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孫天琦,男,漢族,1971年生於陝西韓城,經濟學博士後,《西部金融》雜誌主編,中共黨員,2011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專家津貼。 1989年至1993年在西北大學數學系攻讀並獲理學學士學位;1993年至1996年在西北大學經管學院攻讀並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6年至1999年在西北大學經管學院攻讀並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99年在西安交通大學金融學博士後流動站深造;2001年7月至今在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任教授、博導。
孫天琦博士在本科、碩士、博士階段連續獲得獎學金、優秀研究生、校級優秀畢業生、省級優秀畢業生獎勵。由於突出的科研成績,1997年獲得團中央“跨世紀優秀大學生”稱號(此次全國共有5名博士生獲得此殊榮)。
作為一名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具有紮實的經濟金融理論基礎,深入的觀察、分析、研究能力,研究成果頗豐。先後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中國金融》、《金融時報》等國家級、省部級刊物上發表文章上百篇;撰寫個人專著3部,參與編著經濟金融書籍5部;獨立主持科研項目4項,參與項目研究6項;組織、參與、執筆的多項研究報告獲得省部級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獎項。.
學習工作經歷
孫天琦博士在本科、碩士、博士階段連續獲得獎學金、優秀研究生、校級優秀畢業生、省級優秀畢業生獎勵。由於突出的科研成績,1997年獲得團中央“跨世紀優秀大學生”稱號(此次全國共有5名博士生獲得此殊榮)。 作為一名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具有紮實的經濟金融理論基礎,深入的觀察、分析、研究能力,研究成果頗豐。先後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中國金融》、《金融時報》等國家級、省部級刊物上發表文章上百篇;撰寫個人專著3部,參與編著經濟金融書籍5部;獨立主持科研項目4項,參與項目研究6項;組織、參與、執筆的多項研究報告獲得省部級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獎項。
所獲獎項
1、孫天琦:“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榮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二等獎,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巨觀經濟研究院一等獎
2、孫天琦:“制度競爭、制度均衡與制度的本土化創新”,榮獲第十七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孫天琦:“制度競爭、制度均衡與制度的本土化創新”,榮獲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類論文二等獎。
4、組織撰寫的《金融支持西部大開發問題研究》、《貨幣政策執行效果的差異性分析》分獲人民銀行2004年重點研究課題二等獎和三等獎。
5、執筆撰寫的《對陝西經濟金融形勢以及重點行業的調研報告》獲2004年度陝西省委、省政府優秀調研成果一等獎。
6、執筆撰寫的《關於陝西省成立金融服務辦公室的建議》獲得2006年度陝西省委、省政府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
7、參加國家發改委課題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二等獎、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巨觀經濟研究院一等獎。
8、執筆撰寫的《我國銀行貸款損失準備制度研究》獲人民銀行2005年度重點研究課題表彰獎。
9、組織撰寫的《最後貸款人與維護金融穩定》獲總行2006年度重點研究課題一等獎。
10、組織撰寫的《資本充足率、經濟資本管理與貨幣政策傳導》獲人民銀行2007年度重點研究課題二等獎。
著作及論文
在中國知網的檢索顯示,截止2013年8月底,孫天琦教授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和《金融時報》等報刊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以獨立作者身份在《經濟研究》發表論文2篇。部分重要論文列舉如下:
《港台加拿大金融消費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及啟示(下)》,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13年6月17日。
《港台加拿大金融消費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及啟示(上)》,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13年6月3日。
《美國等國家第三方債務催收行業的情況與啟示》,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13年1月14日。
《國際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改革進展與趨勢》,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9月5日。
《香港專業放債機構的有關情況及其啟示》,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12年4月23日。
《香港專業放債機構運作啟示》,獨立作者,《中國金融》2012年第七期。
《金融消費者保護:市場失靈、政府介入與道德風險的防範》,獨立作者,《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2年第2期。
《香港金融管理局如何履行保護金融消費者的職責》,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12年1月30日。
