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麥克尼爾

威廉·麥克尼爾

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ardy McNeill,1917.10.31——2016.7.8),當世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之一、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歷史學科的“現代開創者”。現為芝加哥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擔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美國世界史學會主席。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與斯賓格勒、湯因比齊名,被譽為“20世紀對歷史進行世界性解釋的巨人”,開闢了一個西方世界史學的新時代。1963年,他以一部《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一舉成名,並因此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此後,他筆耕不止,迄今已出版30多部作品。1996年,威廉·麥克尼爾因“在歐洲文化、社會和社會科學領域裡做出的傑出貢獻”榮獲伊拉斯謨獎。 2016年7月8日,著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逝世,享年98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威廉·麥克尼爾,1917年10月31日生於加拿大溫哥華,其父是教育家、神學家John T. McNeill。

他就讀美國芝加哥大學,1938年獲得學士學位Bachelor of Arts(B.A.),次年獲得碩士學位Master of Arts (M.A.)。1947年,在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PhD.)。之後,一直在芝加哥大學任教。

2006年,麥克尼爾從芝加哥大學退休,現定居加拿大。

獲美國國家圖書大獎,伊拉斯謨獎,國家人文勳章等各類獎項。

2010年2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為威廉·麥克尼爾頒發國家人文勳章,以表彰其在文史研究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

2016年7月8日,著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逝世,享年98歲。

主要功績

一、《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

1963年出版《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憑藉此書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是全球通史的奠基性傑作,以全球視野講述了整個人類的歷史,讓你一本書了解人類文明和世界格局的演變。

現今蔚然成勢的全球史,始於20世紀60年代,第一部成功的著作便是威廉·麥克尼爾的《西方的興起》。從1936年開始構思,1954年動筆,1963年出版,麥克尼爾歷時27年才完成這部史學巨著。面世後,立即受到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特雷弗-羅珀高度評價,一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更榮獲美國圖書最高獎“國家圖書獎”。

《西方的興起》採用從古至今的敘事結構,上起人類的起源,下迄20世紀末,聚焦於中東、印度、中國、歐洲等主要文明,以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為主線,勾畫整體而生動的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跨越民族、國家的樊籬,將全球文明看作一個不斷運動變化的整體,把人類歷史分為中東統治的時代、歐亞文明均勢的時代和西方統治的時代三個階段;以“歐亞大陸生存圈”為核心,縱覽了在這個大生存圈中各個文明交融傳承、興衰演變的巨觀全景。

麥克尼爾以優美流暢的筆觸,將貿易、旅行、遷徙、征服、衝突、宗教和文化傳統的傳播、技術的擴散、疾病的流行等,人類長期的跨文化互動的歷史;以及犁、戰車、馬鐙、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工業革命、民主革命、科技革命等,關鍵性的人類科技和文化變革,編織成了一部恢宏、通透、高潮迭起且極具吸引力的整體世界史,帶給讀者史詩小說般的閱讀體驗。

《西方的興起》確立了麥克尼爾的史學地位,它的出版被史學界認為是“湯因比時代向麥克尼爾時代”的轉變,標誌著全球史作為一個學術領域的誕生。麥克尼爾的獨特之處在於:他認為所有人類社會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相互聯結的;各個文明之間的交往互動是促進文明演化、歷史變革的主要動力。麥克尼爾書寫全球文明的互動,讓之前隔離、孤立的世界史,變成動態、互動的世界史,繪製了一幅人類文明的互動網路圖。

作為公認的“全球史奠基之作”,《西方的興起》也是歐美最著名、最流行的世界史著作,歷經多次再版,50年暢銷不衰,被讚譽為“已出版過的敘述和解釋整個人類史的著作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部”,並且已經成為“在人類文化史中具有深遠影響的巨著”。

二、《世界史》

1967年出版《世界史》。

麥克尼爾《世界史》是公認的全球通史開山之作,第一次完整講述了從史前到21世紀全球文明互動的故事。阿諾德·湯因比、斯塔夫里阿諾斯、傑里·本特利、何炳棣、許倬雲、錢乘旦、劉新成等權威推薦。

麥克尼爾的進化論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有相似的地方。只不過達爾文的論述對象是“生物”,而麥克尼爾論述的對象是“文明”。文明的生長和滅亡也符合“物競天擇觀“。所有競爭力強大的文明都與其生存的環境以及人類對環境的認識息息相觀。麥克尼爾構建的世界史就是文明進化史。不過,他並不認為現代文明優於古代文明,也不認為現代文明是古代文明的墮落。他只是客觀地描述這種變化,最主要的是揭示其變化的機制。

