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致力學琴

孔子致力學琴

這個故事在《史記·孔子世家》(原文一段附後),《韓詩外傳》、《孔子家語》、《列子》上都有記載,它不僅給後人樹立了一個難得的學習音樂的榜樣,也反映出身為萬世師表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己的好學、善學的精神和品質。“孔子持文王之聲知文王之為人”(《韓詩外傳》 -卷五),也再次涉及前面提過的“知音”的問題。

孔子個人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經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餘年。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著地倡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德化社會的最高標準是“禮”,德化人生的最高價值是“仁”。孔聖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時精通易經《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國古代突破對自然山水宗教式態度的第一人,我愛大自然更愛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災難、地震、龍捲風、恐龍的滅絕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風水,提出了“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的著名美學命題。

原文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注釋

〔1〕鼓琴:彈琴。"師襄子":衛國樂師。

〔2〕進:前進,此指不再學習新的曲子。

〔3〕益:加,增加,此意同"進"。

〔4〕數:技術,方法。

〔5〕有間:過了一段時間。

〔6〕志:志趣,意旨。

〔7〕為人:作曲的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8〕穆然:默然,沉靜深思的樣子。

〔9〕怡然:和悅的樣子。"怡",高遠的樣子。

〔10〕黯:深黑。

〔11〕幾:通"頎",頎長。

〔12〕望羊:亦作"望洋",遠視的樣子。

〔13〕四國:四方,天 下。

〔14〕辟:通"避"。辟席:即避席。古人席地而坐,離座而起,表示敬意。

孔子致力學琴 孔子致力學琴

〔15〕《文王操》:周文王作的琴曲名。

譯文

孔子向師襄子學琴,一首曲子學了十天還在彈,師襄子說:“可以繼續了。”孔子說:“曲子雖然已經能走下來,但還沒能把握其中韻致規律和結構。”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說:“韻致已經把握,可以增加新曲了。”孔子說:“可是我還沒能得其心志。”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志趣已得,現在可以學別的了。”孔子說:“此曲志趣雖然已得,但我還沒能完全進入他的心智境界,得其為人。”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神情儼然,仿佛進到新的境界:時而莊重穆然,若有所思,時而怡然高望,志意深遠;終於,他說道:“我找到他了:默然黝黑,頎然高大,目光深邃,心繫蒼生,王者氣度,胸懷天下,除了文王,還能是誰呢?”師襄子聽到後,趕緊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師也認為這正是《文王操》呵。”

學琴的過程

一般要經過:

1、讀譜,熟悉全曲風格和大致結構,並熟記下來;

2、不斷琢磨,反覆咀嚼,一段一段學習、體會,在磨練中達到技藝純熟,並掌握樂曲的內在韻致,把握樂感;

孔子致力學琴 孔子致力學琴

3、完全將樂曲融化在心,徹底理解音樂的內涵與意境,得心應手,再將它表達出來;這樣幾個階段。然後,音樂才會隨意之所至,自然地從心中流淌而出,而不再圄於技藝雕琢的包袱。這個過程中技藝的增進顯而易見,一般也不會被忽視,而對於反覆咀嚼,找到音樂本身的韻致、樂感,完全消化,融入音樂的境界這個過程卻是唯知音者知,孔子的善學可見其知音之深,也可見孔子作為文王、周公一系的中國上古文化人文傳統的繼承、整理和弘揚者,其志意、心性與古聖賢的心心相印、一脈相承。

孔子的態度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孔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讀書的人要立志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 世俗所累。同時,他還認為追求學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敢於知難而進,“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孔子認為所謂能力不夠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來,你現在以能力不夠劃地自限,實際上是沒有堅持到底的緣故。在這裡孔子勉勵冉求要知難而進,只有這樣才能得道。事實上孔子自己就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