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岱齡

孟岱齡

孟岱齡,字壽東,亞聖裔也。幼年聰穎苦讀而貧,賴塾師王興、胞伯諱慇者有以教誨之,其學問功名成就得二人之力居多。清當中葉,士子競尚科名,專攻制藝。公則根柢本於六經,程度法乎先正,以故一時,文人學士稱為文藝宗師。張明宿汝泗謂其文隻字不能易。道光丙戌成進士,不樂煩劇,請就教職,歷任天津、順天等府,以成就人才為務,一時弟子上進者累累。家居授徒自給,入泮食餼者百餘人,而登賢書者蕭公受圖、捷南宮者張公學孔也。年七十餘致仕,終於家,著有《青雲錄》一卷。

人物生平

孟岱齡,字壽東,譜名興岳,他是亞聖孟子的後人,出生於今河北省泊頭市交河鎮南孟莊的一個世代書香門第,“曾祖以下皆為諸生”。他的曾祖父孟貞僑、祖父孟尚緒、父親孟衍哲都是秀才出身,他的大伯父孟衍慇是清嘉慶年間的歲貢,到了孟岱齡這一輩,已經是“一門四代一十二諸生”了。

孟岱齡年幼的時候,家境貧寒,無斗米充飢,但他聰慧好學。先後拜胞伯孟衍慇(貢生)和雙廟村塾師王興為師,攻讀經史,打下紮實的學問功底。孟岱齡去雙廟村念書,每天都要過木拱橋。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他才依依不捨地從塾館放學回家,他的母親就提著行燈去河邊接他。孟岱齡是家中唯一的兒子,他母親教育他從小發奮讀書,做一個於己於社會有用的人。孟岱齡廢寢忘食,學習進步很快。清朝中葉的時候,讀書人都喜歡考取功名,專攻八股文。而孟岱齡提倡以六經、孔孟為法,知識能力水平超過了前賢。因為這個緣故,當時的文人學士都稱他為“文藝宗師”。張名宿(字汝泗)稱讚孟岱齡的文章一個字都不用修改。

道光元年(1821年)中試辛巳恩科鄉試舉人;道光六年(1826年)中試丙戌科殿試進士,為第三甲第一百零五名,賜同進士出身。由於當科狀元叫朱昌頤,所以此榜也被稱為朱昌頤榜。孟岱齡考中進士後,不熱衷於仕途,而向朝廷請求教職。1837-1841年任天津府教授、1845年任順天府漢教授、兼署訓導。他以培養人才為己任,所教弟子積極進取的人很多。居家期間,他在家設館授徒,以維持自己的生活。弟子中考中廩生有百餘人。他的弟子蕭受圖考中丙午科舉人,授職翰林院國史館;弟子張學孔考中了壬辰科進士,授河南鎮平縣知縣。他的弟子禇士權讀書一目數行,才通古今,只可惜考運不佳、屢試不第,令同人們扼腕嘆息。孟岱齡到了七十多才退休,在家中去世。他的主要文學成就,是著有《青雲錄》一卷,及多氏五續譜中的《苦耐子傳》。他的父親孟衍哲以子岱齡貴贈文林郎、晉贈奉政大夫。南孟莊的族人為他在紅寺大集樹立了代表功名的石旗桿。

家庭成員

關係人物

祖輩
曾祖父 孟貞僑,字鄭宰,庠生
祖父 親祖父:孟尚緒,庠生 二祖父:孟尚超,庠生 三祖父:孟尚鳳,庠生 四祖父:孟尚興,庠生

父輩
胞伯孟衍殷,嘉慶年間貢生,歲貢 
堂伯(叔) 孟衍櫓,庠生 孟衍材,庠生
父親孟衍哲,郡庠生,以子岱齡貴贈文林郎,晉贈奉政大夫
同輩 堂弟兄 孟興澤,庠生 孟興純,庠生
兒子兒子 長子:孟毓謙,庠名寶謙,庠生 次子:孟毓連 三子:孟毓珍 四子:孟毓榮 五子:孟毓全
孫輩 孫子 孟傳儉、孟傳信、孟傳純 孟傳尚、孟傳四、孟傳惠 孟傳俊、孟傳芬、孟傳慶
曾孫孟繼恩,南孟莊第一任村黨支部書記
玄孫孟廣良,律師

