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文化視域下的報人小說研究

他們大多從小接受四書五經的教育,十年寒窗苦,預備著一朝成名天下知。 當他們只剩下手中一枝筆時,便選擇了賣文為生,投身於剛剛興起的現代傳媒業。 他們就這樣帶著類似黥刑的烙印行走在現代文學史中。

內容介紹

《媒介文化視域下的報人小說研究(1920-1929)》內容簡介:“報人小說”的命名以作者的職業為標誌,是因為職業這一顯在因素對其內在本質發生了作用。“報人小說”家們大多以從事報刊新聞工作作為起點,兼記者、編輯、作者於一身。他們的作品在題材上與新聞互為表里呈現出與報刊緊密相聯的特徵。
他們是這樣一群人:
周瘦鵑、嚴獨鶴、姚鵷雛、朱鴛雛、許瘦蝶、陳蝶仙、陳小蝶——“總在禽鳥昆蟲中打滾”,還透著奇零的幽怨;
江紅蕉、范煙橋、程小青、張枕綠、張碧梧——一派風花雪月,怡紅快綠;
包天笑、徐卓呆、胡寄塵、趙苕狂、張舍我、張恨水——滿是狷介不羈與自我放逐的意味;
海上漱石生、洪都百鍊生、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求幸福齋主——仿古的筆名仿佛執意要把自己留在那早已逝去的遙遠的年代。
這是生不逢時的一群人。他們大多從小接受四書五經的教育,十年寒窗苦,預備著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科舉廢除,堵塞了他們求取功名的道路。當他們只剩下手中一枝筆時,便選擇了賣文為生,投身於剛剛興起的現代傳媒業。“文字勞工”式的筆墨生涯使他們贏得了較為穩定的大眾讀者源,也為他們帶來充滿貶義的共同的名字:“禮拜六派”、“鴛鴦蝴蝶派”,被魯迅等新文學家們罵得斯文掃地。他們就這樣帶著類似黥刑的烙印行走在現代文學史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