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業大學素質教育中心

安徽工業大學素質教育中心

2001年10月22日,機械工程學院成立了創新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中心。 素質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素質教育要貫穿和滲透在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 創造力開發與實踐的開展,為社會培養了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創造力的人才。

素質教育中心概況

安徽工業大學歷來具有重視教學和教改工作的傳統,歷來重視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曾是國家教
管工學院06級創新能力試點班開辦儀式
改成果一等獎獲獎單位。2001年學校決定在校內開展“讀百部名著、觀百部名片、唱(聽)百首名歌(曲)”活動,決定首先在機械工程學院試點,同時機械工程學院創建“機械自動化·創造工程”試點班。2001年10月22日,機械工程學院成立了創新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中心。中心成立以來,學校給予中心建設以高度重視,並撥有專項經費。機械學院制定了《機械工程學院素質教育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規定和檔案。中心成立一年來,積極開展“讀百部名著”活動,組成專家評審組對讀名著進行初試、面試,評選出獲獎者和優勝者。與安工大會堂聯合舉辦“觀百部名片”活動,每周一次,每學年播放三十餘部中外優秀影片。每年五月和十一月進行歌詠比賽。邀請校外著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如全國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楊叔子院士、中國創造學會秘書長、東南大學創造教育與創造工程研究所所長李嘉曾教授等。中心還努力開展合作共建,積極探索與馬鞍山市作協、太白詩社等文化單位聯繫簽定了合作共建協定。建設一流的以《作家名著講座系列》及《大學語文》為代表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以省立項課題《建構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及評價體系》為契機,組織開展文化素質教育理論研討和實踐工作。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相融合既是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到現階段的迫切要求,同時也是人類文明自身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五千年的中文明史為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土壤。通過讀名著、觀名片、唱名歌,同學們普遍感到“領略了人文藝術之美,濾去了浮華躁動的心理,明晰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誠如楊叔子先生所說:“人文素質教育關係到人格的高低,思維的智愚,事業的成敗。“讀百部名著、觀百部名片、唱百部名歌”活動已成為工大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道閃光的創新點。

安徽工業大學素質教育綱要

素質的重要性與意義

素質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教育的影響,通過自身努力養成的穩定的長期起作用的基本品質或素養,如事業心、責任感、價值觀、思維方式、審美情趣、創新精神、人格意識等。
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已確立為我國的兩大戰略方針。國家要興旺發達,關鍵在科技;國家要持續發展,關鍵在教育。而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質。
當代的科學技術已經走過了牛頓到愛因斯坦,已在系統科學的基礎理論之上,以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為出發點,在總體系統的要求下,從巨觀到微觀、從無機到有機、從物質到精神形成了科學體系整體化的高水平的綜合技術。技術發展到了系統科學階段其客觀要求不再是科學巨人的局部的和個別的技巧的技術活動,而是以關懷人為出發點,以征服自然為手段,以造福人類為歸宿點的認識與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由此,科學技術發展到現時階段必然要求素質教育,必然要求工程技術人員不僅要精通專業知識,更要擁有哲學思辯頭腦、文學藝術才華、倫理道德素養、政治經濟策略及科學試驗精神等素質。只有這樣,他所掌握的那一門專業知識才不是偏執的而是貫通的,才能自覺地將人的主觀能動性與以人為本的行為目的性相統一,才能體現工程技術的哲學本質。

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

1、實施大學素質教育的途徑首先要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模式,最佳化知識結構,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加強能力培養,促進素質提高,全校以創新、團結的觀念形成合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2、素質教育要貫穿在大學生活的始終乃至今後的一生中。素質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素質教育要貫穿和滲透在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時時是素質教育的良機,事事是素質教育的載體,處處是素質教育的課堂。學校的每個部門都應為推進素質教盡心育盡力,每位師生員工都是素質教育的主體和自覺實踐者。
3、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樹立意識、明確要求、化為行動、養成自覺,既要注重內化和升華,也要注重外觀和養成。
4、建立素質教育檔案,記錄大學軌跡。應按時如實填寫,每學年交班主任簽名認可。待到畢業時,它會是每個學生大學生活的一份真實寫照,也是求職時的一個有力證明。
5、自2001年級始,以機械工程學院全體同學為試點培養對象。在同學中開展讀百部名著、觀百部名片、唱(聽)百首名歌(曲)活動。舉辦各類講座活動。制定《機械工程學院素質教育考核評定施行方案》,其考核成績是評定獎學金、綜合成績評定等的重要依據之一。
6、在機械工程學院2001年級隨機抽出來一個班級成立“機械自動化·創造工程”試點班。首先進行三個學期的創造性思維及創造力開發訓練,再用三個學期進行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培養。要求同學每日一構想,每周一交流,每學期一創意,每人申請一項專利。詳見《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創造工程試點班實行方案》。