個人作品

《苦耐子傳》

【文】苦耐子者,多公名開域,原名邦寧,字公敉,號貢戊,阜邑庠生也,公吝於遇而卓然,有以自守,故自號曰苦耐子云。

公三歲失怙,孀母及太孺人撫字成名,受室游庠。後以筆墨作生涯,管谷為性命,然賦性質直,不能取悅於世,故所知多不合,其不得館也。拋卷長游,朝秦暮楚,任人掂斤播兩,掉頭不顧。雖一日不再食,終歲不製衣,而公處之晏如也。公立身行己,務存大體,不汲汲於人世浮名,以故其大節,卓卓堪紀者,有數端焉。

公事親以孝聞,孀母苦節三十餘年,菽水承歡,半出舌耕,及捐帨、附生、附棺必誠必信,雖富貴無以過焉。力請旌表,由縣而府、而司、而院、而部、皆親身隨詳安置,恐不協也。旌表後,入祠載志,投呈哀懇,上憲皆為動容。然終以貧瘠不能建坊為恨,遲延數年修蓋門樓,懸匾以蕆厥事。怙恃瑩前碑碣,石棹勉副建致。此公孝由天性,夫豈有所掩飾而然哉。

其於先人祠堂、墳墓尤加意焉。始祖壟上樹造碑碣,旋蓋碑亭一座。總何公、解元公皆系公遠祖,歲久影像損壞,公愴然曰:“先人音容已杳,所恃僾乎。如見者此耳,豈可令損壞?”急揭裱之,以示更新。公西瑩有人行道路,術者謂有妨風水,急令築牆塞之。

公族祖積仁,丁卯鄉薦大挑二等,詮選無期,家貧失館,公赴省斡旋署順德教授數月,以燃斯年之急。公族兄永泰,家道殷實,待公情宜甚重,公思圖報未果兄沒,公按時致祭,無不含痛流涕,更與其子侄相善如兄在時焉。公族祖鵬飛、堂叔世瑄、親友趙鳳來,皆有施濟於公,念念不忘,逢人嘖嘖而稱道之,必思有所答報而後已。族弟緝明逝世,遺一妻一女,妻失明,女年幼,喪葬一切公悉為代理。陳氏目盲,有贖去地畝錢文,公尋人出放,滋息若干,邀到伊外家兄弟眼,同照注入,一本一利交割清白。族姊適張氏,夫早亡,守節三十年,繼子羸弱不能辦理請旌,公慨然代任,以全其節。

多氏家乘未經修者已六十年,公邀同闔族採訪別郡,跋涉不辭記有之。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公可謂兼而盡之者矣。至於慷慨好義,則又有之,同邑舉人史聯聲、縣尊舉伊孝廉方正,浼公隨祥安置,公甘任以成其美。歲丁亥,郡中文廟重修;歲壬午,邑中結義祠再整,公悉竭力勸捐,以助其成。他若本鎮東嶽廟、永寧寺、魁星樓煥然一新,皆公倡率力也。公今年逾知非矣,矣淡於人有濟焉耳。

嗟乎,人之稱大丈夫者,或功名著於當時,或文藝衍於後世,皆可不朽。公不求仕進,無所為功名,且不習舉子業,其文藝亦不慷慨見焉,然孝友純篤,事功最夥,伶仃孤苦,困苦艱難,極寒勞瘁,一生歷盡,實難穎述,余不忍聽其淹沒而弗彰,是為傳。

賜進士出身 候補知縣 改選府學教授 中水孟岱齡拜撰

辛酉科舉人 候選知縣 同邑李珃拜書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