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經歷
安娜·麥蘭妮,1908年生於埃及亞歷山大城。她在5歲時隨家移居羅馬,15歲作為少女舞蹈演員加入演劇學院劇團活動。
演藝經歷
1934年初登影壇,但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1941年,在維托里奧·德·西卡導演的電影《梯麗莎的禮拜五》里扮演主角,她塑造了一個來自人民大眾的婦女形像,這個人物的直爽、熱情、真誠性格吸引了觀眾。同年她與義大利著名喜劇演員托托一起演出。
1945年,在羅伯托·羅西里尼執導的影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里飾演女主人公皮娜,獲得很大成功。
1947年,主演《議員安吉莉娜》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女演員獎。
1948年,在《路上的幻想》里塑造了一個備受折磨的婦女的悲喜劇形像,安娜在扮演悲喜交織、情緒突變的角色時顯示了她的表演才能;同年,她在羅西里尼的《愛情》里擔任主角。
1951年,在盧齊諾·維斯康蒂的《小美人》中飾演了女主人公瑪塔蓮娜。
1953年,在法國導演讓·雷諾瓦的影片《金馬車》里扮演的女主角也是她的重要成就。
50年代中葉,安娜·麥蘭妮到好萊塢拍片。1955年主演《玫瑰紋身》,獲得第2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獎 。1957年,在好萊塢主演《暴風》,獲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女演員獎。
其後她回到義大利,在導演卡美里尼的影片《列吉茨阿姊妹》里扮演女主角,塑造了一個仁慈的修女。
1958年,在《一個城市裡的地獄》里扮演一個女囚犯。60年代,安娜·麥蘭妮最重要的成就是在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的影片《羅馬媽媽》里飾演一個羅馬妓女。這個妓女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想放棄她的職業,過體面的生活,但未獲成功。她的精湛的演技揭示了這個女主人公的母愛和人性 。她在戰後的義大利電影界中是一位代表人物,是一位具有卓越演技的紅星。
1973年,她因患胰腺癌在羅馬去世。她是個最善於體現新現實主義電影美學原則的女演員。她的表演既充滿激情,又富於喜劇特色,既能夠表現史詩般規模的氣勢,又善於細緻入微地突出人物性格的特點。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義大利大衛獎 |
|
其他獎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