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位於安徽省蕪湖市,前身是歷史系,初建於1932年,經歷了文史、史地、歷史等科系的發展,至今已有80餘年的辦學歷史,是安徽省高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科之一。 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汪治蓀、光仁洪、陳正飛、胡淀鹹、萬繩楠、張海鵬等先後在我院執教。學院秉承“傳承歷史文化,創造健康社會”的辦院理念,累計為國家培養各級各類人才逾萬人。其中有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央政法委員會秘書長、首席大法官現任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勝俊,黨的十九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卜憲群研究員等。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歷史與社會學院是安徽高校歷史上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1928年4月省立安徽大學設立的社會科學預科班,之後隨著學校的發展,經歷了文史、史地、歷史、社會學、管理學等科系的發展,至今已有80餘年的辦學歷史。歷史與社會學院現有教職工83人,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職稱者30餘人,8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先後有20餘位教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或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的各種獎勵、表彰,是一支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整體素質優良、團結協作的師資隊伍。學院有在校生1600餘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300餘人,本科生1300餘人。

辦學規模

學科建設

學院設有歷史學、社會工作、公共事業管理、社會學、世界史五個本科專業,並擁有歷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國古代史博士點、歷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社會學、社會保障、經濟史、教育史等二級學科碩士點。學院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2門。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皖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等。科研上已經形成徽學研究、皖南歷史文化研究、長江流域文明研究、國際關係研究、中國考試制度史研究、中國社會史研究和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等相對穩定且具有明顯優勢的研究方向。

教學建設

本科歷史學專業:

本專業系國家級特色專業,校級特優強專業。有國家級精品課程《中國古代史》1門,省級精品課程《中國近代史》、《近代國際關係史》2門,校級精品課程1門。有校級優秀創新團隊“徽學研究”、“近代中國制度轉型研究”2個。本專業培養具有歷史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能夠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歷史學教育和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主要課程有:中國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中國史學史、歷史文獻學與信息檢索、中國歷史文選、中國現代史、世界當代史、西方史學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史學概論、史學論文寫作等。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標準學制為4年,實行彈性學制3-6年。

本科社會工作(社會保障)專業:

本專業系校級特優強專業。有省級精品課程《社會學概論》1門。有校級優秀創新團隊“農村社會發展研究” 1個。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掌握社會工作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遵從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和職業操守,熟悉社會工作法律政策和社會福利現狀,了解各級政府在社會事務方面的運作機制,能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社會福利機構、社區等從事社會行政管理、社會服務、社會工作評估等工作的專門人才以及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和科研人員。主要課程有: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概論、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區工作、社會行政、社會政策、社會保障學、社會福利思想、社會心理學、專業統計與信息系統、社會保險學、家政學、青少年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企業社會工作、醫務社會工作、社會工作專業技能、社會保障國際比較等。授予法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標準學制為4年,實行彈性學制3-6年。

本科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本專業系校級重點扶持專業。有校級精品課程《公共政策概論》1門。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注重“學中做”與“做中學”相結合,培養學生具有並且能夠套用現代管理理論、管理技術與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理論與知識。學生畢業後,能夠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和各級政府及企業從事管理工作。主要課程有:管理學原理、公共管理法學、公共經濟學、公共財務、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管理心理學、管理統計學、管理文秘、公共事業管理學、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公共關係學、社會調查方法等。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標準學制為4年,實行彈性學制3-6年。

本科社會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具有較全面的社會學理論知識、較熟練的社會調查研究技能,能夠套用社會學理論、社會學調查方法和社會統計學知識綜合地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在教育科研機構、各級黨政機關、社會福利機構、社會團體、基層組織、社區工作部門、文化傳媒機構和各類中外調查公司從事社會研究與調查、政策研究與評估、社會規劃與管理、社會發展研究與預測、社區服務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人才。主要課程有:社會學概論、社會心理學、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社會統計學、專業統計與信息系統、西方社會學理論、社會保障概論、社會工作概論、經濟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環境社會學、人口社會學、城市社會學、農村社會學、社會問題與社會發展、社區導論等課程。授予法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標準學制為4年,實行彈性學制3-6年。

