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子

孟子·荀子

《《孟子·荀子(套裝全4冊)》講述了:古聖先賢之書,是中華文明的載體,是華夏民族性格的內在成因、從《周易》、《論語》《四書五經》到《三希堂法帖》,囊括經史子集各類精華、書法碑帖、歷代畫傳等,從國學經典和國學藝術兩方面,再現傳統文化的博大厚重。 宋代以後更與《論語》、《大學》、《中庸》同列為四書,成為當時蒙學入門的科舉考試的必讀書。世人若是要明智仁義,不可不讀《論語》,亦不可不讀《孟子》。 如果說先秦時代的儒家思想像一雙健康美麗的天足,在後來封建統治者的大力宣揚下,孟子的思想就被慢慢地束縛、扭曲成一雙金蓮。所以,如果要細究儒家思想的根本,其方法,唯有研究先秦儒教大家著述一途。《荀子》就是一部很好的研讀範本。 國學類文章精選歷代校注正統底本,集結當世國學大師之力,為文中古奧言辭注釋,並用優美紆徐的白話文盡現古人言語風致,傳統版畫延展文章深遠意境、國藝類圖集原色印刷,畫面清晰、纖毫分明、除個別圖集外,都豎行排版,選用古代通行字型,儘可能保留古籍韻味,期望叢書可成為文化崇尚者的典藏精品。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孟子》現存7篇,主要記載了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及其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孟子大力宣揚孔子學說,把孔子的“仁學”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他還提出“性善論”,作為“仁政”學說的理論基礎;他主張法堯舜,制井田,提倡“尚賢”、“薄賦”、行“王道”;在君民關係上,他主張“民貴君輕”。“行百里者,半於九十”、“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千古名句,激發了我們智慧的火花。本書是繼《論語》以後最重要的儒家經典,記述了孟軻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記述了孟軻主張仁義、反對暴政和武力兼併的政治思想,以及“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主義思想。全書語言生動,比喻深刻,論證有力,文章氣勢雄偉,在我國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

孟子·荀子 孟子·荀子

《荀子》為戰國時人荀況所著,是一部闡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荀況,即為荀子,是戰國時代儒家最後的代表人物,他創立了被稱為“孫氏之儒”的儒家支派,與以“孔儒正宗”自居的“思孟一派”相對立。其實無論苟子、孟子,他們的思想都是在孔子的儒家思想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形成的,是對孔儒之道改造升華的產物。《荀子》以孔子“仁”的思想為核心,重視“禮”,重視人為的努力,重視聖人對世人的教化,並反對神秘主義,反對墨家的鬼神之說,這些都是在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中,被統治者掩蓋的儒家思想的精華。

媒體評論

是二儒者(荀子與孟子),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
——韓愈
於成、宣之際,孟子、荀卿之列,成遵夫子之業而潤色之,以學顯於當世。
——司馬遷
愚竊嘗讀其全書,而知荀子之學之醇正,文之博達,自四子而下,洵足冠冕群儒,非一切名、法諸家所可同類共觀也。
——謝墉

目錄

孟子
梁惠王章句 上 (共七章)
梁惠王章句 下 (共十六章)
公孫丑章句 上 (共九章)
公孫丑章句 下 (共十四章)
滕文公章句 上 (共五章)
滕文公章句 下 (共十章)
離婁章句 上 (共二十八章)
離婁章句 下 (共三十三章)
萬章章句 上 (共九章)
萬章章句 下 (共九章)
告子章句 上 (共二十章)
告子章句 下 (共十六章)
盡心章句 上 (共四十六章)
盡心章句 下 (共三十八章)
荀子
勸學篇第一
修身篇第二
不苟篇第三
榮辱篇第四
非相篇第五
非十二子篇第六
仲尼篇第七
儒效篇第八
王制篇第九
富國篇第十
王霸篇第十一
君道篇第十二
臣道篇第十三
致士篇第十四
議兵篇第十五
強國篇第十六
天論篇第十七
正論篇第十八
禮論篇第十九
樂論篇第二十
解蔽篇第二十一
正名篇第二十二
性惡篇第二十三
君子篇第二十四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戰國時期魯國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荀子是戰國末葉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與孔子、孟子一起,被稱為是先秦儒學最重要的三個人物。荀子本名況,又號荀卿(漢代人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趙國人,生卒年代已經無考,大約在公元前298-公元前238年間。根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