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孟效曾,陸軍中將。
1900年,在武衛右軍馬隊統帶任永清手下任哨長。
1911年,孟效曾任馬隊第一標標統。1912年底,孟效曾時任陸軍第一師騎兵第一團團長,在綏遠將軍張紹曾手下效力,在西盟會議籌備期間,奉張命率隊往迎伊克昭盟正盟長阿爾賓巴雅爾。
1913年征蒙時任旅長。
1913年7月3日:孟效曾因功授陸軍少將加中將銜,同日授以勛五位。
1922年11月6日,授陸軍中將。
西蘇尼特和滂江爭奪戰
1913年5月間,察哈爾軍隊在滂江、西蘇尼特(今內蒙溫都爾廟)作戰失利。察哈爾都統、陸軍第一師師長何宗蓮派支隊司令李奎元率步騎兵各兩營,炮兵、機關槍兵各一連,開赴前線,加強防禦。李奎元探知西蘇尼特王府有叛軍數百名,於5月16日下午率軍往剿。17日,進至西蘇尼特王府以南,與叛軍遭遇,斃敵數十人。李奎元又派騎兵從側翼抄襲叛軍後路,自帶各營連從正面進攻。當進至距敵三百米處,忽然狂風大作,塵沙迷目,進攻受挫。李奎元和騎兵團一營營長均受重傷,軍心因之動搖,“全軍嘩潰”①。戰後,何宗蓮命什巴台(今河北張北東十公里)獨立騎兵團曹團長暫代支隊司令,率步兵三營、騎兵一營又四個連,於鑲黃旗、大馬群山(今河北張家口東北)、馬王廟(今內蒙化德西南二十公里)、太僕寺、察罕霍羅(今內蒙化德東南三十五公里)一線進行防禦。5月22日,駐守陶林以北的綏遠東路司令陳希義派劉虎臣團往攻西蘇尼特,中途與敵遭遇,因彈糧不濟,又退回四道溝(今內蒙四子王旗東七十五公里)防禦。張紹曾為了防止該敵與西路叛軍會合,便調中路之孟效曾旅進攻西蘇尼特、滂江等地。參謀部、陸軍部增調二十師混成團趕赴陽高,加強後方防禦;6月間,又任命盧永祥為察防前敵總司令,率混成第五旅出張家口,負責剿辦事宜。此時,東、西蘇尼特王公均已降附庫倫叛國集團,盤踞在西蘇尼特王府一帶的庫倫叛軍已增至二千餘人,另在鑲黃旗駐有叛軍千餘人,彼此互相策應,氣焰甚為囂張。隨後,正白旗、鑲白旗王公亦相繼降附,形勢十分嚴重。6月17日,孟效曾率部由陶林出發,進攻西蘇尼特王府,同時要求駐馬王廟之盧永祥部進攻孤山廟之敵,以為聲援。6月23日,孟效曾旅攻克西蘇尼特王府,繼克滂江。但由於盧永祥部配合不力,致使孟旅孤軍深入,陷於困境。
滂江、西蘇尼特王府距陶林兵站四五百里,駐孤山之敵多次截擊孟旅之運輸車隊,使該旅的供應異常困難。7月初,陶林兵站再次向孟軍運送糧彈,中途又遭叛軍截擊,被迫退回陶林。孟旅因後路斷絕,“馬匹已倒斃三分之一,人多病,糧已告罄,子彈因連次受敵夜襲,所余無幾”②。張紹曾一面令東路派兵護送糧彈,一面令孟旅打通糧道。陸軍部也急電盧永祥迅速派兵赴援,並令孟效曾“相機進止,如不能久待,即移扎就糧,免生潰變”①。盧部為敵所阻,一時不能往援,孟旅被迫於7月中旬撤至烏蘭花北面的四子王府一帶。於是,滂江、西蘇尼特王府得而復失。
9月間,盧永祥部在古魯巴諾爾(鑲黃旗東北三十二公里)與叛軍交戰,又遭失敗,官兵傷亡較多,遂由馬王廟退守托羅蓋(今河北公會)。鑲黃旗、馬王廟、大馬群均為叛軍占領。袁世凱將盧永祥“褫去中將(銜),責令戴罪立功”。時奎蘇(今多倫西北約六十公里)方向之叛軍鑒於多倫守軍兵力較強,便往西南方向竄犯。張家口“附近要塞,已無得力兵隊防守,危險情形日甚一日”①。直至10月間,高在田騎兵團冒雪力戰,將新蘇木廟(今多倫西北約三十公里)之敵剿平後,才制止了叛軍的進攻,使內蒙中部的形勢稍有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