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學海拾貝》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曾嗣良,男,漢族,原籍廣東省廣州市。1964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水利電力學院電力工程系水電站動裝置專業,五年制本科。同年被分配到雲南工作。曾任玉溪地區電力公司總工程師經理,後任玉溪地區行政公署副專員、玉溪市人民政府正廳級巡視員,省第九屆人民代表。電力高級工程師,省機電工程學會第三、四屆副理事長,2002年退休。現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級會員,省工業經濟聯合會副會長,玉溪市企業聯合會會長。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人生回眸
一 回眸珞珈感恩無盡
二 失去手臂的維納斯
三 懷念哀牢
四 不服老的美國朋友
五 從老有所為到老有所樂
六 憶劉德俊同志
第二章 時政述評
一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三講”教育學習心得
二 今日俄羅斯:富國中的窮國
三 實行依法治國保障長治久安
四 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五 共產黨員要勇於實事求是
六 必須依法規劃、建設、管理城市
第三章 文明誠信
一 想起了張家港和悉尼
第四章 經濟述評
一 區域經濟與木桶原理——第三屆中國管理創新大會交流論文
二 “馬太效應”的啟示——首屆中國管理創新大會交流論文
三 “抹黑”與“貼金”——也談如何看待小水電
四 用系統工程學觀點看小水電徑流調節
五 對我省電力生產和建設的幾點建議
六 雲南省應繼續大力開發水電
七 國有企業改革的回顧與展望
八 關於整合玉溪鋼鐵資源的思考
九 “玉煙”生產經營模式的探討
十 別了,小農經濟觀念
十一 煙礦並舉增強後勁
十二 玉溪郵電方興未艾
十三 破除小生產觀念迎接大市場挑戰
第五章 電力科普
一 我們為什麼向大電集資
二 依法保障電力事業健康發展
三 玉溪“先行官”的創業史
四 堅實的步伐光輝的歷程——《元江電力工業志》序
第六章 詩歌、格言
詩四首
為《睿智風采》代序
書贈錢家學
清明祭母
格言
第七章 受訪錄
一 了解才能支持
二 治水又辦電——訪玉溪地區行署副員、水電專家曾嗣良
三 撤地設市:人大任重道遠——地區人大工委副主任曾嗣良訪談錄
四 “引水入城方案是可行的”——訪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曾嗣良
五 艱難的抉擇巨大的發展——訪原玉溪地區行署副專員曾嗣良
序言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是一副勸學的名聯,多見於學府、書店和孔廟。
儘管我已七十有餘,而對這副名聯的體會,卻是越來越深了。甚至會感到,我活到現在,尚未泛舟出海,只不過是一個在海岸邊不顧海浪沒腳,興致勃勃地撿拾貝殼的“頑童”,從少拾到老,即使拾得滿滿一小筐五光十色的貝殼,與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的貝殼世界相比,也只能算是滄海一粟。
我的老家在廣州市,國小、國中、高中,都是在廣州度過的。1959年,高考前報志願,按我自己的愛好和志向,本是想學文學或歷史的。但父母都勸告我:還是學工科好。好在我的數、理、化成績也很好,對電學、力學尤有興趣。於是,我的第一志願選擇了武漢大學水利電力學院電力工程系,被錄取為該校本科生,並以優等成績讀至畢業。從此,我把電力工程作為自己的終身專業,而把文學歷史作為自己的業餘愛好。後來,我雖已“奉命”從政,但仍不改初衷,並延續至今。
前些年,我因公出差,曾先後到過福建省的廈門和澳大利亞的悉尼市。這兩座城市都靠海,而城市的人文風貌卻差異很大,唯獨有一點是很相似的,就是都有很多賣貝殼的小商店,店裡陳列著許多色彩斑斕的貝殼項鍊,引人注目。由此,我受到啟發:何不把自己幾十年來拾得的“貝殼”也串連成項鍊,既便於保存,又便於閱鑒呢!於是,我開始籌備出版這本小書。
末了,補充說明兩點。其一,本文集收入的文章、詩歌,絕大部分曾在國家級和省市級報刊上公開發表過。其中,部分論文還在北京、成都、昆明等地舉辦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上宣講過,並獲獎。其二,另有部分公開發表過的電力技術方面的論文,因其專業性太強,很不適合多數讀者閱讀,故未收入本文集。
我懇切期待各位讀者對本書給予批評和指正。
曾嗣良寫於昆明銀海森林小區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