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劍角蝗

威廉劍角蝗

中文目名: 中文科名: 拉丁科名:

基本信息

編號:
1074

拉丁目名:

ORTHOPTERA

中文目名:

直翅目

總科:

蝗總科

superf:

ACRIDOIDEA

中文科名:

劍角蝗科

拉丁科名:

Acrididae

中文亞科:

劍角蝗亞科

拉丁亞科:

Acridinae

中文屬名:

劍角蝗屬

拉丁屬名:

Acrida

拉丁種名:

willemsei

定名人:

Dirsh

年代:

1954

中文名:

威廉劍角蝗

原始文獻:

Bull. Fouad l Ent. 38: 156, figs.

國內分布:

西藏,廣西,海南。

國外分布:

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三十二卷 直翅目 蝗總科(四):225-226

返回前頁

形態特徵

體小型。頭短而高,較高於前胸背板,其中雄性較雌性略高。頭頂較寬,在複眼前最寬處與自複眼前緣至頭
威廉劍角蝗
頂頂端的距離幾等長。頭側窩狹長,窩長為寬的2—2.1倍。顏面頗傾斜,顏面隆起狹長,全長具縱溝。觸角絲狀,超過前胸背板後緣,中段一節的長度為寬度的1.85倍。複眼長卵形,其前緣較直,後緣突出。前胸背板較狹長,前緣較平直,後緣呈圓弧形或角圓形;中隆線明顯,側隆線呈弧形彎曲;後橫溝幾位於背板中部,溝前區的長度幾等於溝後區長度,溝後區較狹,在側隆線間最寬處與長度在雄性幾相等,在雌性大於長度的1.3倍。雌性中胸腹板側葉間中隔較寬,其最狹處明顯大於其長度。前翅發達,超過後足股節的頂端,翅頂圓形,中脈域具閏脈,後足股節較勻稱,其長度為寬度5.5(雌)—5.6(雄)倍,膝側片頂端圓形。後足脛節內側端部之下距略長於上距。跗節爪間中墊很小,不到達爪之一半。雄性尾須長錐形,到達肛上板頂端,下生殖板短錐形,頂端鈍圓。雌性產卵瓣粗短,上產卵瓣之上外緣具淺凹口,下生殖板後緣中央三角形突出。
體色 黃褐到暗褐色。前胸背板側隆線處具有不明顯的黑褐色縱紋。前翅前緣脈域具黃白色縱紋,上具三個大黑斑。後翅本色透明,在翅頂角處具有一煙色條紋及斑點數個。後足股節黃褐色,外側上下隆線處具有一列黑色小斑點,內側淡黑褐色,下側黃褐色,上側具二個黑褐色橫斑,上膝側片淡黑褐色。後足脛節黃色,基部之半具不明顯的暗斑甚多。
體長:♂13—15mm,♀17.1—23mm;前翅長:♂13—14mm,♀14.9—17.5mm;
後股節長:♂8—8.5mm,♀10.5—11mm。

種群分布

分布 陝西(榆林、定邊)、寧夏(鹽池)、甘肅(蘭州、環縣、通渭)、內蒙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