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子湖

嬉子湖

嬉子湖生態旅遊區,一個天然安謚的生態家園,它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桐城東南部,因沿湖兒童常嬉戲湖中而得名。得天獨厚的湖光山色,酣暢淳樸的風土民情,豐饒富足的水陸物產,給人以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美的滋潤。沿湖濕地連綿,珍稀飛禽隨季遷徙棲息,形成罕見的濕地景觀。湖水上漲季節,嬉子墩一山獨秀,遠近島嶼風光秀麗,漁村古樸,梭飛網亮,船家生活趣味盎然。是桐城市唯一的天然內陸湖泊,接納境內龍眠河、掛車河兩大河流及其流域地表水,下游與菜子湖連體而匯入長江,總流域面積96000公頃。著名景點:松山湖、錦繡筆架山等。

基本信息

風景名勝

嬉子湖嬉子湖

沿湖濕地連綿,珍稀飛禽隨季遷徙棲息,形成罕見的濕地景觀。湖水上漲季節,嬉子墩一山獨秀,遠近島嶼風光秀麗,漁村古樸,梭飛網亮,船家生活趣味盎然。雄峙湖濱的松山,三峰相連,植被茂密,黛色山石縱橫交錯。登高遠眺,四周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漫步湖邊,柳醉春煙,鷗鷺翔集,皆為美景。放舟湖上,碧波白浪,波光瀲灩,似一匹無邊無沿的絲綢。無論朝霞初上,夕陽西下,亦或繁星閃爍,明月中天,還是漁歌唱晚,雁陣驚寒,鄉村歲末,水國春來,都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嬉子湖恰似有聲的畫,無字的詩,使人遐想,回味綿長,也就形成了桐城八景之中的“松湖落雁”。

落鳳窩

嬉子湖嬉子湖

離嬉子湖不遠,有個落鳳窩,是個“日有千人唱喏,夜有萬盞明燈”(之勝)的濱湖勝地,自張英之父葬母於此,便出了父子宰相,就有了“帝許江南第一家”的顯赫尊榮。傳說模糊了歷史,但歷史證明了地靈人傑的古城,其後世子孫的神龍威武,衣錦還鄉,享受有國之棟樑的殊榮。

盛家灣

松山湖北岸的盛家灣,則是“落鳳窩”丘崗,它背依雄山,形如鳳凰,近旁兩山對峙,狀若鳳翼。說是清代名臣張英之四世祖母仙逝時,有彩鳳自南方飛來,落鴻坡上。這落鳳窩,經年森林蓊鬱,水土均調,不見流失。它冬不見雪,其暖融融,是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落鳳窩南眺,松山形似巨型筆架(故名筆山),惟妙惟肖,秀色可攬。東面對岸,遠峰連綿,倒影不絕如黛。日出波光中,大小“印墩山”渾圓如玉,霞光影射,青潤可愛,其如金印,象徵張英、張廷玉父子雙宰相之兩顆玉璽。人們似乎領覺到,當時的宰相們沫浴皇恩,揮筆松山,以湖為硯,鏇而落之輔佐江山的光輝形象。

松湖落雁

嬉子湖嬉子湖

“桐城好,最好是松湖,賈船帆掛千秋月,漁艇燈明兩岸蘆,一望水平浦。”歲月的滄桑,環境的變遷,詩人姚興泉筆下的“松湖落雁”如今雖不復存在,但卻演繹出另一番全新的景象。松山湖,煙波浩淼,綠水常藍;水漠松濤,雲海層障;鳥去雁來,千帆雲集;至若春和景明,山花爛漫,好似人寰千里,海市蜃樓。而中秋月色,如水似銀;月下聽松,夜泊小舟,如入人間仙境;冬雪茫茫,千里平湖,不盡瘦水寒山。自古皆因秀色可餐而被文人雅士所歌詠。

