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怍

愧怍

愧怍是一個漢語辭彙, 拼音:kuì zuò, 釋義:指慚愧;羞愧。引申為因有缺點或錯誤而感到不安。 語出《孟子·盡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基本信息

詞目

愧怍

拼音

kuì zuò

引證解釋

指慚愧;羞愧。引申為因有缺點或錯誤而感到不安。

《孟子·盡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宋·曾鞏《又祭亡妻晁氏文》:“夙夜思惟,心顏愧怍。”

宋 文天祥 《指南錄後序》: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於君親,君親其謂予何!

明·方孝孺《與黃希范書》:“千里遣徒,贐以束帛,而缺然無以報,不勝愧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雲翠仙》:“我不能幫你御窮,分郎憂衷,豈不愧怍?”

清·袁賦正《睢陽袁氏(袁可立)家譜·序言》:“其間不能無所漏誤,直以見聞不及,文獻無征,故耳其與木本水源之懷,若何愧怍。”

王蒙《雜色》:“這是一首曾經叫他落淚的歌曲,落淚之後他又惶惶不安,為自己的感情不健康而深感愧怍。”

《老王》(楊絳):“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