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30年後的今天,他轉業到地方,在河南一家地方報紙繼續從事攝影工作。
受唐山市政府的邀請,孫付安將參加7月28日在唐山舉行的抗震30周年的紀念活動。
對話實錄
主持人:孫老師,當年什麼時候通知你要隨軍到唐山拍片子?
孫付安:唐山地震當天,部隊接到命令以後,作為部隊的新聞攝影記者,執行這樣的任務心理上有所準備的,帶上戰備足夠的膠捲、攝影器材就出發了,當時部隊的行動非常快,受到中央和中央軍隊的表揚。38軍當時是第一個摩托化部隊,考慮到38軍戰鬥比較強,而且38軍離礦山比較近,中央決定調部隊就考慮到38軍。38軍接到命令立即日夜兼程向唐山開進。所有救災的人員,38軍是最早到達的。
主持人:您7月29號到達的唐山?
孫付安:28號當天下午部隊接到命令,29號到達唐山。
主持人:剛到唐山是什麼樣的情況?
孫付安:唐山一片狼藉,房子全部塌了,唯一能看到立著的東西除了電線桿和樹以外,全部都沒有了。包括樓房,當時樓房也很少,樓房也就四五層,六層樓也倒塌完了。
主持人:當時您多大?
孫付安:當時20多歲,將近30歲。
主持人:之前雖然在部隊里,但是沒有看到過這樣慘烈的場景吧?
孫付安: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就連部隊過去抗震救災當中,首長講過去打仗最大的戰役也沒有看到死人這么多的。
主持人:看到當時的場景什麼感覺?
孫付安:可以說非常震撼,等於是天災吧,也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過去經常講有地震,過去那些年代50年代、60年代日本地震,我們國家的地震不是很多,從報導來講,死傷人從來沒有像唐山大地震那么多,一到唐山一看,看到的人除了炸死的人,活著的不受傷的人很少。房子倒塌以後有的人可能還沒有死,我們晝夜奮戰。部隊在一個星期以內基本沒有休息,戰士們沒有休息,不停地聽老百姓指點,看到有人就清理去。
主持人:您拍攝的第一個主題就是搶救傷員?
孫付安:對。當地老百姓最了解情況,是散落在居民區救人,部隊劃分了哪個區歸哪個部隊,部隊再分到
基層單位,比如一個連完成一片。當時主要是搶救火車站、招待所這些地方。老百姓互相之間活著的人當
地組織進行搶救,部隊去了之後搶救所謂的公共場所。
主持人:您作為攝影幹事是不是不局限在某個區域裡面,整個區都在跑?
孫付安:去了六七個團。
主持人:據說當時路南區傷亡最慘重。
孫付安:38軍112師分的地段是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唐山的中心地帶,也是最繁華的地方,傷亡最慘重。
主持人:在救亡當中拍攝的第一個階段是拍攝搶救傷員,有沒有讓您感動的場面或者故事?
孫付安:這樣的故事很多的,有時老百姓指點那個地方有倖存者,就開始挖,當時沒有太先進的工具,部隊去就是靠鐵鍬靠鎬頭靠手挖,非常費勁。老百姓的土房平房還好一點,部隊搶救的地方都是公共場所,像火車站、大型的招待所、樓房,這樣的房子是鋼筋水泥結構,倒了之後鋼筋互相連到一起,有些鋼筋還很大,戰士們用鐵撬撬開,往外挖。
主持人:剛開進去的部隊是沒有任何器械的,用手來挖,這樣一些鏡頭拍到過嗎?
孫付安:剛開始的時候因為覺得太慘,沒讓拍。後來部隊對我的工作比較支持,專門配了一個三輪摩托,配了一個司機,當時那個年代專車很少,這個都很不簡單了,部隊很重視。這樣便於去幾個單位幾個團,到處拍一下。
主持人:當時使用的是什麼相機?
孫付安:雙鏡頭德國產的虜萊福萊相機,當時是最好的相機,現在都是單鏡頭,數碼更快了,那時候就是用虜萊福萊相機,一次就照12張。當時唐山還沒有地方沖洗,還得回來到部隊去沖洗。
主持人: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孫付安:地震完的前十天搶救到一些倖存者,335團的3連也就是過去《誰是最可愛的人》寫抗美援朝時魏巍講到的連隊,發揚當年戰爭年代的精神。21個日日夜夜奮戰,開灤招待所是當時唐山最高的樓,五六層高,搶救出來的活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死了。
主持人:這樣一些場所都是允許你進入的嗎?
孫付安:剛開始不讓拍,因為太慘了,後來是偷拍,後來領導看中央新聞單位派記者去了也認可可以拍,並且鼓勵支持我的工作,專門給我配了車。
主持人:中央媒體去的攝影記者有幾個?
孫付安:都是兩三天以後才去的,新華社、解放軍畫報、解放軍報都派人去了,當時新華社老記者孔繁德都50多歲了。
背著攝影包的我總被當成醫生
網友:您當時除去攝影有沒有具體參與救人?
孫付安:那時候我的任務就是攝影,關鍵的時候也救人。
當時唐山地震結束之後受傷的人特別多,都是炸傷、劃傷的,一看到我背的攝影包跟當時去的臨時支援的救災醫生的包差不多,都把我當成醫生,當時照相的很少不像現在這么多。受傷的人一見到我,就問我有啥藥沒有,所以我每天出去採訪之前先跑到部隊
醫院拿部分經常用的藥,地震之後有拉肚子的或者拿一些消炎藥,我不是醫生,把最普通最簡單的藥帶在身上。
主持人:你拍的片子是部隊的士兵比較多,還是災民比較多?
