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學習力是指一個人或一個企業、一個組織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
學習力是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個人的學習力,不僅包含它的知識總量,即個人學習內容的寬廣程度和組織與個人的開放程度;也包含它的知識質量,即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學習效率和學習品質;還包含它的學習流量,即學習的速度及吸納和擴充知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知識增量,即學習成果的創新程度以及學習者把知識轉化為價值的程度。
組織學習力是人們創新能力的集中體現,能直接轉化為創新成果。它倡導團隊學習比個人學習更重要,團隊具有整體搭配的學習能力,團體內信息和知識自由流動,高度共享,團隊學習既是團隊成員 相互溝通和交流思想的過程,也是團隊成員尋求共識和統一行動的過程,從而也是產生團隊的“創造性張力”的過程。
介紹
個人的學習力,不僅包含它的知識總量,即個人學習內容的寬廣程度和組織與個人的開放程度;也包含它的知識質量,即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學習效率和學習品質;還包含它的學習流量,即學習的速度及吸納和擴充知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知識增量,即學習成果的創新程度以及學習者把知識轉化為價值的程度。
組織學習力是人們創新能力的集中體現,能直接轉化為創新成果。它倡導團隊學習比個人學習更重要,團隊具有整體搭配的學習能力,團體內信息和知識自由流動,高度共享,團隊學習既是團隊成員 相互溝通和交流思想的過程,也是團隊成員尋求共識和統一行動的過程,從而也是產生團隊的“創造性張力”的過程。
本質
學習力的本質是競爭力。當今世界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在上個世紀60年代,被《財富》雜誌列為世界500強的大公司,堪稱全球競爭力最強的企業。然而,1970年的500強到80年代三分之一銷聲匿跡,到上世紀末更是所剩無幾了。這一方面反映了風起雲湧的新科技革命和新經濟的產生迅速切換或淘汰傳統產業的大趨勢,但同時也反映出這些大企業不善於與時俱進,跟不上時代的節拍而被時代拋棄的必然。實踐證明,企業凡通過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團體學習等提高學習的修煉,都能在原有基礎上重煥活力,再鑄輝煌。
美國的微軟、日本的松下是這樣,我國山東的萊鋼、青島的海爾也是這樣。
其成功奧秘在於:
一是能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學到新知識,獲得新信息; 二是組織的員工尤其是領導層能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三是加強"組織學習",形成具有特色的企業文化,集思廣益,獲得最大成效; 四是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把學習到的新知識、新信息用於企業變革與創新,最大限度地適應市場和客戶的需要。
五種曲線
從當今中國社會實際情況出發,中商國際管理研究院的專家老師將學習力用五種曲線予以描述:
(一)蒙智曲線:這類人有的學習障礙,有的沒有啟智,好似“白丁”。多數學歷短淺,閱讀力和思維力被遮擋,通過學習獲得知識的能力明顯不足。“蒙智線”實際是一條低而平的直線。處在“蒙智線”的人,多是社會底層的窮人。先天學習障礙的人,需要社會救助。
(二)早謝曲線:這類人多數在青少年時期接受學校教育,一般取得了高中學歷,掌握基礎知識,具有通過學習獲得知識初步能力。這時18-20歲,學習力登上高點,此後學業鬆懈,學習力趨降。如盛開的鮮花,過早凋謝,所以稱“早謝線”。這類人多處在社會中下層。
(三)中庸曲線:這類人多數在獲得高中學歷之後,學習力繼續向上攀登。繼而在高等學府深造,並取得相關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相適應的高等學歷,學位。至此,學習力已經登上一個新高度,但隨後終止了上升趨勢,緩慢掉頭下行。這類人多是社會中間勢力。
