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指月

世人大都知道文化大家馮夢龍在通俗文學方面的傑出成就,而對它孜孜矻矻從事的經學成績卻視而不見,這不能客觀反映其學術成就。為此,永嘉旅京學者阿袁(陳忠遠)特從《馮夢龍全集》中的《四書指月》析分出《論語指月》和《孟子指月》二書,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綜觀馮氏說解對《孟子》頗多闡發和對深入理解《孟子》大有幫助。書中保留了許多名不見經傳者頗具見地的解說,也評斷了經學大家朱熹經解的是非;此外,他指出其中文法的高妙處對讀者頗有{裨益

詞目

孟子指月

圖書信息

書 名:孟子指月
作 者:馮夢龍阿袁 編注
相關書籍:《論語指月》的姊妹篇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1月1日
版次: 第1版
平裝:320頁
定 價:38.00
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商品尺寸: 24 x 16.6 x 1.8 cm
商品重量: 522g
售書處:全國各大新華書店 卓越網 噹噹網 京東商城等各大入口網站

內容介紹

2012年,與《論語指月》等書聯袂出版的,作為“馮夢龍經學選集”中的第二種《孟子指月》(明代學者馮夢龍原著,當代學者阿袁編注),亦由安徽人民出版社一同出版發行。
明代中後葉以來,世人幾乎都知道明代文化大家馮夢龍先生在通俗文學方面的傑出建樹,因為“三言”(亦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早已廣為人知而且深受好評,但對其在經學方面的獨到建樹,今人恐怕所知者鮮。其實,馮氏在諸如《論語》《孟子》和《春秋》等經學方面的非凡造詣,早已為業內人士所矚目,因為其書在晚明讀書界尤其是科舉生員中因風靡一時而成了“暢銷書”的;另一方面,馮氏對經學的研究,亦真可謂孜孜��地畢生從事著,並為此頗感得意。我們現在看來,馮氏在傳統經學方面的深入研究及其突出成果,確實有他的獨特建樹。綜觀其經學方面的書籍,不難看出馮氏所著視覺獨特,語言平易,獨闢蹊徑而時有卓見,不由不令人拍案叫絕;她們是同類書中不可多得的而且也是頗具成就的經學研究著作。由於馮夢龍對《論語》的熟習研究,所以他的評點時有卓見,使讀者在閱讀之後不但可加深對這一經典著作的深切理解,而且還可得到原文之外的寫作技巧和通經技能。本書經永嘉籍青年學者阿袁(即陳忠遠)重行厘定、增編與校正後,體例更為清晰,而讀者閱讀起來也就更為方便了。有關專家指出,人手馮氏《孟子指月》一冊,即可不必更看其他版本之《孟子》矣。――這實在可謂是深有眼力的“的評”。

書摘

孟子見梁章
【孟子】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指月】“仁義”,是孟子一生學問。“何必曰利”、“亦有仁義”,是正說;“仁義”未嘗不“利”,是權說。舊雲孟子非言利也,莫說仁義未嘗不利,看來不妨。戰國之君,中於利者已深,欲以空空仁義奪之,其誰肯信?故指陳利害,反覆相形,正曲引之於仁義處。孟子引君,如好貨好色,皆此類。
孟子見節孟子平生守不見諸侯之義,而劈頭就見梁王,此正學孔子之從權處。若曰為禮幣,則齊宣之見奚辭?
王曰叟節“利”字,泛說利益,前勿出“富強”字,後亦非專指財利。
孟子對節“亦有”,“亦”字對“利”字看,“有”字可味,只此乃王心所固有耳。此二句,且從義理寬說,下方指陳利害出來。
王曰節“王曰”句重看。曰“何以”,有許多商量計較在。“萬乘”以下,正國危之事。千乘是國,對萬乘則為家矣。看兩“必”字,分明言“上下交征利”,畢竟上人受虧,此作己事看。下五句,特接此詠嘆一番。“取”字,當“得”字看。取千取百,大概從君十卿祿之意,此分所當得便是“義”。凡言“利”者,皆欲得其分外也。
未有節“利”者,天下所本無,無則共爭;“仁義”者,天下所本有,有則各厭。不遺不後,有之之明驗也。“遺”、“後”,以心言,要說得細,二者也正應“大夫”、“士庶”說。
王亦曰節前曰“亦有仁義而已矣”,重一“有”字,翻他“亦有以利吾國”句;後曰“王亦曰亦有仁義而已矣”,重一“曰”字,翻他“王曰何以利吾國”句,倒“何必曰利”在下作煞語,叮嚀有味。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章
【阿袁按】章目中“之於”,原誤為“之為”。又,行文及小注中疑有衍字。
【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養,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指月】盡心之君,平時如何愛養,如何經制,澤被天下,而民心自歸,方是王道。只臨事支吾,便想得民,全未,全未!
梁惠節移粟,亦是括民間之粟以移之。分外曰“加”,“少”是消耗,“多”是繁衍。“何也”,有歸罪歲凶意。自謂“盡心”,便是惠王病根。【原書批註:無論移民、移粟,非王者物,各得所之仁。即較多、較少,便非王者與物一體之量。】
孟子對節以小惠視不恤其民,均之不行王道也;以五十步視五步,均之戰敗也。
不違節民苦歲凶,由谷匱也,故首言谷;魚鱉、材木皆以佐食之窮者。【原書批註:此章重養不重教,重農不重桑,重谷不重材木。】○恆產未制也,先之以“不違農時”;畜產未立也,先之以“數罟不入�池”;樹藝未興也,先之以“斧斤時入山林”時:《孟子》原文則作“以時”。。看他區畫處,費多少心思在。○三“不可勝”,正見民利自可因,並不消移民移粟。○“始”,猶雲“初行”一般。民不聊生,驟焉創製立法則反擾。故必生死無憾,而後經制可立。兩節是一套事,但設施有序耳。
五畝節“五畝”、“百畝”,正是分田制產。三“可以”字,正王者節制之妙。“謹”以學術言;學術之邪正,人心風化之所由關,“謹”之不使異端得雜其間。然“孝弟”又良心最切孝弟:即《孟子》原文中之“孝悌”。,故更加丁寧,正見“謹”處。衣帛食肉中,藏得導民養老之意,此亦莫非“教”也;“教”特“養”之餘,勿平。
狗彘節梁王病根,正在“狗彘食人食”,所以“塗有餓莩”。觀下章“庖有肥肉”云云,可見。既不知檢,又不知發,側下看兩“不知”,正破他“盡心”二字。“人死”二字中,不知消耗多少百姓了。“無罪歲”,有反躬責己意,便能革當時之弊政,行王道之始終,故“天下民至”。
孟子曰西子蒙不潔章
【孟子】孟子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齊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指月】“西子”、“惡人”,時多主生質之美惡,看來總是影語,只要在“蒙”字,及“齋戒沐浴”字上寫景按:齋戒,即《孟子》原文“齊戒”;下同。。“蒙”字甚下得輕淺,“齋戒沐浴”字甚下得牢實。“西子”、“惡人”,甚言之詞,不必認真。“上帝”正與“人”相形。○此提好潔之公心,以激人之去污而就潔也。“皆”字、“可以”字,宜玩。看上節勤修的,也驚一跳;看下節暴棄的,也著一鞭。須緊扭相形說,方醒;或欲倒下節,反不警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