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用經濟學的方法來分析婚姻與愛情,首創於美國經濟學家貝克爾(Becker),他把經濟學方法引入對婚姻行為的分析,寫了《家庭論》(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書,將微觀經濟分析的領域擴大到包括非市場行為的人類行為和相互作用的廣闊領域,同樣,也套用於了婚姻。貝克爾提出婚姻經濟學是在1981年。
背景
雖然經濟學是冰冷和自私的,但是在數字與數字的對抗中,卻可以看清楚許多愛恨糾纏中的是是非非。
人們結婚的目的是在於希望從婚姻中獲得最大化的收入,如果婚姻收入超過單身收入,那么人們會選擇結婚,否則就會寧願選擇獨身。結婚也有收益,兩個人可以互相照顧,或者獲得社會的“正常”評價和認可,獲得規模效應。比如,兩個人單獨生活要兩套廚具,但如果結婚後就只需要一套廚具。而人們結婚與否,就是在婚姻的成本和收益間尋求平衡。
收益
1,婚姻讓人溫暖
走進圍城,締結婚姻,意味著你身邊有了一雙溫暖而有力的手。
2,夫妻搭配,優勢互補
通過男女互補,促進資源的充分利用,實現規模經濟,獲取規模經濟效益。具有不同專業化優勢的、在能力與收入方面存在差別的男女,通過婚姻的形式可以使雙方的收益達到最大,這是一個互補雙贏的方案。比如男主外女主內,或者女主外男主內,要比每個人既主內又主外效率更高。優勢互補,最佳化組合,方能報酬遞增,這也是婚姻家庭的經濟狀況一般好於單身貴族的原因之一。
3,降低生活成本
最明顯的例子是,一個人和兩個人的生活開銷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比如住房和家具,一個人生活用一套,兩個人生活也是用一套。共進晚餐,同枕共眠,婚姻家庭生活的其他生活費用方面,以及家庭消費功能的規模效應,都可依此類推。
4,獲得性的滿足和情感的寄託
從性的角度講,男人是女人最大宗的消費品和客戶,同時,女人也是男人最大宗的消費品和客戶。
康德認為,婚姻的意義在於合法使用對方的性器官。研究表明,性快感是僅次於毒品提供的生理快感。婚姻使性伴侶長期化、穩定化,使性生活安全化。特別是在愛滋病威脅人類的今天,穩定健康的性伴侶對誰都有好處。
5,保險機制
男女雙方一旦結婚,就等於互為對方投了保險,彼此之間均是投資者和受益者。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在道義上,當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為婚姻家庭里所發生的一切事情盡力而為,即所謂"患難與共,風雨同舟"。這種安全感與誠信度,是其他形式的男女結合所無法替代的。
比如一方生病了,有人照顧,並且在因生病的失業狀態下有人支付醫藥費用。印度農村流行女兒遠嫁,明顯具有預防農業歉收風險的功效,兩親家不在一個農業區,同時受災的可能性較小,若一方遭災另一方有能力接濟。
6,可以分享家庭商品增值
婚姻作為耐用消費品,具有逐漸積累增值的特點,在規模效應的推動下,婚姻的某些獨特效用會逐步顯現出來,比如情感的寄託、家庭的福利、知識和智慧的交融、小孩帶來的樂趣等等。
7,婚姻使人體面
婚姻讓人體面,這話讓人聽著有些糊塗。因為結了婚,別人會因此而覺得這個人正常、穩定、成熟、可靠、肯負責任、有安全感。即使是在向來前衛開放的西方社會,婚姻也還是一種最神聖的結合方式。其實婚姻對每個人來說,也依然是體面的事,畢竟沒有人會因為某件丟臉的事情而大擺宴席的。
對女人來說,有時,婚姻簡直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女人終歸是婚姻的動物,只有結婚她才會感到安全,感到踏實,更重要的是婚姻才是她得到愛情的證明。一個男人若真的愛你的話,他怎么可能不娶你,有時男人不肯給名分,或許也正是因為他把婚姻看得太重要太體面了,所以不肯將就罷了。
邊際收益
如今組成一個家庭,頗似經營一家股份公司。其主要成員本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原則,共同合作經營,其理想境界應是:分配合理,利益均沾。其存在的邊界,取決於邊際投入與邊際收益。任何一方感到其邊際投入與邊際收益不相稱時,便會撤資散夥,分道揚鑣,婚姻危機,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