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子彈殼銅鑄陵墓位於江蘇省贛榆縣,墓主人是中國工農紅軍一軍團一師一團首任政委,傑出的八路軍將領符竹庭。
烈士生平
軍政兼優
符竹庭,1912年出生於江西省廣昌縣頭陂曹家邊村的一個農民家庭。7歲時父母雙亡,與年邁的老祖母相依為命。1927年8月中旬,“八一”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途經廣昌頭陂,15歲的符竹庭毅然投身革命,參加地方游擊隊,加入了共青團。1928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在江西紅軍獨立二團任政治交通員,同年轉為共產黨員。
在革命戰爭時期,符竹庭先後任大隊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員、軍政治部副主任、軍區政委兼黨委書記等職。是冀魯邊、魯西和山東濱海區等抗日根據地主要創建人之一。
劉少奇曾誇獎他“軍政兼優”,羅榮桓稱讚他“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優秀幹部”。
政治工作
符竹庭政治工作經驗豐富,是我軍出色的政治工作者。他經
常對戰友們說:“政治工作好壞,直接關係到軍事鬥爭的勝敗。”“戰士們能不能英勇殺敵,取決於日常的政治工作教育。”在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五次“圍剿”的鬥爭中,他將政治工作深入到戰士中間,充分發揮了政治工作的威力。在舉世聞名的長征途中,紅一軍團2師是先頭部隊之一,他任2師政治部主任,將政治工作做得深入紮實,使部隊始終保持旺盛鬥志,並率領先頭部隊斬關奪隘,歷盡艱險,為紅軍北上抗日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平型關大戰前夕,他任115師343旅686團(主攻部隊之一)政治處主任,親自召開營連幹部會、黨團員會和戰士大會,作戰前動員,鼓勵戰士樹立必勝信心,英勇殺敵,為平型關大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在冀魯邊,他領導創辦了《挺進報》《挺進周刊》;指導邊區黨委創辦了《烽火報》;協助津南魯北特委創辦了《火光報》《鬥爭》《戰士》等軍隊和地方報刊,並經常在報刊上撰寫政治工作文章。《關於平原作戰時的政治工作》、《我們生長於人民之中》,既是他許多政治論文中的優秀代表作。這些創辦的報刊和文章,為宣傳我黨主張,傳播我軍勝利訊息,鼓舞部隊士氣,喚起敵後人民的抗戰覺悟發揮了重要作用。
軍事指揮
符竹庭是我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他認真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並在戰鬥中加以靈活運用,親自指揮和參與指揮了許多重要戰役,立下赫赫戰功。
1930年,他任紅三軍7師1團政治委員,在著名的雪山崬和貓咀峰守備戰中,他指揮一個團浴血奮戰,勝利完成了守備任務,中革軍委授予該團“頑強守備”稱號。
1933年2月,他任紅一軍團1師1團政委,與團長楊得志率部堅守江西黎川縣山岬嶂陣地,同敵94師激戰3天,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配合下的數次多路進攻,並協同突擊部隊擊潰敵人一個師。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稱讚山岬嶂一仗是紅軍牽制部隊抗擊和擊潰數倍敵人的典型戰例,並親自在第31期《紅星報》上,撰寫了《把紅一團頑強抗戰的精神繼續發揚起來》的社論,號召軍團指戰員學習紅一團英勇頑強、敢打敢拼的戰鬥精神。
1938年,他任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政治部主任,與肖華司令員一起創建了冀魯邊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津南魯北兩個民主專員公署和15個縣的民主政權,武裝力量發展到2萬餘人。
1939年秋,他奉命率部轉入魯西,任115師343旅政治部主任、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與楊勇、肖華一起創建、擴大和鞏固了魯西、魯南抗日根據地。
1941年春,他率領教導二旅由魯東南進濱海,3月與旅長曾國華一道發起青口戰役,拔除海頭、光莊、朱都集等日偽據點十餘處,斃傷和俘獲日偽軍1600餘人,解放了從贛榆到柏汪的大片地區,創建了濱海抗日根據地。
1943年1月,他運用“翻邊戰術”(即敵人打到我這裡來,我
1943年3月,他任濱海軍區政委兼中共濱海區黨委書記。11月與軍區司令員陳士榘一起制定了三套攻打贛榆縣方案,並親率突擊隊和帶領部隊於20日一舉解放了江蘇贛榆縣城,生俘守城偽和平建國軍71旅旅長李亞藩及敵偽官兵2000多名。粉碎了日寇企圖打通海(州)青(島)公路、“蠶食”我濱海抗日根據地的陰謀,策應了魯中等抗日根據地的反“掃蕩”。延安《解放日報》以顯要位置報導了這一輝煌戰例。
日偽軍在贛榆城慘敗後,十分惱怒,於11月26日晨,集結日偽軍600餘人,偷襲我濱海軍區機關駐地——贛榆縣果林鄉旦頭村。在符竹庭等軍區領導率部反擊下,很快粉碎了敵人的進攻。然而,符竹庭卻在激烈的戰鬥中,頭部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31歲。
犧牲之後
符竹庭犧牲後,濱海區等黨政領導和濱海軍民5000餘人參加了符竹庭的追悼會。遵照符竹庭生前囑咐,濱海軍民把他安葬在抗日山,為他修建了精緻、莊重的六角形墓亭,正面中央安放著符竹庭烈士的彩色銅像和鐫刻著他的生平及英勇事跡。
為紀念功勳卓著的符竹庭烈士,肖華親自撰寫《悼念符竹庭同志》文章,發表於1944年7月7日《大眾日報》。1945年至1949年,江蘇贛榆縣曾改縣名為“竹庭縣”,當時創作的《打下贛榆城》《紀念符竹庭》等民歌,在蘇北魯南人民中傳頌至今。贛榆人民專門新建了一幢符竹庭烈士紀念館,陳設介紹符竹庭的生平事跡、圖片、題詞、文章等。烈士的家鄉——江西省廣昌縣,修建了符竹庭烈士紀念亭,命名了竹庭路。楊得志專門賦詩懷念戰友:“贛南閩西初相識,萬里長征風雨同。君赴敵後驅日寇,血灑贛榆留英名。”谷牧親筆題詞“在千百萬人民的心裡,符竹庭同志永遠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