《美國發薪日貸款的操作及啟示》,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11年12月5日。
《西部大開發中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配合》,獨立作者,《中國金融》,2011年12期。
《論金融消費者保護體系的七道防線》,第三作者,《金融時報》,2011年4月18日。
《對當前金融消費者投訴的形勢分析》,第三作者,《金融時報》,2011年3月14日。
《西部地區大開發十年來經濟金融結構變遷研究——基於東、西部的一個比較分析》,第三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11年第2期。
《中國財政政策是否具有順周期性》,第一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10年第3期。
《我國GDP對投資的高度依賴在省一級的具體表現——幾省“固定資產投資/GDP”已接近100%》,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財政政策順周期問題的研究與借鑑》,獨立作者,《上海金融》,2010年第4期。
《美國金融消費者保護的經驗教訓》,第二作者,《金融研究》,2010年第1期。
《國外關於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財政政策順周期問題的研究》,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10年1月11日。
《美國《社區再投資法》三十年變革的爭論及啟示》,獨立作者,《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2008年以來美國國內對修改《社區再投資法》的討論及其啟示》,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09年7月6日。
《美國次貸危機:法律誘因、立法解危及其對我國的啟示》,第一作者,《法商研究》,2009年第二期。
《美國次貸危機的法律誘因及相關啟示》,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09年2月16日。
《儲蓄資本化、金融企業和工商企業資本金增加與巨觀經濟成長——從資產負債表角度的一個解釋》,獨立作者,《金融研究》2008年第9期。
《美國非吸收存款類放貸機構的監管與法律》,第三作者,《金融時報》,2008年7月21日。
《銀行資本、經濟周期與貨幣政策文獻綜述》,第一作者,《金融研究》2008年第1期。
《銀行資本、經濟周期和貨幣政策傳導的國際研究》,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08年1月7日。
《儲蓄的資本化和經濟體系資本金增加與巨觀經濟成長》,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07年9月3日(半個版面)。
《格爾木市八家信用社市場退出的案例研究——從CAMEL、金融安全網框架的分析》,第二作者,《金融研究》2007年第7期。
《美國貨幣監理署關於應收賬款與存貨融資的監管手冊》,第二作者,《金融時報》,2007年7月23日。
《歐洲單一金融市場中的最後貸款人》,第三編譯作者,《金融時報》,2007年4月2日。
《全國及各省居民消費物價指數變化的同步性分析——基於2000年1月-2006年6月月度數據的一個比較》,獨立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07年第1期。
《對設立地方金融辦的調查與思考》,第一作者,《金融時報》,2006年10月30日。
《貨幣政策執行效果的地區差別分析》,第二作者,《金融研究》2006年第3期。
《最後貸款人(LLR)制度:香港經驗及其啟示》,第二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06年第2期。
《香港現行銀行呆壞賬撥備制度及其幾點借鑑》,獨立作者,《上海金融》,2005年11期。
《有關銀行貸款損失準備制度的調查報告——以我國五家上市銀行為例的分析》,發表在《金融研究》2005年第4期。
《我國(1953—2003)各省與全國經濟景氣同步性研究》,獨立作者,《經濟研究》2004年第8期。
《貨幣政策:統一性前提下部分內容的區域差別化研究》,獨立作者,《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
《國有金融資產管理研究》,第一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04年第4期。
《投資推動和結構最佳化:對西部地區經濟成長的一個實證分析》,發表在《金融研究》2004年第2期。
《結構差異:西部與全國工業化的一個比較研究》,獨立作者,《金融研究》2004年第1期。
《從人民銀行西安轄區兩個案例看中央銀行部分金融服務業務的外包》,第一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03年第3期。
《提升欠發達地區金融統計服務水平的思考》,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03年4月7日。
《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深層次障礙----金融服務改進的對策建議》,發表在《經濟日報》2003年2月27日第2版。
《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深層次障礙》,獨立作者,《經濟日報》2003年2月20日第2版。
《對當前金融統計改革的思考》,第一作者,《金融時報》,2002年12月16日。
《對當前金融統計改革的思考》,第一作者,《金融時報》,2002年9月15日。
《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研究》,獨立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02年第4期。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證券公司》,第二作者,《金融時報》2002年3月18日。
《西部中小企業發展研究》,獨立作者,《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解決小額信貸發放中的難點問題》,編輯部對孫天琦的採訪,《經濟日報》2002年1月31日。
