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學術研究方法與規範》作者張清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一些學生雖然有志於學,卻因不懂治學之道,讀書、寫作事倍功半,遂於文藝學專業研究生中開設“治學之道”課程,意在授人以漁,使學生了解、掌握學術研究的基本理念、方法、規範,使志於學者有規章可循,省摸索之苦。自2004年以降,不斷增益、修改,成為目前這個樣子。書中所講的理念、方法、規範,都是學術研究中的通理常則;所取例證,也都是學術研究中的公例。
圖書目錄
第一章學術研究者必須懂得做人
一、學術研究者應先學做人
二、學術研究者應有之“心”
三、學術研究者應有的素質
四、學術研究者應有的人格
五、學術研究者應有的胸襟
六、學術研究者須知敬
七、學術研究者須有德
八、學術研究者須自我教化
第二章學術研究應有的精神和態度
第一節學術研究的內涵
一、學術的涵義與特徵
二、研究的內涵與要求
第二節學術研究應有的精神
一、堅定的信仰與宏大的理想
二、為學術而學術的志業精神
三、懷疑意識和批判精神
四、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五、學術自覺與學術勇氣
第三節學術研究應有的態度
一、鄙薄世俗功利
二、堅定學術定力
三、務實與老實
四、深入與審慎
第三章學術研究必備的基本能力
第一節自我教習的能力
一、“教”與自我教育
二、“學”、“習”與自我學習
第二節傾聽與發問能力
一、如何聽與聽什麼
二、問題意識與如何發問
第三節洞察與入思能力
一、洞察力的構成及培養方式
二、入思的種類及其培養方式
第四節發現與建構能力
一、學術發現能力及培養方式
二、理論預設與建構能力
三、理論推演與邏輯提升能力
四、營造理論空間能力
第五節借鑑與創造能力
一、照著講
二、學著講
三、接著講
四、對著講
五、另外講
六、自己講
第四章學術研究的類型與路徑
第一節學術研究的基本類型
從研究對象與社會生活的關聯程度劃分
一、基礎與常規研究
二、套用與前沿研究
從研究對象的創新程度與性質劃分
一、獨創型研究
二、探索型研究
三、推進型研究
四、闡釋型研究
五、商榷型研究
六、綜合創新研究
從研究技術和方法的角度劃分
一、考證研究
二、整理研究
三、比較研究
四、交叉研究
第二節非科學研究的若干類型
一、跟風研究
二、重複研究
三、滯後研究
四、名詞附會研究
五、機械類推研究
六、主觀表態研究
七、媚權迎上研究
八、偽研究
第三節學術研究的路徑
一、辨章學術,考鏡源流
二、多方結合,學術會通
三、視野博通,方向專精
第五章學術創新的類型與途徑
第一節學術創新的類型
“道”之層的學術創新
一、觀念創新
二、思想創新
三、觀點創新
四、問題創新
“器”之層的學術創新
一、對象創新
二、材料創新
三、言路創新
四、體例創新
五、視點創新
六、方法創新
第二節學術創新的途徑
一、學術拓荒,全新創造
二、改造翻新,尋機突破
三、出人不意,尋找盲區
第六章學術研究與專業閱讀
第一節專業閱讀的要求
一、閱讀的專業興趣
二、閱讀的專業態度
三、閱讀的專業要求
四、閱讀的階段要求
五、閱讀與思想積累
第二節專業閱讀的類型
一、專業經典著作
二、專業研究著作
三、專業雜著雜作
四、各類治學之作
第三節專業閱讀的方法
一、一般性閱讀
二、專題性閱讀
三、創造性閱讀
第四節閱讀的範圍與功效
一、閱讀的博通與專精
二、怎樣才能把書讀懂
……
第七章學術研究與文獻使用
第八章 學術研究的準則規範
第九章 學術研究的技術規範
第十章 學術批評的規範與要求
第十一章 學術選題與寫作的節點
參考文獻
附錄 答弟子李昕揆問
名人推薦
對於未來的學者,本書是入門的“捷徑”;已有成就的學者,則可與之對話交流。
——金惠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該書吸收了中外古今優秀的治學經驗,對治學的“道”與“術”給予了系統深入的闡發。
——董學文(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對於初學者進入學術殿堂這是一部很好的導引之作,具有示範和借鑑作用。
——朱立元(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此書意在金針度人,我對作者這種擔此重任的責任感與勇氣,深表同情和尊敬。
——張志揚(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教授,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