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型血管瘤

是血管瘤的一種,較為常見,屬於血管畸形。由擴張和增生的毛細血管網構成,包括草莓狀血管瘤及葡萄酒色斑。多見於嬰兒,大多數是女性。前者為出生時或出生後早期出現的皮膚紅點或小紅斑,逐漸增大,紅色加深並隆起,高出於正常皮膚表面。後者大多數為不高於皮面的紅色斑塊;二者的共同點為瘤體境界分明,壓之可稍退色,釋手後恢復紅色。大多數為錯構瘤,但如果其增大速度比嬰兒發育更快,則可能為真性腫瘤。許多患兒的毛細血管瘤在1歲內可停止生長或消退。

病情分類

一、一般可以分為新生兒斑痣、葡萄酒色斑、蜘蛛形痣、草莓狀毛細血管瘤、家庭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肉芽性血管瘤。其臨床表現分別如下:
1、新生兒斑痣又稱橙色斑,常見於前額、上眼瞼、眉間、鼻周或頸頜部。橙紅或淡紅色,不突出皮面,輕壓即可退色,隨患兒生長而略增大,但顏色並不加深,大多數在數月後自行消退,毋需治療。

2、葡萄酒色斑多見於面部,少部分位於軀幹或四肢,呈淡紅至暗紅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病變範圍隨患兒生長而擴大,不會自行消退。有些病人並發全身性異常如青光眼等。

3、蜘蛛形痣細小如針眼,多見於面、臂、手、軀幹部。

4、草莓狀毛細血管瘤少部分患兒出生時即表現為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由散在紅斑點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塊,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僅為極小的小紅點,擴大並互相融合成塊,常高出皮膚3-4毫米,鮮紅色,表面呈許多顆料狀,類似草莓而得名。能自行消退,常在1-4歲間消退。

5、家庭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病變

多見於鼻腔黏膜,其次為面、舌、唇、手指等,擴張的毛細血管主要位於真皮及黏膜下,管壁菲薄,僅有一層內皮與表皮相鄰,病灶直徑一般為1—3mm,不規則,平坦或隆起,紅色或紫紅色,加壓時顏色變白。本症有顯著的出血傾向,隨侵犯部位不同而出現相應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泌尿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

二、血管瘤按其臨床表現及組織特徵一般可分為毛細血管型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及蔓狀血管瘤。其中以毛細血管瘤及海綿狀血管瘤較常見。

發病病因

1、遺傳因素

2、婦女在懷孕期間,受到環境污染,藥物刺激,不良因素導致胚胎三個月內血管網異常增長擴張。

3、環境污染引起的食物因素

4、外傷因素

臨床表現

毛細血管瘤有哪些臨床表現?據專家介紹,通常毛細血管瘤可表現為以下幾種:

1、鮮紅斑痣:鮮紅斑痣在毛細血管瘤中占有著相當大的比例,它又可以稱為葡萄酒色斑,其顏色表現為淡紅或暗紅色,不高出周圍的皮膚表面,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增病變的範圍將會逐漸的擴大,並且顏色還會不斷的加深,通常不會自行消退。大多數是發生於患者的面部、頸部和頭部等明顯的部位,其次位於軀幹和四肢等,同是還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但以面頸部多見,占75%-80%,以單側並以右側多見。鮮紅斑痣同時累及眼神經和上頜神經時,有15%的機會司合併難治性青光眼。因此患者最好儘早治療。

2、新生兒斑痣:它又可稱為橙色斑,常見於患者的前額、上眼瞼、眉間、鼻周或頸頜部。橙紅或淡紅色,不突出皮膚的表面,輕按壓之會出現退色,隨患兒生長而略增大,但顏色並不加深。

3、蜘蛛形痣:蜘蛛形痣並不常見,它細小如針眼,多見於面、臂、手、軀幹部。

疾病特點

1.常見於嬰兒,女性較男性多見。出生時即可發現皮膚有紅點或小紅斑,逐漸長大,紅色加深並且隆起。它增大的速度常比嬰兒發育更快。

2.多發生於顏面部皮膚,呈鮮紅色或紫紅色,與皮膚表面平、界清,外形不規則、大小不一。以手指壓迫血管瘤,表面顏色退去,解除壓力後血液立即充滿腫瘤,恢復原有的大小及色澤,可見葡萄酒斑狀血管瘤、楊梅楊血管瘤(凸出皮膚,高低不平)。