《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綜述》,獨立作者,《國際金融研究》,2001年11期。
《市場組織的發展與“寡頭主導,大、中、小共生”的金融組織結構研究》,發表在《金融研究》2001年第10期。
《轉軌經濟中的政府行為研究——以商洛小額信貸扶貧模式變遷為例的分析》,獨立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01年第9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準市場組織的發展與“寡頭主導,大、中、小共生”的金融組織結構研究——以銀行業為例的分 析》, 獨立作者,《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產業組織結構演進中的準市場組織》,獨立作者,《經濟評論》2001年第4期。
《貨幣政策傳導中的主要問題及解決途徑》,獨立作者,《巨觀經濟管理》,2001年第10期。
《虛擬企業的產生對銀行業組織創新的啟示》,第一作者,《金融時報》,2001年8月11日。
《制度競爭、制度均衡與制度的本土化創新——商洛小額信貸扶貧模式變遷研究》,獨立作者,《經濟研究》,2001年第6期。
《合作競爭型準市場組織的發展與產業組織結構的演進》,獨立作者,《改革》2001年第1期。
《合作競爭型準市場組織的發展與產業組織結構演進》,獨立作者,《中國工業經濟》,2001年第3期。
《面向中小企業的貸款動員信用擔保及其風險防範》,獨立作者,《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
《“寡頭主導,大中小共生的”的產業組織結構研究》,獨立作者,《人文雜誌》2001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我國票據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第一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01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規範與發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作者位次不詳,《金融時報》2000年10月28日。
《目前我國票據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作者位次不詳,《經濟日報》2000年5月23日,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目前我國票據市場發展中的市場行為政策研究》,作者位次不詳,《經濟評論》2000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論目前中國產業組織演進中的市場行為政策》,獨立作者,《經濟評論》,2000年第3期。
《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市場、準市場和企業”的比較研究》,第一作者,《中國農村觀察》2000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拍賣與國有小企業的放開搞活》,獨立作者,《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期。
《目前我國產業組織演進中的體制性障礙——以所有制壟斷為例的分析》,獨立作者,《當代經濟研究》,2000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農村市場為何難以啟動》,作者位次不詳,《光明日報》1999年7月9日。
《目前我國產業組織問題研究》,獨立作者,《當代經濟科學》,1999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國有企業的縱向一體化和縱向分解研究》,獨立作者,《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期。
《企業在結構調整中的縱向分解研究》,獨立作者,《當代經濟研究》,1999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無限期過程中的金融行為研究》,獨立作者,《當代經濟科學》1998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價格機制的扭曲與政府的微觀規制——暴利引出的思考》,第二作者,《當代經濟科學》,1995年第6期。
《論企業文化的制度基礎和道德基礎》,第二作者,《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
1.《港台加拿大金融消費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及啟示(下)》,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13年6月17日。
2.《港台加拿大金融消費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及啟示(上)》,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13年6月3日。
3.《美國等國家第三方債務催收行業的情況與啟示》,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13年1月14日。
4.《國際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改革進展與趨勢》,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9月5日。
5.《香港專業放債機構的有關情況及其啟示》,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12年4月23日。
6.《香港專業放債機構運作啟示》,獨立作者,《中國金融》2012年第七期。
7.《金融消費者保護:市場失靈、政府介入與道德風險的防範》,獨立作者,《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2年第2期。
8.《香港金融管理局如何履行保護金融消費者的職責》,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12年1月30日。
