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山湖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黃河“決原武黑洋山”。 萬曆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1588—1589年),“築安山湖堤四千三百丈”。 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97年),“靳輔提請安山湖聽民開墾佃種,輸租充餉,此水櫃遂廢。

簡介

安山湖。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開挖由安山至臨清的會通河,南接濟州河,引汶水北達臨清御河(今衛運河),把濟水截為兩段,謂之“引汶絕濟”。致使汶水和古濟水交匯屯滯於安山(今梁山縣小安山)腳下而成湖,故稱為安山湖,縈迴百里無定界。

歷史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黃河“決原武黑洋山”。“漫入東平之安山,淤安山湖”。
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宋禮重浚運河時創築安山湖堤,“引濟瀆入柳長河為湖源,蓄水最盛,並建兩閘,出水濟運”。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踏四界周長八十四里三分”。萬曆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1588—1589年),“築安山湖堤四千三百丈”。
自明中葉,“許民耕種,然低洼之區周三十八里,湖形尚存”。明泰昌元年(1620年),重修水櫃,“諸湖水櫃已復,安山湖且復五十五里”,“建有八里灣、十里堡、蛇溝、通湖四閘濟運。明末淤廢”。
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97年),“靳輔提請安山湖聽民開墾佃種,輸租充餉,此水櫃遂廢。凡開地九百餘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