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劇情
雷·費瑞爾( 湯姆·克魯斯 飾)是一個碼頭工人,年紀還行、喜歡飈車、有些傲慢、還是位遊手好閒的糟糕父親,他工作就是在碼頭操縱起重機為輪船裝卸貨櫃。為了他生了一兒一女的妻子瑪麗,實在受不了雷無所事事、不負責任的生活態度,終於和他分道揚鑣。
雷對於妻子的離去只知道怨天尤人,依然老是忽略自己的兒女。不過這個 周末由於有事,前妻不得不把孩子送來讓雷照顧。不同以往的是天空突然陰雲密布,幾道閃電屢次擊中街道,似乎有什麼怪事即將發生。費瑞爾覺察到閃電有點不同尋常,但他不知道,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即將來臨。突然一輛墜入地下的外星戰車從馬路中一躍而起,小鎮頓時亂作一團。
危難關頭,平日缺少責任感的雷,突然顯現出一個父親的本能,他不顧自己的安危,帶著孩子拚命逃難,在逃亡的路上,雷竭盡全力保護自己的一對兒女。在整個世界陷入外星怪物軍隊大舉襲擊地球的恐慌時,他們躲到了山坡上的一家農舍,一位神秘人把他們帶到老房子的地下室里,但出人意料的是,原來外星人並不是他們所面臨的惟一威脅 。
外星人比地球人更為發達,狀似章魚,體大如熊象。他們的武器能發射出熱線和黑煙,熱線過處留下死亡與毀滅,黑煙起處城市頓成廢墟。由於他們的武器擁有防護措施,地球上的槍炮炸藥對他們都無濟於事,一支美國裝甲部隊雖然與他們英勇奮戰,結果還是被消滅。
外星人以分裂的方式繁衍後代。他們不飲不食也不會消化,靠把捕獲的地球人的血液直接注入血管而生存。正當他們所向披靡,即將把整個世界夷為平地的時候,他們卻不戰而敗。原來他們對地球上的病菌沒有免疫能力,因而一批一批地死去。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湯姆·克魯斯 | 雷·費瑞爾 | 配音 陸揆 |
達科塔·范寧 | 瑞秋 | |
蒂姆·羅賓斯 | 哈蘭·奧格威 | |
摩根·弗里曼 | 旁白聲音 | |
賈斯汀·查特文 | 羅比 | |
米蘭達·奧圖 | 瑪麗 | |
瑞克·岡薩雷斯 | 文森特 | |
麗薩·安·沃爾特 | 酒保 | |
大衛·阿倫·伯施理 | 提姆 | |
丹尼爾·弗蘭澤茲 | 國民警衛隊隊員 | |
詹姆斯·杜蒙特 | 好心的父親 | |
特拉維斯·阿龍 | 士兵1 | |
哥倫布·紹特 | 士兵2 | |
米夏琳娜·阿爾門多 | 難民(客串) | |
吉恩·巴瑞 | 祖父 | |
羅伯特·奧康納 | 無家可歸的人 |
職員表
製作人 | 凱薩琳·甘迺迪、保拉·華格納、科林·威爾遜 |
導演 | 史蒂文·史匹柏 |
編劇 | 大衛·凱普、H·G·威爾斯 |
攝影 | 賈努茲·卡明斯基 |
配樂 | 約翰·威廉士 |
剪輯 | 麥可·卡恩 |
選角導演 | 特里·泰勒、黛布拉·贊恩 |
藝術指導 | 瑞克·卡特 |
美術設計 | 安得烈·孟席斯、諾爾曼·紐伯里、托尼·范寧 |
服裝設計 | 喬安娜·約翰斯頓 |
演職員表參考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 | 專輯資料 | |
Prologue | The Ferry Scene | |
Ray And Rachel | Reaching The Country | |
Escape From The City | The Intersection Scene | |
Refugee Status | The Attack On The Car | |
Probing The Basement | The Return To Boston | |
The Separation Of The Family | Escape From The Basket | |
The Confrontation With Ogilvy | The Reunion | 作曲者:約翰·威廉士 |
Epilogue | 發行日期:2005年06月28日 |
幕後花絮
•服裝設計師喬安娜·約翰斯頓(Joanna Johnston)為克魯斯製做了60件皮夾克,以體現出夾克在逃亡過程中受到的不同程度的磨損。
•在拍攝山坡上軍隊同外星人交戰的場景時,維基尼亞州的國民警衛隊參加了拍攝。
•波音747客機殘骸的場景是在環球公司的外景場地拍攝的,劇組確實買了架廢棄的747,將其解體,布置好現場之後還要在周圍搭建建築物的布景。
•劇組確實在河中毀掉了一艘長168英尺、重達數千噸的輪船。
•根據製片公司內部透露,本片有可能會成為一個三部曲科幻系列的第一部,一旦本片贏利,其他兩部的拍攝將立即開始。
•本片的拍攝時間只有72天,為了能夠及時完成500個CGI特效製作,史匹柏在拍攝前期就將所有大場面鏡頭完成,以便讓特效師為這些鏡頭製作特效。
•在本片預告片中,使用了一段解說影片背景的話外音,這段解說詞來源於原著小說,唯一的變化就是把19世紀改成了21世紀。
•影片在新澤西拍攝時,當地居民排隊請湯姆·克魯斯簽名,克魯斯的要求是人們不能推擠,一旦違反這一規定他將立刻停止,結果在一名女士在隊伍中推擠時,克魯斯立刻起身離開。
•當影片在一條小河上拍攝時,劇組使用了兩個人體模特代替真人放入水中拍攝,結果這幾個模特在拍攝後未能找回,當地警方特此發出通告。