9.《美國發薪日貸款的操作及啟示》,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11年12月5日。
10.《西部大開發中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配合》,獨立作者,《中國金融》,2011年12期。
11.《論金融消費者保護體系的七道防線》,第三作者,《金融時報》,2011年4月18日。
12.《對當前金融消費者投訴的形勢分析》,第三作者,《金融時報》,2011年3月14日。
13.《西部地區大開發十年來經濟金融結構變遷研究——基於東、西部的一個比較分析》,第三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11年第2期。
14.《中國財政政策是否具有順周期性》,第一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10年第3期。
15.《我國GDP對投資的高度依賴在省一級的具體表現——幾省“固定資產投資/GDP”已接近100%》,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16.《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財政政策順周期問題的研究與借鑑》,獨立作者,《上海金融》,2010年第4期。
17.《美國金融消費者保護的經驗教訓》,第二作者,《金融研究》,2010年第1期。
18.《國外關於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財政政策順周期問題的研究》,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10年1月11日。
19.《美國《社區再投資法》三十年變革的爭論及啟示》,獨立作者,《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20.《2008年以來美國國內對修改《社區再投資法》的討論及其啟示》,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09年7月6日。
21.《美國次貸危機:法律誘因、立法解危及其對我國的啟示》,第一作者,《法商研究》,2009年第二期。
22.《美國次貸危機的法律誘因及相關啟示》,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09年2月16日。
23.《儲蓄資本化、金融企業和工商企業資本金增加與巨觀經濟成長——從資產負債表角度的一個解釋》,獨立作者,《金融研究》2008年第9期。
24.《美國非吸收存款類放貸機構的監管與法律》,第三作者,《金融時報》,2008年7月21日。
25.《銀行資本、經濟周期與貨幣政策文獻綜述》,第一作者,《金融研究》2008年第1期。
26.《銀行資本、經濟周期和貨幣政策傳導的國際研究》,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08年1月7日。
27.《儲蓄的資本化和經濟體系資本金增加與巨觀經濟成長》,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07年9月3日(半個版面)。
28.《格爾木市八家信用社市場退出的案例研究——從CAMEL、金融安全網框架的分析》,第二作者,《金融研究》2007年第7期。
29.《美國貨幣監理署關於應收賬款與存貨融資的監管手冊》,第二作者,《金融時報》,2007年7月23日。
30.《歐洲單一金融市場中的最後貸款人》,第三編譯作者,《金融時報》,2007年4月2日。
31.《全國及各省居民消費物價指數變化的同步性分析——基於2000年1月-2006年6月月度數據的一個比較》,獨立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07年第1期。
32.《對設立地方金融辦的調查與思考》,第一作者,《金融時報》,2006年10月30日。
33.《貨幣政策執行效果的地區差別分析》,第二作者,《金融研究》2006年第3期。
34.《最後貸款人(LLR)制度:香港經驗及其啟示》,第二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06年第2期。
35.《香港現行銀行呆壞賬撥備制度及其幾點借鑑》,獨立作者,《上海金融》,2005年11期。
36.《有關銀行貸款損失準備制度的調查報告——以我國五家上市銀行為例的分析》,發表在《金融研究》2005年第4期。
37.《我國(1953—2003)各省與全國經濟景氣同步性研究》,獨立作者,《經濟研究》2004年第8期。
38.《貨幣政策:統一性前提下部分內容的區域差別化研究》,獨立作者,《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
39.《國有金融資產管理研究》,第一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04年第4期。
40.《投資推動和結構最佳化:對西部地區經濟成長的一個實證分析》,發表在《金融研究》2004年第2期。
41.《結構差異:西部與全國工業化的一個比較研究》,獨立作者,《金融研究》2004年第1期。
42.《從人民銀行西安轄區兩個案例看中央銀行部分金融服務業務的外包》,第一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03年第3期。
43.《提升欠發達地區金融統計服務水平的思考》,獨立作者,《金融時報》,2003年4月7日。
44.《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深層次障礙----金融服務改進的對策建議》,發表在《經濟日報》2003年2月27日第2版。
45.《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深層次障礙》,獨立作者,《經濟日報》2003年2月20日第2版。
46.《對當前金融統計改革的思考》,第一作者,《金融時報》,2002年12月16日。
47.《對當前金融統計改革的思考》,第一作者,《金融時報》,2002年9月15日。
48.《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研究》,獨立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02年第4期。
49.《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證券公司》,第二作者,《金融時報》2002年3月18日。
