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信息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典故內容
知己更要知彼
看演義第八十五回時,一讀到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故事,馬上 想起“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一名言,更能理解這 一指揮藝術絕妙之處。 劉備自白帝託孤後,曹丕用司馬仲達之計,起五路大軍,數十萬人馬,大舉伐蜀。
蜀國四面狼煙
《演義》中講道:懿曰:“若只起中國之 兵,急難取勝。須用五路大兵,四面夾攻,令諸葛亮首尾不能 救應,然後可圖。”丕問何五路,懿曰:“可修書一封,差使 往遼西鮮卑國,見國王軻比能,賂以金帛,令起遼西羌兵十萬, 先從旱路取西平關:此一路也。再修書遣使齎官誥賞賜,直入 南蠻,見蠻王孟獲,令起兵十萬,攻打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以擊西川之南:此二路也。再遣使入吳修好,許以割 地,令孫權起兵十萬,攻兩川峽口,逕取涪城:此三路也。又 可差使至降將孟達處,起上庸兵十萬,西攻漢中:此四路也。 然後命大將軍曹真為大都督,提兵十萬,由京兆徑出陽平關取 西川;此五路也。共大兵五十萬,五路並進,諸葛亮便有呂望之才,安能當此乎?”
阿斗求救諸葛亮
當時,後主劉禪嚇得面如土色,忙問計於孔明,但孔明以“染 病”為由連日不出,劉禪親自登門求教,在第三門內見孔明“ 獨倚竹杖,在小池邊觀魚”,後主求問時,孔明大笑,扶後主 入內室坐定,奏曰:“五路兵至,臣安得不知,臣非觀魚,有 所思也。”後主曰:“如之奈何?”孔明曰:“羌王軻比能, 蠻王孟獲,反將孟達,魏將曹真;此四路兵,臣已皆退去了也。 止有孫權這一路兵,臣已有退之之計,但須一能言之人為使。 因未得其人,故熟思之。劉禪這才安下心來。
運籌帷幄,智平五路
對於作戰來講: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對於多路進攻之敵,最 忌分兵,進行分散應敵,最好是集中優勢兵力,殲其一點,雖 有全局弱勢,必爭局部優勢,運用機動作戰,各個殲滅。
但孔明平五路所採取的是分兵禦敵,並且根據五路大軍的不同 弱點“對症下藥”,巧用謀、交之法。 番、蠻、吳、孟、曹五家,軍事力量很強,但軍事聯盟猶如散 沙,諸葛亮敏銳的看到這一點,採取不同的應對之策:
⑴天敵
西番國王軻比能,引兵犯西平關;臣料馬超積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 之心,羌人以超為神威天將軍,臣已先遣一人,星夜馳檄,令馬超緊守西平關,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換,以兵拒之:此一路 不必憂矣。
⑵疑兵
又南蠻孟獲,兵犯四郡,臣亦飛檄遣魏延領一軍左 出右入,右出左入,為疑兵之計:蠻兵惟憑勇力,其心多疑,若見疑兵,必不敢進:此一路又不足憂矣。
⑶舊交
又知孟達引兵出漢 中;達與李嚴曾結生死之交;臣回成都時,留李嚴守永安宮; 臣已作一書、只做李嚴親筆,令人送與孟達;達必然推病不出, 以慢軍心:此一路又不足憂矣。
⑷堅守
又知曹真引兵犯陽平關;此地 險峻,可以保守,臣已調趙雲引一軍守把關隘,並不出戰;曹 真若見我軍不出,不久自退矣。
⑸外交
同時他又分析道:吳這一路兵, 未必便動:如見四路兵勝,川中危急,必來相攻;若四路不濟, 安肯動乎?現只須用一舌辯之士,逕往東吳,以利害說之,便 可令東吳退出。
⑹預備隊
臣尚恐不能全保,又密調關興、張苞二將,各引兵三萬,屯於緊要之處,為各路救應。此數處調遣之事,皆不曾經由成都,故無人知覺。
用兵求實,正確的軍事決策原於知彼,而且,一個鬆散軍事聯 盟的各個成員的利益從根本上不完全相同,出力的方向也就會 不可能一致,導致行動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貌似強大的聯 盟往往合力小於各個分部力量之和。正如:十八路諸侯沒有消滅董卓一樣。且後來此五路大軍內部發生內訌:軻比能被曹魏暗殺;孟達反叛魏國再次歸附蜀漢卻遭司馬懿討伐;孫權也加入了反抗曹魏的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