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年代早期,韋伯離開戲劇。與萊斯合寫的作品是大膽的《耶穌基督巨星》,震撼性地將搖滾樂引入音樂劇之中。該劇引起了許多宗教團體的抗議,但獲得了葛萊美獎。該劇於1971年在紐約上演時,獲得了七項托尼獎,包括最佳原作曲和最佳音樂劇獎,1973年,該劇被拍成電影。
1974年創作《吉維斯》,未獲成功,韋伯回過頭來創作《艾薇塔》。作品以阿根廷的我行我素的政治領導人伊娃·庇隆的傳記為基礎,劇中的某些改編的單曲大受歡迎。1981年《艾薇塔》又在百老匯上演。那時,韋伯根據T·S·艾略特的《擅長裝扮的老貓經》改編的《貓》正開始成為迄今為止韋伯在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該劇最著名的歌曲《回憶》根據艾略特原詩改編,由該劇的導演特里沃·南作詞。《回憶》進入了英國排行榜前10位,成為音樂劇中僅次於《音樂之聲》的全球最佳流行曲。加上《歌與舞》(1982),韋伯是唯一有三部作品同時在倫敦西區及百老匯上演的音樂劇作曲家。《歌與舞》由較早期的作品《在星期天告訴我》組成。其中的兩首歌曲《在星期天告訴我》與《臉色別那么難看》成為該劇的明星之一——馬蒂·韋伯大獲成功的歌曲。兩年後又有了《星光快車》(理察·斯蒂爾格作詞),這是一部關於火車的音樂敘事詩,其中音樂的別名叫《車輪上的汽笛》,演員們穿旱冰鞋在台上表演,寓意在表現火車。韋伯還搞製作,製作了喜劇《卓越人物將它趕走》、《被解僱的人》、《把你的嗓音借給我》及理察·羅傑斯與洛倫茨·哈特的《足尖上》。L.韋伯較少考慮在一些劇目里賺錢,而是更多地表現個性,如他為父親寫的《安魂曲》。
1992年4月,特德畫廊想買

韋伯簡直可以稱得上是音樂劇的代名詞,他是改寫音樂劇歷史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沒有哪一位音樂劇作曲家能像韋伯那樣具有持續的創作力,沒有人能像韋伯一樣能創作出如此之多、如此之流行的作品。在全球,任何一個時候,都至少有十多個團體在上演他的音樂劇。韋伯共獲得四次托尼獎、四次劇作獎、三次葛萊美獎、五次勞倫斯·塞利佛戲劇獎和女王受勳爵位。韋伯被《戲劇周刊》列為美國戲劇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的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