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逸久

孫逸久

孫逸久(1906—1996)安徽省利辛縣人,生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安徽省利辛縣闞疃鎮人,生前系安徽省文史館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利辛縣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阜陽地區書法協會名譽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孫逸久(1906—1992)名可軾,字逸久,別號“孤桐跛叟”,著名農民

孫逸久老先生孫逸久老先生
書法家。生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安徽省利辛縣闞疃鎮人,生前系安徽省文史館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利辛縣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阜陽地區書法協會名譽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

人物簡介

孫逸久(1906—1996)安徽省利辛縣人,著名農民書法家。阜陽地區書法協會名譽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他8歲臨帖學書,楷書攻研嚴趙,行草師承張旭、懷素,苦學苦練,鍥而不捨,至13歲即有名氣,常為鳳台縣城諸大商號寫楹聯匾額,署名“淝北尺童”。青年時代,已有相當造詣。其書法功力深厚,技巧嫻熟,師古而不泥古,得其神韻而法其自然。不少作品參加阜陽、廈門書法聯展,亦被部分報刊採用發表;展出的巨幅草書“壽”字,被收入聯展紀念冊。1985年孫逸久雖壽高八十,仍揮筆不止,頻頻潑墨,有4幅作品參加連雲港市、阜陽地區書法聯展,一部分作品在江蘇、浙江、河南等地巡迴展出。鄭州黃河碑林有他的“源流天上,氣貫中原,澤被華夏”大幅翰墨,挺拔蒼勁,蔚為壯觀。

生平簡介

孫先生世為壽縣名門望族,明代末年遷居闞疃。其曾祖父一度家道中落,幾為赤貧,直到其祖父孫洪章(字郁周)時,含辛茹苦,幾經周折,才薄有田產,始為小康。逸久先生幼年時即從四叔蓂階先生(字六初)入家塾。蓂階先生弱冠時就讀於南京法政大學,與本鎮著名醫學博士侯寶璋先生為同窗摯友。蓂階先生畢業後遵家訓返里設館辦學,思想開明維新,逸久先生受四叔思想影響頗深。在初識文墨後,逸久先生即研讀經史,每受蓂階先生褒獎。民國初年,廢除私塾,開辦新學,逸久先生於是又就讀於鳳台縣立闞疃高國小堂。六年後高小畢業,旋又轉在陳軼凡、紀燦文、夏傑三諸先生處深造。陳、紀、夏三位先生均為清末闞疃地方名儒耆宿,博學多才,當時淝左文人學士多拜其門下。逸久先生從諸先生所學,受益匪淺,文博知識日漸長進。其中紀賀章(字燦文)先生尤長於書法,名傳渦、穎間。逸久先生從其學書,耳濡目染,握管塗鴉,初見端倪。逸久先生由此一發不可收拾,長期學書,遂奠定以後七十餘年翰墨生涯。
他8歲臨帖學書,楷書攻研嚴趙,行草師承張旭、懷素,苦學苦練,鍥而不捨,至