(四)卓越曲線:這類人離開學府之後,並沒有間斷學習。在進入組織後,開啟“第二次學習”,學用結合,在乾中學,學習力繼續向高位強勢攀升。在職業生涯結束之際,學習力登上最高點,隨後緩慢下降。這部分人多出在社會上層。
(五)睿智曲線:這類人一生當中,學習力始終保持上升趨勢,直至生命終結。這是全智人生,也是智慧人生。這類人是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
古往今來,人類學習力發展的基本趨勢是,從“蒙智曲線”向“睿智曲線”拉升外推,白丁越來越少,智者越來越多。學習力修煉,就是將學習力向外拉升的修煉,就是從“蒙智”向“睿智”的修煉。未來是學習時代,知識時代,睿智時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組織真諦
學習型組織是一個能使組織內的全體成員全身心投入並有持續增長的學習力的組織。這就是學習型組織的第一個真諦。學習型組織的第一個真諦著重強調的就是一種學習力。
學習力三要素定義
學習力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學習的動力、毅力、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習力是學習型組織的根基。
(1)學習動力是指自覺的內在驅動力,主要包括學習需要、學習情感和學習興趣。
(2)學習毅力,即學習意志,是指自覺地確定學習目標並支配其行為克服困難實現預定學習目標的狀態。它是學習行為的保持因素,在學習力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
(3)學習能力,是指由學習動力,學習毅力直接驅動而產生的接受新知識、新信息並用所接受的知識和信息分析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智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等。相對於學習而言,它是基礎性智力,是產生學習力的基礎因素。
三要素之間的關係
學習力是由三個要素組成的。這三個要素分別是學習的動力、學習的毅力和學習的能力(如左圖)。學習的動力體現了學習的目標;學習的毅力反映了學習者的意志;學習的能力則來源於學習者掌握的知識及其在實踐中的套用。
一個人、一個組織是否有很強的學習力,完全取決於這個人、這個組織是否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堅強的意志和豐富的理論知識以及大量的實踐經驗。 右圖是學習力的模型。這個模型揭示了學習力和其三要素的內在聯繫。這個模型告訴我們,學習力是其三個要素的交集,只有同時具備了三要素,才能成為真正的學習力。當你有了努力的目標,你只是具備了“應學”的動力;當你具備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你僅僅具有了“能學”的力量;而當你學習的意志很堅定的時候,你不過是有了“能學”的可能性。只有將三者合而為一,將三者集於一身,你才真正地擁有學習力。
學習力決定企業競爭力
下圖是反映了一種遞進關係。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企業的市場競爭實質上是產品的競爭,產品的競爭其實就是技術的競爭,而技術的競爭一定要歸結到人才的競爭上。所以,我們從前總是將企業的競爭最終歸結到人才的競爭上。但是,最新的學習型組織理論告訴我們,企業的競爭最終一定是學習力的競爭。 因為,人才是有時間性的。你只能保證自己目前是人才,卻無法保證未來的你依然是一個人才。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教授提出,當今的大學生從大學畢業剛走出校門的那一天起,他四年來所學的知識已經有50%老化掉了。當今世界,知識老化的速度和世界變化的速度一樣越來越快。所以,為了使你在未來依然是一個貨真價實的人才,一定要有學習力作為你的後盾。