50.《西部中小企業發展研究》,獨立作者,《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51.《解決小額信貸發放中的難點問題》,編輯部對孫天琦的採訪,《經濟日報》2002年1月31日。
52.《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綜述》,獨立作者,《國際金融研究》,2001年11期。
53.《市場組織的發展與“寡頭主導,大、中、小共生”的金融組織結構研究》,發表在《金融研究》2001年第10期。
54.《轉軌經濟中的政府行為研究——以商洛小額信貸扶貧模式變遷為例的分析》,獨立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01年第9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55.《準市場組織的發展與“寡頭主導,大、中、小共生”的金融組織結構研究——以銀行業為例的分 析》, 獨立作者,《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56.《產業組織結構演進中的準市場組織》,獨立作者,《經濟評論》2001年第4期。
57.《貨幣政策傳導中的主要問題及解決途徑》,獨立作者,《巨觀經濟管理》,2001年第10期。
58.《虛擬企業的產生對銀行業組織創新的啟示》,第一作者,《金融時報》,2001年8月11日。
59.《制度競爭、制度均衡與制度的本土化創新——商洛小額信貸扶貧模式變遷研究》,獨立作者,《經濟研究》,2001年第6期。
60.《合作競爭型準市場組織的發展與產業組織結構的演進》,獨立作者,《改革》2001年第1期。
61.《合作競爭型準市場組織的發展與產業組織結構演進》,獨立作者,《中國工業經濟》,2001年第3期。
62.《面向中小企業的貸款動員信用擔保及其風險防範》,獨立作者,《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
63.《“寡頭主導,大中小共生的”的產業組織結構研究》,獨立作者,《人文雜誌》2001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64.《我國票據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第一作者,《當代經濟科學》,2001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65.、《規範與發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作者位次不詳,《金融時報》2000年10月28日。
66.《目前我國票據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作者位次不詳,《經濟日報》2000年5月23日,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67.《目前我國票據市場發展中的市場行為政策研究》,作者位次不詳,《經濟評論》2000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68.《論目前中國產業組織演進中的市場行為政策》,獨立作者,《經濟評論》,2000年第3期。
69.《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市場、準市場和企業”的比較研究》,第一作者,《中國農村觀察》2000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70.《拍賣與國有小企業的放開搞活》,獨立作者,《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期。
71.《目前我國產業組織演進中的體制性障礙——以所有制壟斷為例的分析》,獨立作者,《當代經濟研究》,2000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72.《農村市場為何難以啟動》,作者位次不詳,《光明日報》1999年7月9日。
73.《目前我國產業組織問題研究》,獨立作者,《當代經濟科學》,1999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74.《國有企業的縱向一體化和縱向分解研究》,獨立作者,《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期。
75.《企業在結構調整中的縱向分解研究》,獨立作者,《當代經濟研究》,1999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76.《無限期過程中的金融行為研究》,獨立作者,《當代經濟科學》1998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77.《價格機制的扭曲與政府的微觀規制——暴利引出的思考》,第二作者,《當代經濟科學》,1995年第6期。
78.《論企業文化的制度基礎和道德基礎》,第二作者,《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
科研項目
1、《資本充足率、經濟資本管理與貨幣政策傳導》,中國人民銀行,2006-2007。
2、《最後貸款人制度研究》,山東省軟科學項目,2005-2006。
3、《國有金融資產管理與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研究》,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辦研究項目,2005-2007。
4、《產業組織結構演進的第三種趨勢及其對我國的啟示》,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1-2003。
5、《合作競爭型準市場組織的發展與產業組織結構的演進》,陝西省社科基金項目,1997-2000。
6、《陝西省中小企業發展研究》,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項目,2001-2002。
7、《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項目。
8、《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主持的國家軟科學研究項目。9、《我國小企業發展戰略研究》,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