13歲即有名氣,常為鳳台縣城諸大商號寫楹聯匾額,署名“淝北尺童”。青年時代,已有相當造詣。其書法功力深厚,技巧嫻熟,師古而不泥古,得其神韻而法其自然。不少作品參加阜陽、廈門書法聯展,亦被部分報刊採用發表;展出的巨幅草書“壽”字,被收入聯展紀念冊。1985年孫逸久雖壽高八十,仍揮筆不止,頻頻潑墨,有4幅作品參加連雲港市、阜陽地區書法聯展,一部分作品在江蘇、浙江、河南等地巡迴展出。鄭州黃河碑林有他的“源流天上,氣貫中原,澤被華夏”大幅翰墨,挺拔蒼勁,蔚為壯觀。
初,逸久先生在書法上即顯才華,八歲時即以“淝北尺童”署名為各大商家書寫楹聯匾額大字榜書。三叔父蘭階先生(字馥岩)嘆其志,即耗資為其搜求碑版法帖,充其所學。逸久先生楷書力攻顏真卿、趙孟頫\,草書鑽研虞世南、張旭、懷素。宋代四家的法帖更不離手。逸久先生取各家之長,兼收並蓄,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未幾,逸久隨父孫冠英(字子仲)先生往壽縣拜謁張嘉德先生。張嘉德先生(字鹿
賓),壽縣堰口人,晚清優貢,先在北京六部供職。民國後返鄉,精通“詩”、“書”、“醫”,號稱“三絕”。其書法藝術在淮上,繼梁巘之後又一書法泰斗。張嘉德先生見逸久年輕書法不俗,依其書法風格,勸其隸書多學《張遷碑》,行書習翁同和《書札》,書論多觀孫過庭《書譜》和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經此點撥,逸久深得三昧之益,書法藝術逐漸走上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幾可與淮上名家汪以道、張樹侯相伯仲。由此,逸久深得張嘉德先生青睞,願與通好,將其侄女張善淑小姐嫁給逸久先生。張善淑小姐幼讀青史,通詩達禮,亦壽縣才女也。
三十年代初,孫逸久先生懷技壯遊齊魯間,在曲阜與孔子七十四代衍聖公孔德成先生相晤,孫逸久先生以書法相贈,備受衍聖公喜愛,款待頗周。於是拜“三孔”、觀泰山摩崖刻石。迅幾,又南下金陵、淮揚,登金山、踏北固、攬長江之勝跡,集山川之靈氣,聚物華之天寶。盪懷胸襟,大開眼界,而後書法用筆一反中鋒常規,大膽利用橫管握筆側鋒書寫的蹊徑,書寫出來的作品更古樸雄健,蒼邁凝重,豪氣逼人,直達胸臆,孫逸久先生罷游歸來,堅杜仕途,以書藝陶冶自娛。
解放後,孫逸久經營過小鹹菜店,後併入合作商店成為店員,一度曾因成分高等原因被誣下獄。在十年文革動亂期間尤甚,又被“下放勞動改造”,竟跌斷左脛。筆墨紙硯被收繳,剝奪了書法創作的權利,蝸居在兩間破草房中,僅與門前一棵孤桐作伴,斷絕一切往來,處境極其艱難。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過撥亂反正,孫逸久先生也獲得新生,摘掉四類分子帽子,平反一切被誣的罪名,恢復工作。政府為孫先生建了新的居所,在政治上給他一定的地位與名譽,為他舉辦各種書法展覽,有的作品並獲獎,一些力作被國家、政府、文化部門、園林單位收藏或刻石,有的作品被當作禮品贈送給外國友人。個人求書者葉門庭若市,得書者如獲至寶。晚年孫逸久先生的書法作品先後在北京松鶴堂、合肥市民眾藝術館舉辦個人展出。一些黨政領導人及藝術家張凱帆、王郁昭、袁振、吳印鹹、王遐舉、張旭、王石城張良勛等先後前往觀看,評價甚高。張凱帆、司徒越、王遐舉等讚嘆道:“還是孫老書法好啊!”,對孫先生的書法藝術有甚高地評價,讚不絕口。1985年應邀為黃河碑林題『源流天上』和『澤被華夏』碑額。1990年應邀為鄧小平書寫六尺“壽”屏。
孫先生有子三人,曰:孫啟宣、孫啟新、孫啟琅;女二人:曰:孫啟雲、孫啟芳,惜無大都並無繼承乃父所學,僅次子啟新及先生外孫巫剛尚有先生遺風也。
孫先生一生清貧,1992年元月十二日,孫先生溘然長逝,享年86歲,其塋葬於茨淮新河南岸。

作品風格

縱觀逸久先生書法風格符合國人傳統欣賞習慣,符合國人的要求幸福、吉祥、團

結、忠實、誠信、莊重的思想心態。大字榜書“龍”、“虎”、“鶴”、“壽”最能融入上述精神,長卷《琵琶行》、條屏《前赤壁賦》、《岳陽樓記》、《陋室銘》、《馬說》、《文天祥“正氣歌”》等均為傳世佳作。橫幅《岳飛“滿江紅”》《蘇軾“大江東去”》均為不可多得的精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