每一個人才背後,一定要有很強的學習力做為支撐物。如果你的學習力每況愈下,那你很可能從一個“人才”變成你的企業乃至社會的一個“包袱”。人才其實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永恆的。它需要不斷地晉級,不斷地發展,只有人才的學習力不斷地加強,不斷地提高,才能保證人才的新鮮,這樣的人才才是資訊時代的人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才。所以,人才競爭的背後隱藏著學習力的競爭。對企業來說,尤其如此。企業一定要努力建立自己的學習型組織,只有這樣的組織才能使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居於不敗之地。企業要致力於提高整個企業組織的素質,要努力修煉成為學習型組織,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總之,不論是聰明的企業領導還是聰明的家長,對你的員工、對你的子女重視的不應僅僅是文憑上的學歷,更重要的是他是否具有足夠強的學習力。
樹根理論
什麼是樹根理論
如果將一個企業比作一棵大樹,學習力就是大樹的根,也就是企業的生命之根。這就是樹根理論。
樹根理論的意義樹根理論告訴我們,評價一個企業在本質上是否有競爭力,不是看這個企業取得了多少成果,而是要看這個企業有多強的學習力。這就像我們觀察一棵大樹的生長情況一樣,不能只看到大樹鬱鬱蔥蔥、果實纍纍的美好外表,因為無論有多么美的外表,如果大樹的根已經爛掉,那么眼前的這些繁榮很快就會煙消雲散。所以,一個企業短暫的輝煌並不能說明其有足以制勝的競爭力,反而會讓人心生悲哀。學習力才是企業的生命之根,企業一定要精心培植自己的根,讓自己的根越來越深厚、越來越堅強,只有這樣,才能在以後可能遭遇的種種風雨中挺立不倒。小孩子學習也是這樣,只有擺正了學習態度,只有從內心真正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他才可能堅持不懈地去努力,才可能獲得成功。
企業一定要明確學習力的重要性。雖然我國有一些企業一直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一些優秀的國營企業,一些優秀的三資企業和一些優秀的民營企業。他們很重視培養自己的學習力,經常不定期的開展各類學習活動。
但是,從總體上來說,我國還有更多的企業需要正視自己組織的學習力,需要建立有效的學習型組織來提升自己的學習力。
衡量團隊
共同願景
推動企業邁向未來的動力不是現金,而是每位員工的熱情和智慧。共同願景,是學習型文化的基礎、核心,是指導企業和員工行為的哲學。在學習型組織的開始階段,可能一部分成員持有相同的願望,但是只有人人都衷心嚮往的願望,才能成為組織的共同願望。這需要培養的過程。因此,建立共同願景是企業經營者的首要職責,是學習型組織成功的法寶。
暢通的信息渠道
在學習型文化的環境中,組織內部所需的各種信息通過三種渠道得到有效地溝通。
縱向信息溝通,即沿著組織的指揮鏈在上下級之間進行,使領導同其下屬成員之間保持信息暢通;
橫向信息溝通,指的是團隊以及內部成員之間同一層次所發生的溝通,如:行銷部門向生產部門提供市場供求信息,研發部門向行銷部門了解社會對新產品設計質量的反饋意見,其主要功能是使系統之間協調配合和相互了解;
斜向信息溝通,即不同系統、不同層次人員之間的溝通,如:質量管理部門、技術部門的領導與生產部門的員工就產品質量、加工技術等事項的信息溝通。
無論哪種溝通,及時、有效都是原則,即所傳遞的信息恰是接收者工作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接收者對信息的理解與信息發出者傳遞的信息含義相同或近似,接收者充分了解了當前的情況和今後工作的趨勢。
群體互動式學習
員工深刻認識到群體互動式的學習效率遠遠優於單個個體的學習效率。組織在個人單向學習的同時,更注重雙向學習,學習的基本單位變成團體而不是個人。在團隊中,成員根據自己的最高願望和團隊追求的共同目標,通過“深度匯談”,共享信息,重新創造自我;成員能夠做到從未做到的事情,超越自身;個人的知識在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相互轉化過程中逐漸上升,擴大為組織的知識,進而提高了知識使用的效率。
知識共享的氛圍
在此,“知識就是力量”的理解已發生深刻變化,力量不是來自於保密的知識,而是來自共享的知識。“知識共享有益於企業和個人發展”的觀念根植於企業成員的心目中,公開交流。分享經驗、共享知識瀰漫著整個組織。
在這種文化中,分享和利用知識往往是員工的自然行為,知識共享已變成工作本身的有機部分,而不是可忽略的,或附加的虛飾。成員之間常常通過非正式方式 (或場合)交流成功的經驗,探討業務技能和創新,互相幫助去學習所需的新技能。這樣,組織內部形成了動態的知識流,完成了由個體知識到集體知識。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相互轉化,在轉化中不斷產生新知識,實現了知識創新。
