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的宗族、經濟與民俗(上、下冊)

婺源的宗族、經濟與民俗(上、下冊)

《婺源的宗族、經濟與民俗(上、下冊)》是2013年8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卜永堅、畢新丁。 由香港中文大學法籍學者勞格文、上海復旦大學教授王振忠主編的《徽州傳統社會叢書》婺源卷——《婺源的宗族、經濟與民俗》一書近日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還原了1949年前婺源傳統社會宗族、經濟與民俗的一些真實場景,讓讀者在老人家充滿鄉音的追憶中,尋找中國地方未來社會發展的原動力與契機。 本書各章因作者學識不同,因而水平有高有底,但從總體上看,全書仍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解讀民間歷史文獻,增加對縣以下中國地域社會的認識和理解。

書籍信息

作者: 卜永堅 畢新丁 編
定價: 100 元 頁數: 1082頁
ISBN: 978-7-309-09854-9/K.433 字數: 1094千字
開本: 32 開 裝幀: 平裝
出版日期: 2013年8月   

內容提要

地方社會的歷史,首先臣服於明清時期士大夫的論述框架,繼而埋沒於近現代國家機器的改造運動,現在又服從於經濟發展或旅遊開發等商業需要。舉國皆然,何獨徽州?誤解過去,就會扭曲未來。正確理解過去,才有可能把握未來。本書建基於田野調查和口述史料,努力探尋婺源主要村鎮的宗族結構、經濟活動和宗教民俗,旨在重構1949年以前婺源的真貌,讓讀者從老人家充滿鄉音的追憶之中,找尋中國地方社會生機和原動力之所在。

