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師範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心即開始了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是全國開展旅遊研究最早的單位之一。 2003年以來,中心研究人員累計在國家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2003年以來,中心依託我校有關學位點,培養旅遊管理及旅遊相關方向碩士畢業研究生70餘人。

簡介

安徽師範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於1986年成立,2002年重新組建,2003年列入安徽省高等學校首批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心即開始了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是全國開展旅遊研究最早的單位之一。
近年來,中心以我校人文地理學、生態學博士學位點和旅遊管理、區域經濟學、社會學碩士學位點為支撐,以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生態學省級重點學科和旅遊管理、校級重點學科為依託,不斷拓展研究領域,現已形成以陸林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旅遊開發與規劃、以黃成林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旅遊可持續發展、以查良松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旅遊環境與信息管理等三個明確的研究方向。
中心現有專職研究人員18人,兼職研究人員8人。專職研究人員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士14人(含在讀7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3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高校學科帶頭人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人,安徽省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安徽省高校教學名師1人。
1987年,中心老一輩學者韓也良教授主持了我國旅遊研究領域第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黃山風景區開發理論的地學研究》。2003年以來,中心研究人員共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8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2項和一批廳局級科研項目,其中包括《中國傳統村鎮型旅遊地發展特徵及運行機理研究》、《中國旅遊城市化過程及機制研究》、《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調控機制研究》、《交通要素對區域旅遊空間結構演化的影響與特徵研究——以皖南旅遊區為例》、《中國山地旅遊發展過程和機制研究》、《旅遊廢棄物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模型及測度研究》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機制與調控研究》、《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003年以來,中心研究人員共出版《徽州村落》、《安徽省旅遊業競爭力研究》、《地圖藝術設計》等9部學術專著和《旅遊管理信息系統(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旅遊規劃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旅遊地理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等10部高校教材。
2003年以來,中心研究人員累計在國家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海濱(島)型與山嶽型旅遊地客流季節性比較——以三亞、北海、普陀山、黃山、九華山為例》獲“中國地理學會吳傳鈞優秀人文地理論文一等獎”,《黃山旅遊旺季遊客超載調控措施研究》、《山嶽風景區客流研究——以安徽黃山為例》、《旅遊生態足跡模型及黃山市實證分析》、《南京市旅遊流網路結構構建》獲“中國地理學會陳傳康優秀旅遊地理學術論文獎”。《少數民族社區旅遊發展特徵研究——以雲南若干村鎮為例》獲“安徽省首屆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
2003年以來,中心依託我校有關學位點,培養旅遊管理及旅遊相關方向碩士畢業研究生70餘人。目前旅遊管理及旅遊相關方向在讀碩士80多人,在讀博士10人。我校已成為全國旅遊管理及旅遊相關方向研究生培養的重要院校之一。
2003年以來,中心先後主辦或協辦全國性學術會議4次和省內學術會議2次,邀請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及德國、義大利、英國等國學者講學,選派教師10餘人次赴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地利、芬蘭、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及中國台灣交流訪問,應邀參加學術會議和外出講學百餘次。
中心積極承擔地方委託科研和諮詢項目,擁有旅遊規劃設計單位乙級資質。2003年以來,先後主持《安徽省“十一五”旅遊發展行動計畫》、《安徽省生態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評定標準》、《鄭州市鄉村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蕪湖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淮南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黃山旅遊股份公司發展戰略及企業文化建設規劃》等課題50餘項,參與《內蒙古自治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浙江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安徽省紅色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等課題20餘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