錦繡筆架山

嬉子湖嬉子湖
筆架山現名為松山,南眺其峰,一顛獨秀,北望其陰,雙乳聳立。山之東有大小兩孤嶼座於湖中,如雙龍戲珠,捧銜日月,是謂大小“印墩山”。相傳唐代薛仁貴東征時兵阻菜子湖,情急之中搶了一副擔子意欲挖山填湖,不想扁擔“咔嚓”一下斷了,一擔土就永地擱置湖心化作松山二子。松山主峰大鼓頂,形似巨大石鼓,舉足輕蹬,但聽空然作響,餘音繚繞。置身大鼓頂俯視,一派鬱鬱蔥蔥,四周全是茂密的松林,陣風吹過,綠浪翻滾。放眼松山湖面,隱約漁帆點點,波光粼粼。在沒有月光的晴夜,可見星光閃爍,漁火熒熒,可謂“日有千人唱諾,夜有萬盞明燈”。天水交融的松湖奇觀,難怪為“桐城八景”之一。

松山富含鐵硫銅等複合礦石,南宋時期是我國的四大錢監(即國庫)之一,皇家在此鑄造鐵錢儲藏貨幣,後太平天國時在此擴大規模,至今鑄幣山莊遺蹟依稀可見。

松山有幾處古墓,最有名的系明代桐城大理學家方學漸,於明萬曆乙卯年(公元1615年)不惜重金將其母柩從城郊月山遷至松山北腰“人字地”落葬。且不論其迷信如何,自方學漸後方氏子孫代出文人學者,尤其以明代大科學家方以智、清代“桐城派”鼻祖之一方苞及現代文學大師舒蕪先生(本名方圭德)最為蜚聲古今。更為難得的是,方學漸之孫女方維儀、方孟式、方維則及孫媳吳令儀、吳令則,皆為桐城古代文學史上較為盛名的“清芬閣”派詩人。《明史藝文志》所載,《清芬閣集》及另著的《靜志齋詩話》足以奠定方維儀在桐城文學史上重要的地位。

且看方維儀的《老將行》:“絕漠烽煙起戌樓,暮笳吹徹海風秋,關西老將披雲看,尚是幽雲十六州。”,另《從軍行》:“玉門關外風雪寒,萬里辭家馬上看,哪得沙場還醉臥,前車已報破樓蘭。”。其詩藝水平及價值頗有唐代邊塞軍旅詩人之風,又出自巾幗之手,更令人嘆為觀止。

靈山秀水,養育英才。藏龍棲鳳,古今不虛。

松山湖

從嬉子湖駕舟繞菜子湖東行十餘里,便來到菜子湖與白兔湖交匯的懷抱——松山湖。

“桐城好,最好是松湖,賈船帆掛千秋月,漁艇燈明兩岸蘆,一望水平浦。”歲月的滄桑,環境的變遷,詩人姚興泉筆下的“松湖落雁”如今雖不復存在,但卻演繹出另一番全新的景象。松山湖,煙波浩淼,綠水常藍;水漠松濤,雲海層障;鳥去雁來,千帆雲集;至若春和景明,山花爛漫,好似人寰千里,海市蜃樓。而中秋月色,如水似銀;月下聽松,夜泊小舟,如入人間仙境;冬雪茫茫,千里平湖,不盡瘦水寒山。自古皆因秀色可餐而被文人雅士所歌詠。

筆架山,泊松山湖南岸,海拔119米,是嬉子湖鎮的制高點,南隔菜子湖與大、小龍山相望,相距約30華里。

傳說典故

父子宰相

嬉子湖嬉子湖
康熙初年,青年時期的張英,跟隨父親張秉彝常嬉戲於嬉子湖,其間不輟發奮攻讀。五年後,張英高中二甲第四名進士,後調任禮部尚書,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經筵講官。是嬉子湖豐厚的地域文化薰陶和哺育了當朝一代名臣,還有張廷玉老家老莊舊址,明代大師方以智祖母墓坊,明代四川按察使余珊墓一級太平天國時期鑄幣山莊遺址,氣勢磅礴。今日嬉子湖漁歌唱晚,遊艇馳騁,水歡魚躍,美景有加,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家園。