3.多發於顏面部及口腔黏膜。

4.不高出皮膚者為鮮紅或紫紅色,周界清,外形不規則,呈葡萄酒斑狀;高出皮膚者表面高低不平,似楊梅狀。

5.壓迫瘤體時由於血液流出瘤體,表面顏色退去,解除壓力後,血液立即充滿瘤體,恢復原有的大小及色澤。

危害

一、新生兒斑痣的危害新生兒斑痣是毛細血管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大部分新生兒剛開始不同部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紅斑,以頭面部最常見,其主要表現為面積大小不同的淡紅色的斑塊,紅色不突出正常皮膚,和正常皮膚分界線不是特別清楚,孩子哭鬧用力的時候顏色加深,按壓可恢復到正常皮膚顏色,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顏色會越來越淡。
二、鮮紅斑痣的危害鮮紅斑痣屬於真皮內毛細血管瘤,常在出生時就存在,全身各個部位均可能發病,多位於感覺神經分布的區域內。如面部三叉神經區,其特點是在真皮內呈現有成熟的內皮細胞組織型毛細血管,鮮紅斑痣的顏色隨著患者的年齡增長由淡紅到深紅甚至暗紫色,鮮紅斑痣的毛細血管擴張病變累及較深的表皮下層,因此可產生出血的丘疹,鮮紅斑痣未經治療終身不退,特別是在面部,因為影響美觀,使病人產生心裡煩惱和思想負擔,對嬰幼兒的成長心裡發育造成很大影響,對成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不便,有的甚至造成性格孤癖、內向、極端等。
三、草莓狀毛細血管瘤的危害草莓狀毛細血管瘤不同於真皮內毛細血管瘤,在於它有完全或部分消退的特點,其發病率占新生兒的1%,通常在出生或出生後最初幾日發現,也可能在出生後數周后只有極小的紅斑點,以後面積逐漸擴大,突出正常皮膚表面,鮮紅色,表面高低不平,類似草莓,並因此得名。草莓狀毛細血管瘤可見於全身各個部位,面積大小不等,有的生長速度超過患兒的生長發育,血管瘤表面容易發生潰瘍引起出血多,創面難癒合,愈後留疤痕等危害。

治療方法

一、核素90鍶
核素90鍶是核醫學的一種技術,核素90sr源能釋放出0.53兆電子伏的β光線,β光線作用於血管瘤內皮細胞產生電離從而使血管瘤吸收,血管瘤組織微血管逐漸乳化、凝固,收縮,增生組織細胞分裂速度減低、停止,最後消失。
 90srβ光照射至皮下的有效深度僅3-4毫米,對瘤體有恰到好處的治療作用,因血管瘤的內皮細胞對β光線有聚集作用且極為敏感,並充分吸收,所以對深部正常組織無任何損害。
二、美國新一代雙波長血管病變工作站
通過“選擇性光熱作用原理”,血紅蛋白吸收雷射瞬間聚集的高能量,從而選擇性精準破壞異常的血管瘤細胞組織,使血管壁凝固、壞死,並被吞噬系統吸收,隨著淋巴循環順利排出體外。快速修復受損細胞組織,使機體迅速恢復健康狀態。
三、超導介入消融技術
超導介入消融技術是在超聲的引導下將頭髮絲粗細的微導管介入到引起異常結構的營養支管腔及膨大處,同時導入血管瘤藥物,再利用美國長脈衝DN:YAG雷射對瘤體深部進行照射,使深部異常靜脈血管短時間內充分凝固閉塞,血管瘤內壁腔隙及靜脈血管腔內大量血栓形成,從而徹底阻斷瘤體的生長媒介和所需營養,而由病灶位長出的瘤狀突起,因機體無法正常提供其生長環境而逐漸萎縮消融,最終血管瘤突起物代謝消失平復至正常狀態,血管瘤隨人體循環完全代謝排解,最終達到血管瘤完美治癒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