉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安徽省潛山縣北陲,地理坐標為30°57′30″-31°00′,東經116°30′-116°33′45″,西與岳西縣交界,北與舒城縣相鄰,東南與潛山縣官莊等鄉村接壤,總面積1523.2公頃。
地貌
安徽潛山板倉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貌屬於中山地貌,地勢陡峻,地形複雜,山體挺拔,潛山縣最高峰豬頭尖位於該區的東北端,海拔1539米,群誒最低海拔450米,相對高差1089米。
植被
安徽潛山板倉省級自然保護區典型地帶性植被類型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但有向北亞熱帶過渡的顯著特點,植物區系成分複雜,山茶科和樟科植物占很高比例,北亞熱帶成分如殼斗科、榆科、楊柳科植物亦占較大優勢,特別是三葉赤楠在這裡也有分布(該樹種雖不屬於重點保護對象,但在大別山南坡極少發現)。
區劃範圍
安徽潛山板倉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外部邊界均以自然地形十分明顯的自然崗脊為界,並且大部分修有防火道與外界區分,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也都是沿明顯的崗脊劃分的,其中核心區400公頃,緩衝區180公頃,實驗區943.2公頃,從地類看林業用地面積1490公頃,地3.3公頃,其他29.9公頃,森林面積1350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9%,立木蓄積約35000立方米,松、杉、闊葉樹面積分別為510、374、106公頃。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安徽潛山板倉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大面積典型而原始的天然次生林、大型哺乳動物棲息地、野生蘭科植物資源與生境、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
植物資源
安徽潛山板倉省級自然保護區境內主要種子植物有56科140餘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20餘種,列入國家級保護植物名錄的有6種,一級有香果樹、銀杏;二級有刺楸、大別山五針松;三級有天目木姜子、天目紫莖。省級保護的植物有10種,如中華獼猴桃、黑蕊獼猴桃、也鴉椿、安徽槭、黃山杜鵑、雲錦杜鵑、小果青錢柳、粗榧、黃山松、金錢松,特別是大別山五針松為大別山特有,個體稀少,已瀕臨滅絕,屬重點保護研究和繁育對象。
動物資源
安徽潛山板倉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有野生動物70餘種,其中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就有25種。國家一級保護的有豹;國家二級保護的有白冠長尾雉、紅隼、小鴉鵑、豺、大鯢;省一級保護的有紅翅鳳頭鵑、大杜鵑、大斑啄木烏、星頭啄木鳥、家燕、金腰燕、灰喜鵲、壽帶、豹貓;省二級保護的有畫眉、雉雞、蛇、蛙等。
(以上數據截止於2013年)
旅遊開發
2007年2月完成了總體設計規劃,安徽省林業廳於2008年3月20日林計計〔2008〕16號文批覆,保護區生態旅遊規劃也於2008年8月8日省林業廳以林計計〔2008〕42號文批覆。在林業局及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修通了進區公路、高壓電、電話、移動通訊以及保護站大樓。
1、門票價格:40元/人
2、開放時間:8:00-18:00
3、最佳旅遊時間:夏季
4、交通指南:潛山縣城西客運站每天6:00-17:00每35分鐘有一班到板倉村的客車,節假日有加班車(票價8元,行程1個半小時),到了板倉村後村裡有小麵包車可以載遊客進保護區(價格5元)。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安徽潛山板倉省級自然保護區已於1996年潛山縣編委潛編字〔1996〕17號文批准板倉保護區管理站為全民事業單位,副科建制,定事業編制7人。現人員已全部到位,站長一人,副站長一人,全部為大專以上院校畢業分配,全部為事業編制。
站點布置
保護區設有保護區管理站、保護點和檢查哨各一個,分別位於保護區的重要入口位置,能對整個保護區實施全面的控制管理。
法制建設
2000年10月25日潛山縣人民政府第21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潛山縣省級板倉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管理設施
保護區建有三層800平米的辦公樓一棟,其中有會議室、辦公室和客房以及食堂,但辦公設備僅有電腦兩台、數位相機一台以及一些桌椅櫃,防火設備主要有縣林業局提供的滅火彈和滅火工具,交通、科研、宣教等設施設備缺乏。
保護方法
保護區採取了禁止採伐、禁止狩獵、禁止燒炭、禁止開墾、禁止野外用火、禁止採種、禁止挖樹蔸等一系列保護措施。
保護價值
安徽潛山板倉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的主要保護對象是大面積典型而原始的天然次生林、大型哺乳動物棲息地、野生蘭科植物資源與生境、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植物物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有銀杏、香果樹等20餘種珍稀植物,國家重點保護的豹、白頸長尾雉、大鯢等20多種野生珍稀動物的等。保護區範圍的劃定基本上能滿足保護對象的生存和保護。
安徽潛山板倉省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支流大沙河的源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