嬉子墩傳奇

嬉子湖波心雄踞著一樹木蔥籠、鷺鶴千群的仙島——嬉子墩,無論湖水漲落終不被淹沒,遠看似出水芙蓉,近觀若睡貓臥於湖中。嬉子墩中心有一古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主系明代四川按察使司余珊。余珊,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進士,一生耿直善諫,因揭發宦黨受陷入獄。明世宗及位,應詔奏“十漸”,計萬餘言,俱中時弊。後升其江西僉事,遷四川威茂兵備副使、四川按察使司。墓前的石馬、石翁仲距今已有五百年歷史。

嬉子湖嬉子湖

嬉子墩和它的石人石馬還有著一段神奇的傳說。

從前這墩上住著戶打魚人家,家裡豢養只黑狗,據說那黑狗乃是嬉子墩的守護神,它象團黑雲將嬉子墩遮罩了起來,什麼樣的敵人也發現不了這塊寶地。那一年冬天,嬉子墩上來了位地師爺,這人過於迂腐、謹慎多疑,倒是這家男女主人熱情、豁達善良,每天雞鴨魚肉、杯茶碗酒地象自家親人似的盛情款待。再說那狗下了屋頂,只要見到那地師爺就不住狂叫,弄得這位異客自覺窩囊尷尬,心裡氣憤不已,就本能地對狗充滿了惡感。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一轉眼,水暖花開,古怪的地師爺也自覺得該要離開這人好水甜的地方了。可他心裡一直在嘀咕,這幾天吃的雞怎不見雞肫,八成是人家留著自己吃了,哪有真心待他的呢?越想越不是滋味。臨走一番惜別之際,猛然那黑狗從屋頂上跳下,不住的狂咬亂叫,弄得這位地師爺老羞成怒,便對兩主人吩咐道:“這孽畜非除不可,不然日後要有災難啊!”他心裡卻明明知道,這是一條神狗,萬殺不得。善良的主人一邊聽著一邊塞給他一隻沉甸甸的盛菜的竹筒,囑咐路上好用。走了幾里路,地師爺自然打開竹筒蓋瞧瞧裡面是甚,一看是一隻只鹵得紅香發亮的雞肫。他良心發現,覺得幸遇這對恩人,卻騙人家除掉那條神犬。不行,得趕緊回去改口。等這位地師爺三步兩步折回,見門前攤著一張血淋淋的狗皮,頓覺晚了,急得心臟病發作就倒了下去。那竹筒里的雞肫散落一地。 剎時,烏雲翻卷,雷聲隆隆。原來嬉子墩失出“狗影”的遮護暴露了一方寶地,朝廷發兵前來掠奪,刀光劍影之處,雞鳴鶴唳,樹倒花落。令人驚奇的是,嬉子墩上那一片片竹林,血流成河,原被刀劍砍倒的竹節里都有三個人形模樣的生命,未被砍倒的竹桿全部爆裂,裡面都是如此。統軍的將領驚駭萬狀,他用刀指著一個個血淋淋的小人對手下的士兵說,那紅臉的是未登基的皇上,而黑白兩臉的分別是武將和文臣,他們驚呼,滅了整整一個即將產生的朝廷和軍隊。 忽然一陣狂風暴雨,碧浪滔天,那班耀武揚威的軍隊被湖水卷得無影無蹤,一切都恢復了寧靜。那一層層竹節里爆出來三個小人,化作三對石人石馬永遠立在嬉子墩上,如今忠實地守衛在余珊墓前兩側。

陡起墩故事

從嬉子湖水上碼頭乘快艇南下不到二十分鐘,便可來到“五斤花”地——陡起敦,它位於雙店村木咀頭不遠。

清順帝時,有位史地師慕名來到這五斤花地,有一天他領著幾個窮人在此挖處荒墳,叮囑挖至墓下躺埋著的青石就別下手,給位地主老爺葬祖,圖個“官(棺)上加官(棺)”。這幾個窮人就是不服,偏偏挖開了石碑,沒想到頃刻間一對仙鶴從碑底下臨空飛出。史地師驚醒過來連忙一仗擊去,嘴裡還一邊罵:“看你劣畜發幾家”,可憐一隻從半空中落入菜子湖,另一隻向江南方向逃去。一夜間,其失足水面處長起一爿立足小島將傷鶴托起,這就是“陡起敦”的來歷。