本科世界史專業:

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標準學制為4年,實行彈性學制3-6年。

學院師資

學院現有教職工75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1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達60%;博士29人,比例達48%;在讀博士9人。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人選3人,安徽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5人、後備人選4人,安徽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名師2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人,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4人,國務院津貼享受者6人、省政府津貼享受者9人;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30人。

院系設定

學院共有三個學系五個專業:歷史系(歷史學、世界史)、社會系(社會工作和社會學專業)、公共管理系。

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皖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是以社會學院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中國古代史博士點和多個相關碩士點為支撐,以省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為依託的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有徽州商幫研究、徽州學術思想史研究、徽州教育史研究等三個較為穩定且頗具影響的研究方向,並逐步拓展新的研究領域;有專兼職研究人員1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研究人員中有多人獲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先後出版學術專著26部,在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百篇,獲省部級以上獎勵近10項。

學術交流

美國杜克大學林南教授於2006年6月22日來我校講學。

林南先生現任美國杜克大學教授、亞太研究所所長、曾任美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是美國社會網路分析學派倡導人和該學派中社會資源理論創始人。林南先生在歷史與社會學院講學期間,給全院學生做了學術報告,介紹了社會資本的理論與方法。

科研建設

學院重視科研發展,公開發表論文、專著百餘份,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應。

2008年部分專著:

1.劉道勝.明清徽州宗族文書研究.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
2.傅新球.英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家庭研究.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
3.歐陽躍峰.《粵氛紀事》(點校).點校.中華書局
5.王彥章.民俗傳統與現代生活.教科書.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6.吳鵬森、房列曙.人文社會科學基礎.教科書.上海人民出版社
7.戴衛東.病有所醫 不再遙遠——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專著.人民出版社
8.朱啟臻、魯可榮.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專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9.朱啟臻、魯可榮.鄉村旅遊與農村社區研究.專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歷史沿革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的前身是歷史系。歷史專業初建於1928年,之後隨著學校的發展,經歷了文史、史地、歷史等科系的發展,至今已有近80年的辦學歷史,是安徽省高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科之一。建國後學校設立歷史科,1957年升格為歷史系,以培養四年制本科師範生為主,間或招收兩年制專科生。1994年,歷史系下設社會工作專科。1997年招收安徽省第一屆四年制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歷史系由此更名為歷史社會學系。2000年,在歷史學與社會工作兩專業的基礎上成立安徽師範大學 社會學院。2002年社會學院增設公共事業管理本科專業。2004年增設社會學本科專業,2006年開始招生。2006年增設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2010年遷入新組建的傳媒學院)。2010年10月22日正式更名為歷史與社會學院。 2017年增設世界史專業。

校園環境

安徽師範大學一景 安徽師範大學一景

學校坐落在具有“徽風皖韻、千湖之城”美譽的國家級開放城市——蕪湖,瀕臨浩瀚長江,傍依靈秀赭山,是一所集江南自然之神秀、匯安徽人文之靈傑的省屬重點大學。

學院領導

院黨委負責人

書 記:顧 凌 主持學院黨委工作,分管組織、統戰、紀檢、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關工委和退教協等工作。

副書記:胡悅超 分管學院宣傳、學生(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與服務、共青團、學生會(含研究生會)、學生社團等工作。

院行政機構負責人
院 長:徐 彬 主持學院行政工作,分管人事、師資、財務、學術與學位等工作。

副院長:陳 摯分管行政、繼續教育、工會、資料室、社會服務等工作,做好學院各項日常管理,協管財務工作。

副院長:劉道勝 分管學科、學位點建設、研究生教育與管理、科研及各類科研平台建設等工作。

副院長:趙懷娟 分管本科生教學管理、專業、教研室、實驗室和實踐基地建設等工作,協管師資工作。

歷任領導

1994-2003 房列曙 系主任

2004-2007 李琳琦 院長

2008-2013 周曉光 院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