•湯姆·克魯斯將自己的一部巨型咖啡機搬到了片場,以便為劇組的工作人員免費提供熱咖啡。
•米蘭達·奧圖曾因懷孕而拒絕出演本片,但史匹柏執意邀請她來出演,並相應的改動了劇本。
•蒂姆·羅賓斯扮演的角色集威爾斯原著中的三個人物於一身。
•影片中很少出現全景鏡頭,大多都是以人物的視角拍攝的。
•片頭出現的生物是草履蟲 。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2006年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音效剪輯 | 提名 | 安迪·尼爾森 |
最佳音效剪輯 | 理察·金 | |||
最佳視覺效果 | 丹尼斯·穆倫 | |||
2006年 | 土星獎 | 最佳年輕演員 | 獲獎 | 達科塔·范寧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湯姆·克魯斯 | ||
最佳導演 | 史蒂文·史匹柏 | |||
最佳編劇 | 大衛·凱普 | |||
最佳特效 | 丹尼斯·穆倫 | |||
最佳配樂 | 約翰·威廉士 | |||
最佳科幻電影 | 全體劇組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影片改編於科幻小說大師H·G ·威爾斯出版於1898年的同名小說《世界大戰》,小說講述了外星人侵略地球的恐怖經歷,這個描述地球被外星人攻擊、渺小的人類像螻蟻一般不堪一擊的可怕故事成為了一代文學經典。小說不僅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著稱,其中對現代武器的準確預言更是令人嘆為觀止。1938年根據小說改編的廣播劇曾在美國造成恐慌,而後在1953年這部小說首次被搬上大銀幕,但由於當時拍攝技術的局限,影片在表現力上未免力不從心,於是導演史匹柏有了翻拍小說的想法 。
後期製作
由於影片的後期製作時間有限,很多特效鏡頭是在拍攝期間同步完成的,劇組在外景地拍攝之後,立即送交到工作室,視效人員隨即接手,加之東、西海岸同時作業,影片的製作進度遙遙領先於預期計畫。史匹柏親自參與了外星人及其殺人機器和相關環境的設計工作。在眾多優秀藝術家的協力打造下,2、30種外星人的設計方案應運而生。雖然威爾斯的原著中已經詳細描寫了外星人殺人機器的外形,但時間已經跨越了一個多世紀,史匹柏希望能夠增加機器的懾人指數,以讓觀眾從外形上就能感知外星人的兇險和殘暴 。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中國 | 2005年6月29日(香港、台灣),8月11日(大陸) |
日本 | 2005年6月13日(東京)(首映)、29日 |
德國 | 2005年6月14日(柏林)(首映)、29日 |
法國 | 2005年6月17日(馬賽)(首映),7月6日 |
英國 | 2005年6月19日(倫敦)(首映),7月1日 |
西班牙 | 2005年6月21日(馬德里)(首映)、29日 |
美國 | 2005年6月23日(紐約市,紐約)(首映)、27日(洛杉磯)(首映)、29日 |
馬其頓共和國 | 2005年6月27日(斯科普里)(首映) |
荷蘭 | 2005年6月27日(阿姆斯特丹)(首映)、29日 |
科威特 | 2005年6月28日 |
瑞士 | 2005年6月29日(法語區、德語區、義大利語區) |
亞美尼亞、奧地利、澳大利亞、阿根廷、羅馬尼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保加利亞、巴西、巴林、加拿大、白俄羅斯、智利、賽普勒斯、捷克共和國、埃及、芬蘭、喬治亞、希臘、克羅地亞、匈牙利、義大利、冰島、哈薩克斯坦、墨西哥、挪威、巴拿馬、秘魯、馬來西亞、菲律賓、俄羅斯、瑞典、新加坡、斯洛維尼亞、泰國、烏克蘭 | 2005年6月29日 |
黎巴嫩 | 2005年6月30日 |
愛沙尼亞、愛爾蘭、印度、土耳其、烏拉圭 | 2005年7月1日 |
比利時 | 2005年7月6日 |
以色列 | 2005年7月7日(耶路撒冷電影節) |
韓國、葡萄牙 | 2005年7月7日 |
波蘭、南非 | 2005年7月8日 |
(信息來源: )
影片評價
以外星人襲擊地球、全人類面臨災難這種類型的科幻片早被好萊塢拍到不能再拍,可《世界大戰》里至少保證不會出現以下俗套:沒有顯著的地標性建築被毀滅,沒有針對紐約不必要的攻擊行動,沒有畫蛇添足的記者們假裝知道發生了什麼,不會讓政治家、科學家或者其他顯要的人物擔當影片主人公,沒有軍方要人拿著小棍子指指點點的鏡頭。《世界大戰》就是關於一個平凡家庭面對“最兇殘”的外星人,恐慌到極點的故事。( 《邁阿密先驅報》評)
號稱老斯“最黑暗科幻片”的《世界大戰》打著平凡人物的“親情牌”,動用數千人的軍隊,以一架波音747客機和一艘千噸巨輪為代價,展現人類面對成千上萬“吸血三腳怪”襲擊的瘋狂大逃亡。動用了《辛德勒名單》的攝影師,《E.T》的視覺特效師,以一種嶄新的模式來呈現《世界大戰》。( 《舊金山紀事報》評)
史提芬·史匹柏的《世界大戰》是一部龐大的,令人恐懼的,生動的和有趣的電影,展現出另一種科幻片的風格 。( 《紐約雜誌》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