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園簡介
孟嘗君陵園位於官橋鎮南1公里,薛國故城內東北隅,原有小山似的大墳丘,據史書記載是齊相孟嘗君田文及其父靖郭君田嬰之墓。明末清初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於《水
![](/img/0/c25/nBnauM3XyETN1kDO3UDMzcjNxITM1ATM3UTMwADMwAzMxAzL1A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經註疏》中寫道:“今郭側猶有文冢,(守敬按:《續漢志·注》引《皇覽》,孟嘗君冢在城中向門東北邊。酈氏今郭側猶有文冢云云,直以目驗得之,是孟嘗君封於薛,即葬其地。故《地形志》,薛有孟嘗君冢。《括地誌》,冢在滕縣南五十二里。《環宇記》,在滕縣南五十里。別無異說,在今滕縣東南。”
戰國時期,齊威王的少子田嬰隨父駕前任職,經常帶兵出征。齊宣王九年(公元前312年)田嬰被任命為相國;齊湣王三年(公元前299年)封於薛地。田嬰去世後,他的兒子田文繼承其父的封爵,仍居薛邑,稱薛公號孟嘗君。
人物典故
![](/img/4/f33/nBnauM3XwMDM1YTNxMTO2czM0MTMyczN4IDMwADMwAjMxAzLzk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孟嘗君以“好客養士”而聞名天下。他善於用人,廣招天下賢士,寧肯毀家產也要厚待賓客。因此,各地誌士賢人紛紛前來相投,門下食客多達3000餘人。孟嘗君名聲佳譽天下,列為戰國埋藏著名的四君子(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齊國的孟嘗君)之一,被齊湣王任為相國。孟嘗君對門客不分出身貴戝,不厚此薄彼,一視同仁,門客均感恩戴德,忠於職守。因此不少歷史典故至今廣為傳頌。一次,孟嘗君的門客馮驩自告奮勇到薛地收取債息。馮諼到達薛地後,知道百姓連年受災,莊稼歉收,民不聊生。他把一些無力償還地租的債戶的所有債券全部焚燒,並對老百姓講這是薛公的旨意,百姓聞言伏首叩謝。馮驩回到孟嘗君那裡去復命,並說給主人買回“義”。孟嘗君聽了詳細情況後,罷免了他相國之職,孟嘗君便回到封地薛國。百姓聞之扶老攜幼於路邊跪拜相迎,爭獻美食佳釀,這時孟嘗君才恍然大悟,對馮驩說,當年你焚券釋義,今日所見功德無量。
在薛期間,對孟嘗君進諫,人若立於不敗之地應效狡兔有三窟。今君有薛地為一窟,我再為您營造二窟,保後世平安。於是馮驩去魏國、秦國遊說,說服魏昭王、秦昭王均拜孟嘗君為相國,以重金相聘。馮驩又去齊國向齊王陳述利害,使齊湣王親自驅車來薛地向孟嘗君道歉,請回齊都,重封相位。
陵園近況
1991年春孟嘗君墓經官橋鎮政府立碑重修。
1992年春在陵墓前建“禮賢館”五間和圍牆等。
1996年又將鎮文化中心的文物展覽遷至孟嘗君禮賢館,徵集了石逐相、石羊等石刻。
現為各地遊人憑弔歷史先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