素質教育的目標

1、培養既是合格人才,又有自己的特色;既有畢業文憑,又有多種證書(即合格加特色,文憑加證書);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人。
2、培育實事求是,追求真理,不斷創新,關注人生和世界存在的根本意義的人,培植和發展內心的價值需求和人格意識,使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3、培養在思想上形成唯物的辯證思維觀,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人。
4、培養在擁有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鞏固的記憶力、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及創造能力的人。
5、培育在心理素質上具有較強的心理適應性和心理承受力,具有堅韌不撥的毅力,勇於進取的性格,強烈的正義感和群體意識,具有高尚的情操,樹立將自己的命運同最廣大的勞動人民的利益相結合的理念的人。

素質教育成果的推廣套用效果

一、創造力開發與實踐活動成果不斷湧現、培養創新人才氛圍濃厚、創新校風逐步形成
通過數年來大學生創造力開發的研究與實踐,安徽工業大學做到創新教育與實踐、創造力開發不斷線,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截至2009年6月,有720名學生參加了“創新能力試點班”的學習,提出了各類創意構想達40餘萬條;學生申請專利430項,授權專利達231項(其中發明專利15項)。在“挑戰杯”第八、九、十屆比賽中,安徽工業大學共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2項,分別列第16、15、16位次,連續成為第九屆、第十屆和第十一屆“挑戰杯”賽事發起單位之一。校01創新試點班楊琦在 “第二屆中國青年創業能力大賽”中獲全國“最具創業潛能青年獎”、校05創新試點班李智虎同學獲第五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2007年《創造學與創新能力開發》課程獲安徽省精品課程《創造學與創新能力開發》和《智慧財產權保護與技術創新》課程已列為全校必修課程。
安徽工業大學建立健全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如《大學生創新教育活動管理辦法》、《大學生創新教育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和《學科競賽管理辦法》等,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進行課題研究和探索,培養大學生的科學態度、創新創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學校每年還投入近200萬元用於支持開展大學生創新活動、課外科研活動(SRTP項目)、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大賽、各級各類學科競賽活動、大學生創新教育活動等。
二、創造力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引起地方政府、企業以及社會的普遍關注,社會影響力大
安徽工業大學開發大學生創造力的實踐效果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安徽馬鞍山市政府採取多種措施吸引學生
光明日報對安徽工業大學創新教育的報導
將創新成果在“馬鞍山市大學生創業園”進行孵化與產業化。相繼與學校簽發了《關於引導和鼓勵安徽工業大學大學生創業的實施意見》、“助推大學生創業活動”進校園活動、“馬鞍山市青年創業論壇”等活動。2007年馬鞍山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大學生創業園)與在校大學生一個創新成果項目直接簽定投資1千多萬元的“項目入園意向書”以及 “馬鞍山德隆製冷設備廠”與在校學生直接簽定開發協定書等,更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加入到創新活動積極性,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潛力。校05創新試點班江華鵬和葛松同學的兩個創業計畫項目進入馬鞍山大學生創業園孵化, 並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30萬元和20萬元的資助。
此外,安徽工業大學開展創造力研究與實踐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在2006中國科協年會、2008中國高校創造教育論壇、中國創造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等宣讀論文,得到了與會專家的較高評價;在皖南電機廠、馬鞍山電機三廠、馬鞍山方圓材料公司、馬鞍山市博緯公司、馬鞍山市益文機械廠等企業開展職工創造力開發方面的講座及培訓工作,受到企業的歡迎。2006年5月13號《光明日報》以“安徽工大:一‘高’一‘低’天地寬”為題,《科技日報》分別在2006年6月和2007年1月以“創新、實踐、成才”和“安徽工大創新教育解析”為題以及《安徽日報》、
安徽商報對安徽工業大學授權專利的報導
《安徽商報》、《皖江日報》等對安徽工業大學開發大學生創造力工作多次作了專題報導。
原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教授、中科院楊叔子院士、嚴陸光院士、中國大學教育主編陳怡教授、中國創造學會會長袁張度教授、日本創造學會常務理事徐方啟教授等對安徽工業大學開發大學生創造力的實踐活動均給予了高度評價。
三、畢業生在崗位上顯示出強烈的創新意識與創造力,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與歡迎。
創造力開發與實踐的開展,為社會培養了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創造力的人才。他們走上社會後很快結合各自的工作崗位,在科技創新、技術改革以及管理創新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和普遍歡迎。
潘春明:機01班學生,在校申請專利10項,現在寶鋼工作,結合實際工程項目申請專利4項。寶鋼軋鋼事業部莊國偉這樣評價: 安工大開展創造力開發活動非常有成效,培養具有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對我們企業非常需要。
盧孝林:機01班學生,在校申請專利2項,現在濟鋼工作。濟鋼熱軋廠黨委書記的評價:學校在創新能力開發方面開展的工作,在企業非常受歡迎。如在技術革新活動,團隊合作方面都能發揮很好的作用。
田 原:在校申請專利2項,現在安徽合力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新技術研究所工作。該單位開發處這樣評價:經過創新訓練的同學明顯上手快,工作有思路,創新研發能力強,開拓精神強,是我們急需的人才。
李智虎:04級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學生。目前已申請專利13項。其開發的產品已作為馬鞍山高新技術開發區孵化項目,現已擁有自己的實業公司和研發隊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