圖書目錄

Ethnographic IntroductionJohn Lagerwey
民族志導言 勞格文(卜永堅 譯)
第一章 婺源蚺城傳統社會的文化與經濟陳愛中 

一、概況
二、蚺城建設與街市的形成
三、朱文公祠與朱氏宗族
(一)族譜之編纂
(二)文公祠
(三)地仙吳景鸞指揮“下黃金”傳說
四、文化
(一)教育
(二)徽劇
(三)元宵迎舞“板龍燈”
(四)“鼓吹”、“串堂班”
(五)“地戲”、“抬閣”
(六)寒食節游“火杴菩薩”
(七)農曆四月八日佛誕游神
(八)婺源縣城內的主要廟宇
五、經濟
(一)木材
(二)茶葉
(三)工業、手工業
(四)運輸業
(五)商品批零業
(六)牙行
(七)飲食服務業
附錄:《婺源茶院朱氏世譜序》
第二章 沱川鄉余氏宗族與民間信仰汪發林 
一、沱川鄉概況
(一)地形地貌、地理位置與交通路徑
(二)行政區劃與姓氏分布
二、沱川余氏衍變考略
(一)始遷祖與始遷緣由
(二)分房與世系
(三)歷修宗譜
(四)有關沱川余氏來歷的傳說
三、篁村篇
(一)篁村概況
(二)篁村周圍的寺廟和庵堂
(三)篁村歷史名人
(四)篁村余氏宗族的興盛與式微
(五)宗族制度下的行會議事
(六)篁村民間習俗小輯
四、理坑篇
(一)理坑概況
(二)理坑村周圍的寺廟和庵堂
(三)理坑歷史名人
(四)理坑村的余氏宗族制度
(五)舞獅
(六)抬閣
(七)驅鬼送瘟
(八)打五猖
五、鄣村、燕山篇
(一)鄣村、燕山概況
(二)鄣村、燕山周圍的寺廟和庵堂
(三)鄣村、燕山的歷史名人
(四)鄣村、燕山的余氏宗族制度
(五)鄣村、燕山的“女士紳”
(六)鄣村、燕山民俗小輯
附錄:《沱川余氏宗譜》各序及其他
第三章 慶源村的村落文化汪發林 
一、村莊歷史與基本格局
(一)有關慶源村莊格局的傳說
二、居民與民居
(一)歷史變遷與村莊範圍
(二)姓氏、宗族與家族
(三)民居形制與特色民居
(四)商業
三、宗教、民俗
(一)主要廟宇
(二)春節
(三)中秋
(四)儺舞、獅班、鬼班
(五)目連戲
(六)民間故事
四、傳統文化與教育
(一)慶源傳統文化與教育的歷史淵源
(二)私塾與學館
(三)慶源民間的教育理念及文化名人
(四)民國時期的慶源教育
(五)關於詹新淦
五、地主與農民
第四章 鳳山村的查氏宗族、經濟與民間信仰汪發林畢新丁 
一、交通、地理
二、行政區劃、人口、姓氏
三、鳳山村查氏宗族
(一)始遷祖與始遷緣由
(二)鳳山村查氏世系衍變考略
(三)鳳山查氏遷徙、建村順序
(四)鳳山查氏歷代主要遷徙外地
(五)鳳山“查氏十三門”
(六)歷修宗譜
(七)鳳山村查氏的主要祠堂
(八)鳳山查氏宗族的科舉人物
(九)鳳山村現存的主要古建築
(十)清明祭祖
(十一)鳳山查氏宗族的族規
(十二)鳳山查氏宗族的式微
四、鳳山村的傳統經濟
(一)鳳山村歷史上的商業名人
(二)茶商
(三)木商
(四)鳳山村的商業老街
五、宗教、民俗
(一)寺廟庵堂
(二)春節及燈節
(三)四月八
(四)端午
(五)七月半
(六)目連戲
(七)度孤
(八)建房習俗
附錄:《婺源查氏族譜》序跋
第五章 婺源古縣治清華的宗族文化與傳統經濟胡兆保 
一、清華舊貌
二、清華胡氏宗族
(一)定居
(二)祠堂
(三)祠祭
(四)胡氏的科舉成就
(五)譜牒
三、傳統經濟
(一)茶葉生產
(二)商業
(三)手工業
(四)運輸業
四、文化民俗
(一)鄉村娛樂
(二)宗教信仰
附錄:古碑文、譜牒序、墓志銘
第六章 思溪、延村的氏族與傳統經濟朱德馨 
一、思溪、延村地理與歷史區劃
二、 思溪篇
(一)俞氏宗族的繁衍及村落的形成
(二)傳統社會的經濟狀況
(三)民俗、文化、古蹟
三、延村篇
(一)延村概況
(二)延村程氏與沱川金代的遷入
(三)經濟:延村程氏敬愛堂湘浦公的發跡故事
(四)群體民居的形成及古建築
(五)民間信仰
附錄:《泗水俞氏支譜序》、《思本堂記》及其他
第七章 下溪村的村落文化、社公壇與社祭程劍峰 
一、下溪村的地理位置與歷史區劃
二、下溪程氏宗族的源流與發展
(一)宗祠
(二)祠祭
(三)支祠與譜牒
(四)宗族管理
(五)社會公益
(六)與其他宗族的關係
(七)宗族的主要人物
三、村落風水格局與主要廟宇
(一)村落遷居的風水傳說
(二)龍溪改造
(三)水口
(四)七星井
(五)社公壇
(六)蓮花堂
(七)文昌閣
(八)關帝廟
(九)觀音廟
(十)五猖廟
(十一)泗洲廟
附錄:《下溪村八甲會序》、《溪源護公支譜序》
第八章 龍尾村的宗族與民俗文化江明亮 
一、龍尾村的地理位置與歷史區劃
二、龍尾蕭江氏宗族
(一)龍尾蕭江氏的遷居歷史
(二)蕭江氏的源流
(三)龍尾蕭江氏宗族的繁衍
(四)龍尾江氏族譜
(五)龍尾蕭江氏祠堂
(六)龍尾蕭江氏族主要墳墓
(七)龍尾與其他宗族的關係
(八)龍尾宗族的主要人物
三、龍尾村落風水
(一)龍尾村的水口
(二)龍尾村的布局
(三)龍尾的家居風水
(四)龍尾的山脈
四、龍尾村的新年民俗
(一)春節
(二)初七日老春祭
五、龍尾會次
(一)永興燈會
(二)隆德會
(三)長明社會
(四)永豐會
(五)追遠會
(六)金竹塢清明會
(七)新冬至會
六、龍尾法壇
(一)龍尾法壇的修建
