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情深

王攀元是台灣畫壇把藝術創作和孤獨畫上等號的畫家,他嘗言:「一個畫家必需要有自己的體系與風格,那就是孤獨。 」他的一生與藝術創作可以說就是孤獨的結晶,是由親情、友情、愛情及大時代的動亂等各方面的遭遇凝聚而成。 友情的孤獨王攀元在過去的時日,因窮苦加上不擅與人送往迎來,並沒有什麼好朋友。

內容介紹

與民國同壽、今年甫獲得第五屆國家文藝獎的前輩畫家王攀元,民國三十八年逃難來台,落腳高雄鳳山,在碼頭做了三年扛米包的雜工,經介紹輾轉至羅東中學教書,蟄居宜蘭至今。王攀元出身世家、畢業於上海美專、原本計畫與救他一命的女友季竹君偕同潘玉良留學法國,因戰爭爆發,意外落戶蘭陽平原。期間他窮困潦倒,為人和性情,亦如那孤獨深沉的畫風不被人理解,在本地人眼中他是個「外省仔」,在大陸同鄉的眼中,他是「非我族類」。
王攀元是台灣畫壇把藝術創作和孤獨畫上等號的畫家,他嘗言:「一個畫家必需要有自己的體系與風格,那就是孤獨。」他的一生與藝術創作可以說就是孤獨的結晶,是由親情、友情、愛情及大時代的動亂等各方面的遭遇凝聚而成。
愛情的孤獨
愛情的孤獨是人間深沈濃烈的孤獨,面對真愛卻不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其苦悶遺憾,教人斷腸。王攀元上海美專畢業那年染得傷寒,住進上海紅十字醫院,就讀上海音專的季竹君恰巧前往探友,得知無錢繳交醫藥費的王攀元纏綿病榻,不僅協助其費用,照顧他至痊癒,兩人因而相戀相愛,並相約隨潘玉良前往法國留學。王攀元先返蘇北家鄉分取自己應得的一份家產作為留學經費,無奈遭拒。詎料松滬戰爭爆發,季竹君深陷戰區,從此斷了音訊,一年後他返上海尋找佳人,是生﹖是死﹖已不知芳蹤。
愛情的孤獨永遠沒辦法用其他東西替代,最多僅是轉移注意力的暫時性淡忘而已。儘管物換星移,時移事往,驀然回首,仍是深深的一道傷口,而這道傷口,在他日後的藝術作品中慢慢的沁出血來。
友情的孤獨
王攀元在過去的時日,因窮苦加上不擅與人送往迎來,並沒有什麼好朋友。他曾說最難忍受的倒不是經濟上的睏乏,而是「精神上的孤獨」。當時他那種黑黑暗暗的色彩,畫面只有一條老狗、一隻倦鳥、一個落日的畫風,常被畫友譏諷為「偷工減料」,受到排擠,他畫紅太陽還曾遭友人向情治單位提出檢舉。
就因為王攀元將生命融入藝術之中,當我們看到他畫裡孤單的人影、寒林、失群的犬、孤舟、黃昏、孤雁、黃茅屋、憶故人等作品時,總會被他那躍然畫布之上的真情所感動。畫面的空間感是那麼浩大蒼茫,畫裡的人、狗、鳥等主題卻是那麼渺小,他利用中國水墨的意境去創作水彩和油畫,於是他的孤獨就像一首詩,令人沈醉其中。他的孤獨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虛假,沒有氾濫的情緒,就像一個沈靜的湖面,輝映孤獨人生的天光雲影,儘管色彩暗淡、渾鬱,卻美不勝收。
王攀元在台灣美術的時空裡就像頭城外海的那座龜山島,兀自馱負著歲月的風雨和陽光。從台北到宜蘭,車過福隆在一片汪洋中就可以望見龜山島,一旦進入台灣美術的時空大家亦可以看見王攀元,而因其「卓而不群」,甚至擴大到整個華人藝術的時空,或將不減其能見度,彷彿夜空中的一顆明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