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柏林圍牆的倒塌所帶來的政治與社會劇變,不僅給統一後的德國電影帶來新的題材與內容,而且促使了新一代的導演誕生。東德的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儘管他與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來自西德的導演們的社會背景不同,卻具有某些共同特點:年歲相仿,都曾在柏林、慕尼黑或原東德的"康拉德-沃爾夫"電影學院學習,接受過正規的專業訓練,屬於新一代學院派。與60~70年代大多靠自學成材的"新德國電影"導演相比,他們的技藝更加純熟,對風格樣式的掌握也更為精當。
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的電影以描寫前民主德國地區社會生活的變化見長,"他運用高超的技巧闡述兩德統一後的社會不平衡狀態"。1992年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憑其故事片處女作《消逝的風景》(Verlorene Landschaft),獲得了素有"德國電視奧斯卡獎"之稱的阿道夫·克里梅獎(Adolf-Grimme)獎的銀獎。而真正使他聲譽鵲起的是他在1995年執導的電視片《時間之外》(Neben der Zeit)。這部片子刻畫了一個失業的工廠主在柏林用自己的拳頭爭取"權利和公正"的故事。該片獲得了1996年德國馬克斯·奧夫爾斯電影節(Max Ophüls Festival)的觀眾獎。
之後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活躍於電視電影創作,推出了《克雷伯的日記》(Die Klemperer Tagebücher),《凱利·巴斯蒂安:希望的故事》(Kelly Bastian – Geschichte einer Hoffnung)。2003年由Götz George和Ulrike Krumbiegel主演的電視片《我的父親》更是備受讚譽,獲得了該年度的Grimme公眾獎。而2007年執導電影《暢遊者》又使克萊納特重新回歸電影導演的身份。
在一次採訪中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這樣表述:"我其實不喜歡那種知識分子式的對社會邊緣問題富有同情心的關注:失業,墮胎等等。偏偏這些題材的影片屢屢在坎城電影節上獲獎,對此我覺得有點不舒服。""我時常感到困擾:人物的心理刻畫是否太簡單,善與惡的區分是否太一目了然。"
目前德國電影界現實主義題材是主流,但他卻享受著從主流中脫離的樂趣。"現實,什麼是現實?"這位在過去二十年里以表現社會變遷的現實題材著稱的導演反問自己。"我現在關注惡,人的心靈深處的惡"。他要把目光投向人物靈魂的深不可測的一面。
因此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拍了《暢遊者》。這部在2007年坎城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把荒誕驚悚的風格移植到一個風景宜人的西德小城。藝術性的色彩表現與現實毫無關聯,甚至連教堂的鐘聲都采自樂隊,而真實的教堂鐘聲卻成了噪音。真實在這部影片裡不存在。當地的卡夫卡中學被描繪得像是混凝土的迷宮。故事裡的兩個主角,維根納和瑞克,一個音樂教師,一個失聰的邊緣人。兩個絕望的人連同兩個奇異的平行的世界,組成了一個罪惡的同盟。克萊納特在此大大地虛構了一番。在荒誕風格的背後他描寫了外省小城的"惡"--"懷著苦澀回味現實"--誰能說像阿姆斯特騰(Amstetten)這樣的城市在我們的周遭不是無處不在呢。
"這個故事與我自身有很多關聯",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解釋道,"它傳達了我在現實中的恐懼"。對這個從小就懼怕體育的人來說,體育隊之間的競技便是赤裸裸的噩夢。幸而在少年時代他曾遇到一個特別出色的藝術教師,用思想和情感把他從物質和肉體的世界中拯救出來,並為他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電影該還能朝哪個方向升華?轉變中的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循著自己的軌跡,改變著電影中色彩和主題的表現形式,正如在《暢遊者》中所表現的那樣。只是那個他要表現的主題"惡"由誰來表現呢?體育式的粗暴或者藝術式的敏感?這個社會報導者和探索心靈的電影人沒有那么輕鬆--他沒法簡單地從現實中脫身而出。
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執導的影片或電視電影獲獎甚豐,諸如《時間之外》(Neben der Zeit,)、《以無辜之名》(Im Namen der Unschuld)、《黑夜路徑》(Wege in die Nacht)、《我的父親》(Mein Vater)、《報警請撥110》系列片(Polizeiruf-110)、《暢遊者》(Freischwimmer)等等。除了當導演,他還負責波茨坦電影博物館兩個展館的長期展覽,並在波茨坦"康拉德-沃爾夫"電影電視學院任教。
主要作品
上映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演 | 主演 | 擔任職務 |
2009 | 房子和孩子 | 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 | 斯戴芬·庫特,瑪麗·鮑默 | 導演 | |
2007 | 暢遊者 | 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 | 弗雷德里克·勞,奧古斯特·迪赫 | 導演 | |
2003 | 我的父親 | 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 | 高茲·喬治,克勞斯·約翰內斯·貝倫特 | 導演 | |
2001 | 凱利·巴斯蒂安:希望的故事 | 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 | 達格瑪·曼澤爾,Michael Mendl | 導演 | |
1999 | 黑夜路徑 | 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 | Hilmar Thate,Cornelia Schmaus | 導演 | |
1997 | 以無辜之名 | 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 | Gudrun Gabriel,Martina Guse | 導演編劇 | |
1995 | 時間之外 | 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 | 洛塞爾·澤希,Julia Jäger | 導演編劇 | |
1992 | 消逝的風景 | 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 | Werner Dissel,Christoph Engel | 導演編劇 | |
1989 | 保重,約瑟夫 | 安德里亞斯·克萊納特 | Christoph Engel,Peter Prager | 導演 |
人物關係
合作關係 | 人物名稱 | 合作作品 |
合作兩次以上的影人TOP10 | Gabriele Wolff | 合作作品(4):《房子和孩子》,《暢遊者》,《我的父親》,《凱利·巴斯蒂安:希望的故事》 |
Cornelia Schmaus | 合作作品(4):《消逝的風景》,《我的父親》,《黑夜路徑》,《保重,約瑟夫》 | |
Gisela Zick | 合作作品(4):《房子和孩子》,《暢遊者》,《我的父親》,《以無辜之名》 | |
Claudia Beewen | 合作作品(3):《房子和孩子》,《暢遊者》,《我的父親》 | |
Dorothee Kriener | 合作作品(3):《房子和孩子》,《暢遊者》,《我的父親》 | |
Anja Dihrberg | 合作作品(3):《暢遊者》,《我的父親》,《凱利·巴斯蒂安:希望的故事》 | |
Johann Feindt | 合作作品(3):《房子和孩子》,《暢遊者》,《我的父親》 | |
克莉斯汀·施恩Christine Schorn | 合作作品(3):《時間之外》,《我的父親》,《以無辜之名》 | |
Nicholas Bodeux | 合作作品(3):《暢遊者》,《我的父親》,《凱利·巴斯蒂安:希望的故事》 | |
Christoph Engel | 合作作品(3):《消逝的風景》,《黑夜路徑》,《保重,約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