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楓玲

孫楓玲

孫楓玲,1942年生於費縣。中國剪紙研究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山東省剪紙協會理事。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繪畫、剪紙、撕紙、看書、寫作是老人的最大愛好。孫楓玲四歲起就開始學習剪紙,一生都浸透在民間剪紙、撕紙藝術的濃郁鄉情之中。 出於對剪紙藝術的尊重,孫楓玲很注重收藏民間剪紙藝術作品,在費縣縣城居住的她經常下鄉,一個村一個村的走訪民間剪紙藝人,收集剪紙藝術作品。在收集剪紙作品、學習剪紙藝術的過程中,孫楓玲深深地被純樸的沂蒙老農打動,她嘗試著用撕紙的藝術手法來表現沂蒙老農。

主要成就

用手撕紙沒有剪刀靈活,很多地方受到局限,纖巧工細之處無能為力,但這種局限性又恰恰是個長處,撕出來的不規則的邊沿正如古人所說:"畫貴有筆誤"。而撕紙畫"筆筆誤"與畫理不謀而合。撕出來的人物都是影像,沒有鼻子、眼睛,衣紋也很少,好的作品外輪輪廓寥寥數筆,但粗得合理,概括得恰到好處。

近20年間,孫楓玲精心打磨,反覆修改,創作了百餘幅"沂蒙老農"系列撕紙畫,這些撕紙畫用黑色宣紙撕就,鋪在白色的紙上,黑白相間,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撕紙雖然是素打扮,沒有誘人的斑斕色彩,卻也是人見人愛。

系列撕紙作品"沂蒙老農"記錄了一些平凡的、細微的、甚至不被人注意的農民勞動場景和生活細節。在平凡中挖掘不平凡,而平凡一旦被表現出來都讓人感到無比親切。觀賞時中以感受到那份單純的可愛,那份諄朴的可敬、可愛,那份貧窮的輕鬆、達觀,而且由於撕紙時往往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隨意性,蘊涵一種妙趣天成的韻味

2000年3月她的撕紙作品"對火"、"拾糞"、"捻線"組圖獲"中國民俗風情剪紙大展"金獎。在這次大展中還有一個小插曲:最初孫楓玲的作品被評為二等獎,評審會爭議很大,很多評審認為這幅構圖簡潔的作品很好,撕出了沂蒙山老農的純樸,撕出了鄉親間的質樸,也撕出了濃厚的鄉土氣息,理應獲得金獎,所以在頒獎時,為孫楓玲頒發了金獎。2007年,孫楓玲的撕紙作品"對火"、"祖孫"、"打石頭"等八幅系列組圖在眾多藝術表現形式中脫穎而出,獲得"中國民間工藝美術鄉土獎"銅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