孫付安:可以說一進唐山之後除了部隊的,部隊開進去的最早,過了幾天之後各地的醫療隊還有各地組織的礦山救護隊才陸續過來,最早的時候就是部隊就是解放軍。
主持人:您在那邊等於呆了三個多月,食宿問題怎么解決的?
孫付安:部隊有規定,部隊接到任務幾分鐘之後整個部隊都能開出來,平常戰備車裝備,包括用的鍋灶、燃料、吃的東西都準備,整個這一套拉出去就走。來了幾天之後就靠供應了,頭幾天就是部隊本身戰備的需要。
主持人:住在帳篷里?
孫付安:當兵的沒有帳篷,搭簡易帳篷是給當地救出來的民眾用的。部隊前幾天沒有休息,真正困的時候打個盹,也沒有住的地方,什麼也沒有。
主持人:您累的時候也是打個盹嗎?
孫付安:我也一樣。
主持人:您那時候的相機都是膠捲的,事先就帶足了?
孫付安:部隊有這種戰備觀念,二百個膠捲一百個膠捲就放這兒,萬一有什麼事就帶著這些走了,平常就是這樣的。
主持人:三個多月拍了一千多幅照片,花了多少膠捲?
孫付安:拍攝第一次帶了一百多個膠捲,當時還得回去沖膠捲,唐山當地沒有條件沖膠捲,都是回部隊沖膠捲。
主持人:38軍這些救助的士兵他們的食宿問題怎么解決的?
孫付安:頭幾天很少休息,住的軍隊的軍用帳篷,頭幾天不休息,連續搶救活人,搶救一個活人作為戰士來說都是他的職責,在戰場上是消滅敵人越多越好,在這種戰場上特殊的情況下多救一個活人那也是戰士的天職。
主持人:我看到報導說當時用鍋煮粥給戰士喝,找不到水,後來就用澡堂子的水。
孫付安:地震完之後,水廠就不用說了,都癱瘓了。開始幾天用的水都是發現有一個澡堂子,在開灤礦,有一天早上我看到一個老工人批評兩個年輕的工人,一大池子水,在當時來說可以救很多人的命,這兩個人舀了盆水去洗頭,當時被老工人批評了。開灤所當時救出來一個小孩,有半歲,餵他奶也不行就是哭。後來醫療隊的人可能了解,孩子得洗洗澡,小孩渾身一身灰,好不容易找點水給小孩一洗澡,他馬上不哭了。
網友:您現在想起來對於當時的行動是不是感到自豪?畢竟你留下了很多珍貴的照片。
孫付安:不能說自豪,自己乾的就是這種工作,記者的職責就是記錄歷史,這是自己的職責。唐山地震戰士們特殊情況下惡劣條件下表現出來的精神也一直鼓舞著我,現在的情況下誰加個班都要加班費。那個時候部隊去了之後,十幾天沒有說休息,也沒有人安排休息,戰士們一直在安排搶救人,晝夜不休息。後來時間長了,晚上休息休息。
網友:您的照片現在在哪裡?會在唐山展出嗎?
孫付安:部隊對這項新聞報導圖片資料比較重視,部隊作為資料,平時作為部隊的宣傳資料都裝訂成冊。這次唐山的資料我手頭沒有,我當時離開部隊以後都是成本成冊按照時間一年一年都在部隊保險柜裡面,我走了之後交給接班的。現在已經傳到第四代,大家都不敢動,都保存完好。上次唐山找這些照片,現在接班的幹事剛開始不接,那是孫幹事拍的,現在的話講有著作權的問題,專門把我叫出來一趟,我借出來資料又還給他。
網友:震後您還回過唐山嗎?
孫付安:沒有。據說唐山變化非常快,特別改革開放以後發展非常快。過去唐山在河北省在幾個地市裡面排第一,開灤礦全國有名,唐山的鋼鐵公司,唐山的水泥廠是華北第一最大的水泥廠,唐山的瓷器也是全國有名的,工業基礎比較好,這些年發展比較快。特別是經歷了唐山地震之後,這些年來一直想回唐山看看。據說唐山變得非常美,非常漂亮。
主持人:唐山還有當年的朋友嗎?友沒有什麼很牽掛的人或地方?
孫付安:唐山地震之前,對唐山的地理方位都不知道。唐山有一個部隊,部隊裡面有一個攝影跟我是同行,那時候經常上軍報送稿,那個年代比較能幹我的照片發的比較多,他說你有機會去唐山看看,我連唐山在河北省的哪個方位都不知道。唐山地震之後去現打聽這個同行,當時部隊也受災了,這個戰士當時被炸死了。地震之前邀請我去唐山,沒想到唐山之後他沒了。
主持人:你這次7月28日去唐山,最想看到唐山哪個區?
孫付安:最繁華的部隊執行任務的那些地方,我最想看的就是那些地方,新華路那一帶,還有印象最深的唐山小
不動,大解放車一個人都能推動,平常保養得非常好。車上應該帶的東西平時都裝好了,一聲令下,戰士緊急集合,打背包上車,動作非常快。
主持人:剛開始救援的時候有沒有出現混亂局面?
孫付安:一到現場之後,剛開始部隊開進之後,火車站、汽車站、招待所找這些大樓房的地方,也沒給誰分任務,有點混亂,不是說場面混亂,而是下來以後趕緊投入搶救人之中,急於救人就處於這種無序。從
第二天不能扎堆,慢慢開始調整了,每個團劃定一個範圍,剛開始去的時候沒有分。
現場抓拍了很多照片,要是擺拍抓不到這種表情。搞新聞的觀點是一定要抓拍,抓拍的東西最真實。
我多希望我不是照相的而是治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