再說有一年,後來出任安南正使、太常寺正卿的程芳朝寄居陡起墩,貧寒之至竟買不起年肉,就欲求祖籍貴池、在此地做買賣的屠戶賒帳,哪知主人不在家,小徒第雖羨慕其才但又不好做主,只好選了個毛糙豬頭叫他將就著過年。沒料到回家將豬頭剛汶著,屠戶氣凶凶揣門而進,不管三七二十一拎起豬頭就走。奚落之下,程芳朝抄起蝦宕哆哆嗦嗦下湖撈了點蝦子回來。除夕夜,一家人圍著碗豬頭湯羞憤不已。“妻子莫要淚漣漣,無肉有湯也過年,有朝一日時運轉,日日年來日日年。”躊躇滿志的程芳朝反覆勸妻舉筷:“金筷夾銀蝦!”。沒想到正在此時,漆黑的外面象一隻仙鶴在鳴叫:“狀元出在五斤花——”他猛的一驚,注目傾聽,還是那句“狀元出在五斤花。”,一家蹊饒不已,“五斤花”是啥意思?幾天后程芳朝終於弄明白,這五斤花之地無論豐年還是歉年可收五斤棉花。不久,程芳朝借了些銀兩買這塊五斤花地,千里迢迢將一世祖父母老柩遷安此地。這陡起墩果然是著好地,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程芳朝參加殿試,一舉高中一甲二名榜眼。

程芳朝發跡以後第一次出使安南,途徑池州,不料官船擱淺於近岸,他傳令池州府將城內外大小肉案悉數搬來搭橋,從此池州屠戶賣肉無肉案一直沿襲至今。他的“肉案搭浮橋”趣聞軼事,至今還在民間廣泛傳誦。

今日嬉子湖

嬉子湖嬉子湖

走進嬉子湖總讓人賞心悅目,情趣盎然。

悠久的地域文化與山水景觀融為一體,展示了一幅生生不息的歷史長卷,散發著悠遠醇厚的氣息和嫵媚動人的魅力。這裡生態優良,濕地連片,絲毫沒有都市的浮華與喧囂,儼然是地球綠肺,一個天然安逸的生態家園。走進這裡不僅可以觸及一方水土人情,品讀千年沉積的豐厚文化與典故,而且還可以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和諧的浪漫。

有一副對聯是這樣讚美嬉子湖這個生態家園的:“堤邊浪靜,水面波平,一片雲煙籠岸北;葉醉丹楓,花疏紅蓼,幾番風景到江南。”

如果我們用市場的觀念來審視嬉子湖,更能深切的體會到嬉子湖的魅力是無處不在。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啟動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桐城市人民政府圍繞“山水文都”的旅遊區主題形象設計相應的旅遊項目,並依據旅遊資源分布特徵和旅遊發展目標,著力形成“一帶三區”的旅遊功能區的基本格局,嬉子湖濕地生態旅遊區作為重點板塊囊括其中。善於捕捉商機的嬉子湖人,果敢開出了一張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建設清單——《嬉子湖生態旅遊區開發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令人欣喜而欽佩的,第一位向清單埋單的是安徽鴻慶實業有限公司的老總們,他們用睿智的眼光理性選擇了嬉子湖,本著以規劃為龍頭,依託厚重的桐城文化,以建設新農村和增加農民收入為宗旨,以生態種養培為基礎,逐步將嬉子湖打造成集生態觀光、漁業休閒、鄉村度假於一體的具有獨特魅力的生態旅遊景區。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嬉子湖,不僅僅是往日水鄉的神韻,更是輝煌燦爛的明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