有效的激勵機制
學習型文化的組織中,從上到下,都在建立健全評估和激勵體系,對組織成員的學習和創新給予支持和獎勵。
一是支持成員學習,鼓勵組織成員分享知識,並把員工將新知識帶到部門中看成是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二是激發員工創造性思維,激勵員工提出新見解和看法:促進員工對問題的思考,並對員工的意見及時提供反饋;
三是組織提倡員工的冒險和實踐精神,支持員工進行不懈的嘗試,允許員工犯錯誤,並把錯誤看成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四是建立學習行為的榜樣,促進組織的學習氛圍。由於人的需要是多層次的,因而激勵也是多方面的。組織中的管理階層知道哪些激勵對員工的影響微乎其微甚至完全不起作用,於是不斷調整自己的激勵實踐,想辦法儘可能地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知識共享能給員工帶來自我價值實現的滿足感,使之成為員工一種內在的需要,而不是一種外在的要求。
書籍
學習力
文獻類型:專著
責任者:劉海峰
出版、發行者: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版發行時間:2008
來源資料庫:館藏中文資源
所有責任者:劉海峰編著
所有題名:其他題名信息:學習力決定生存力
標識號:ISBN:978-7-80222-497-1
出版、發行地:北京
關鍵字: 學習方法
語種:漢語
分類:中圖分類:G791
載體形態:226頁
摘要本書內容包括: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明確學習的目標、提高學習的技能、找到最佳的學習方法、知識來源於實踐。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內在的修養讓你脫穎而出
知識是氣質的來源
沒有知識就沒有能力
學習讓你看得更遠
知識讓語言更有吸引力
修養讓你區別於人
學習力成就一個人的競爭力
才子是知識的產物
學習可以快速縮小你與他人的差距
端正學習態度才能突破學習瓶頸
反省自己找到缺口
當學生和當老師的差別很大
珍惜任何可以學習的時間
從小事做起
謙虛才能進步
以精深為目標
終身學習
勤奮是金
天才是怎樣煉成的
專心才會有所得
第二章 明確學習的目標
做一個優秀的人
通明世事
德才兼備
低調但不低俗
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無畏無懼
堅信自己
不卑不亢
能夠寬容可以寬容的人
知道自己要學什麼
問你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儘早看清自己的目標
將自己的目標實踐到底
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作決定
跟從自己的興趣
修補自己的缺陷
學好職業要求的技能
第三章 提高學習的技能
我們的天賦是多少
我們的大腦
智力與遺傳
了解你的智商
智商與情商決定我們的成就
增強記憶力
記憶力
了解你的記憶力
便於記憶的方法
注意生活細節增強記憶力
掌握記憶規律提高記憶質量
打開思維之門
堅持思維的獨立性
成就優秀的思維
打開多項思維之門
突破思維定勢
關注邏輯思維
走向思維巔峰
跳出束縛
不要讓偏執扼殺了潛能
勇於推開一扇門
思維的巔峰是創新
第四章 找到最佳的學習方法
借鑑一切好的方法
吸取精華
學不擇法
收集和利用信息
從生活中學習
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
做時間的主人
合理計畫堅決行事
改掉拖沓的壞習慣
掌握好自己的生物鐘
增強自身的觀察力
沒有觀察就沒有收穫
小事成就卓越
培養觀察力
觀察的最終目標是模仿
不要被假象迷惑
思考是人類最偉大的學習方法
改變世界從思考開始
靈感是開創新的知識領域的鑰匙
深思熟慮才會大有收益
第五章 知識來源於實踐
走出書本的籠子
書本不是真理
避免眼高手低
會讀書還要會實踐
靈活運用
學的目的是為了用
有疑問才會有進步
勤於實踐才會收穫更多
從基礎做起
親口嘗一嘗梨子的味道
到大自然中尋找答案
在一點一滴中進步
在實踐中歷練生活的能力
合作能力
理財能力
處理壓力的能力
交往能力
獨立生活能力
讓自己快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