(二)法壇歷代的修繕與重建
(三)龍尾法壇會與法壇祭祀
(四)輪次和租單
(五)龍尾法壇祭祀與民間信仰
七、龍尾村的經濟
(一)農業與手工業
(二)商業經濟
附錄:《彌四公祠碑》、《彌四公壇祠記》
第九章 江灣村老街市與傳統經濟呂六斤 
一、木行
二、茶行
三、米行
四、手工製造業
(一)縫紉
(二)五金製造
(三)皮革
(四)紙紮
(五)裝裱、篆刻
五、飲食服務業
(一)麵館糕點
(二)屠行、醬坊
(三)酒坊店
(四)豆腐店
(五)客棧飯店
(六)傘店
(七)磚工店
(八)理髮店
(九)中醫
六、商品批零業
(一)布匹
(二)雜貨
(三)藥材購銷
(四)黃煙
(五)土產
七、運輸業
(一)水運
(二)挑夫
(三)獨輪車
第十章 坑頭村的風俗與傳統教育洪忠佩 
一、坑頭村潘氏宗族概況
二、風水人脈
三、族譜
四、祠堂與祭祀
五、坑頭村潘氏與其他家族的關係
六、寺廟、會次、風俗
(一)汪帝廟
(二)祭汪帝
(三)寄世汪帝
(四)桃源觀
(五)社公廟
(六)土地廟
(七)各種會次
(八)盪街
(九)出行
(十)放水燈
附錄:祭汪帝文、桃溪宗祠祭文及其他
第十一章 翀田村的街市與傳統經濟洪玄發 
一、概況
二、翀田村街市的形成與歷史變遷
三、街市經濟
四、宗族
(一)族譜
(二)翀田村居派和遷派
五、宗族人物
六、民間信仰
附錄:譜牒序、祠堂記、譜學和村基
第十二章 游山村的宗族、經濟與民間信仰洪玄發 
一、宗族
二、民國《董氏家乘》
三、祠堂
四、墳墓
五、與其他宗族及大小姓的關係
六、經濟
(一)董氏的族田
(二)董氏之“棄儒業賈”
七、民俗
(一)民間信仰
(二)歲時節日
附錄:《鳳游董氏家乘》序跋
第十三章 汪口村傳統社會的宗族、經濟與民俗
畢新丁汪發林 
一、歷史地理
(一)汪口村得名由來
(二)人口、姓氏分布狀況
(三)道路與交通
二、汪口村俞氏宗族
(一)婺源俞氏來源考略
(二)汪口俞氏衍變
(三)民國時期仍存的汪口俞氏的主要祠堂
(四)祭祖儀式
(五)大小姓的關係
三、汪口村的教育
(一)歷代科舉成就
(二)私塾
(三)心遠書院
(四)養源書屋
(五)存輿齋書院
(六)民國時汪口的國小教育
四、汪口村歷史名人簡介
五、汪口村現存的主要古建築
(一)大夫第
(二)一經堂
(三)懋德堂
(四)生訓堂
(五)守訓堂
(六)俞運行宅
(七)俞永欽宅
(八)養源書屋
(九)政德堂
(十)慎知堂
(十一)述德堂
(十二)曹公橋
(十三)現存其他古建與古建遺蹟
六、傳統經濟
(一)農業
(二)平渡堰
(三)茶業
(四)商埠與商業經濟
(五)義倉
(六)漁戶行會
七、傳統民俗與民間信仰
(一)匯源禪院
(二)關帝廟
(三)財神廟
(四)三相公廟
(五)文昌閣
(六)胡王廟
(七)碧雲庵
(八)肇麟庵
(九)棲真觀
(十)社公社母廟
(十一)野雲庵
(十二)湧泉庵和勝泉庵
(十三)龍船廟
(十四)上齊雲山拜菩薩
(十五)陽會和陰會
(十六)求雨
(十七)做冬福
八、逸聞與傳說
(一)俞敬倉告官毀應虹壩
(二)岳飛破石
(三)謝娘凸的傳說
(四)新峰塔的傳說
(五)雷擊奸商五良公
附錄:譜牒序、形勝記、墓志銘及其他
第十四章 太白鎮的傳統經濟呂六斤 
一、概況
二、大白鎮的航運
(一)船運
(二)排運
(三)渡運
三、太白老街的經濟
四、玉坦村(玉川)的傳統經濟
(一)棉紙業
(二)鸕鶿排
第十五章 婺北的道士世家與民間齋醮活動汪發林 
一、漫說婺源道教發展史
(一)與婺源毗鄰的三大道教名山
(二)婺源道教發展概況
(三)婺源歷史上的著名道人
(四)清末民初遍布縣境的道教宮觀和法院
(五)道教名村通元觀
(六)道教名村曉莊(詳見本章 第二節第二目)
(七)道教名村李坑
(八)道教名村東山
(九)道教名村白塢和白山
(十)道教名村上嚴田
(十一)道教名村岩前
(十二)婺北道教名觀——天井山朝宗觀
(十三)武口至真觀
二、婺北道士與齊雲山道教的歷史淵源
(一)道教名山齊雲山
(二)道士名村曉莊
(三)段莘一帶道士與齊雲山的關係
(四)齊雲山的分房與道院
(五)民國時期段莘一帶的從業道士及其後代簡介
(六)現今齊雲山道士簡介
三、婺北的道士世家
(一)婺北道士群形成的歷史原因
(二)婺北道士世家舉隅
四、婺北道士的民間齋醮活動
(一)法事分類與道場布設
(二)甲路太醫祠禳星金雞道場
(三)神像開光道場
(四)中元禳災道場(秋醮)
(五)解猖道場
(六)扶乩
(七)超度亡靈道場
附錄:民間抄本道士科儀書(九類)
第十六章 婺源的風俗與民間忌諱朱德馨 
一、婚姻嫁娶
二、生辰壽誕
三、死喪殯葬
四、時節習俗
五、日常規矩
六、民間信仰
第十七章 婺源地區的宗教:以地方志為中心的考察陳麗華 
一、前言
二、唐代前後:佛教興起
三、宋元:經濟發展與地方神的冒升
四、明清:商業、宗族、地方廟宇
五、結語:傳統社會的宗教與拜祭
第十八章 婺源民間道法科儀朱德馨編寫何小牛提供藏本 
一、喪事
二、道場科儀
三、常規法部節文輯錄
附錄:江西省婺源縣的寺廟 陳麗華
本研究項目大事記 卜永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