麥克尼爾筆下的文明至少分為三個層面,第一是軍事,比如兵器、鎧甲對礦產的依賴,戰馬對牧場的依賴,軍隊對給養的依賴;第二是文化,這包括人類的生存或者說創造財富的方式,以及保證財富分配合理的社會法則,先進的文化會從民間偷偷地輸入到其它文明中,這種征服很隱蔽;第三是宗教,它掌管人類重大事務,並在最尖銳的精神衝突中占據主導地位,同時它本身也就是文明的凝聚力所在,沒有凝聚力的文明是脆弱的。所有在競爭中取得勝利的文明必然在這三個層面上優於其它文明,並且自身亦擁有強大的生命力。

既然是用文明之間的交流和競爭構建一部世界史,麥克尼爾的眼光就總是聚焦於徵伐中的軍隊、遊牧民族、商人、水手、海盜、僧侶、工程師、傳教士、某種思想的奠基人或啟蒙者,以及瘟疫。而對和平時期的朝代更迭不屑一顧。因此他筆下的世界史更像一條巨大的河流,河中心的流速極快,但靠近兩岸的地方則流得較遲緩。麥克尼爾的成就就在於標定了這條河的中心河道和流向,這是他在世界史方面真正的奠基工作,其他史學家似乎只能延著他定下的航道尋覓新的發現。

這本書的寫作策略是一方面提供一幅幅全景圖,另一方面又遍歷每一次重大事件的中心,這就是本書的結實、秀美的骨架。而文明的形成和交流的細節則是本書的血肉。整本書又像一部雋永的智慧小品集。造成這種奇妙效果的原因是:其內容不僅鋪敘史實,而且在每一章提煉出一個明確的主題,將物質的進化和文明的更新密切結合,提供一系列雄辯的論述,充分顯示其深思熟慮的特點。

比如第三章論述制鐵技術對文明發展的影響:“這次技術進步的第一個重大後果是新一輪蠻族入侵,他們在公元前1200~前1000年,包圍了古代中東地區的大帝國並一個接一個地推翻了它們。鐵器時代蠻族的軍事勝利依靠的是原始的平均主義共同體的同心同德,在這種共同體中,每個人都是強大的戰士,因為那裡不存在世界文明地區長期盛行的主人和臣民之間的鴻溝。人數稀少的戰車貴族,被憤怒的臣民所包圍,被傳統的內訌所削弱,所以不是這種群體性攻擊的敵手。”

在這段論述中,麥克尼爾沒有把蠻族取勝的原因簡單地歸結為制鐵技術的出現,而是歸結為鐵器在不同文明中的使用方式:把武器分散開要比集中起來更有威力。喜歡軍事的讀者很清楚,歷史上出現的任何新兵種都會遇到分散和集中戰術選擇,而這又與文明的特徵有緊密的聯繫。麥克尼爾總是仔細地研究每一種文明的鮮明的特徵,並把其變革和滅亡歸因於其內在缺陷。再如第五章論述希臘的軍事方陣與斯巴達奴隸起義之間的關係:

“軍事戰術的一個重大變化為參與政治生活的農民奠定了穩固的基礎。這就是方陣的發明——大量密集的步兵陣形……由數千名身披鎧甲、行動如一、訓練有素的士兵組成的衝鋒能夠橫掃戰場上的騎兵或敵方的任何其他力量。當這種優勢變得明顯時……任何不利於加強方陣力量的事情都會危害城邦。如果危險迫在眉睫,如公元前7世紀斯巴達發生的奴隸反抗多利亞統治者造成的災難那樣,那么對它的反應將是十分劇烈的。”

儘管麥克尼爾注重文明之間的交流和影響,但是他卻不認為人類最終會形成統一的文明。他曾在《紐約時報》上發表過一篇批判弗朗西斯·福山的《歷史終結和最後一人》的書評。福山認為人類社會的進化會以西方式民主自由為終點,並在這個終點結成一體。麥克尼爾批駁了這種思想,認為人類將保持文明的多元化。他給出的理由是:”團體就是靠他們與外人的差別來定義他們自己,而人性是變化的,所有從基因遺傳的傾向和能力都會自動形成各種各樣的形式。”這個理由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說服力,但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麥克尼爾的強勁有力的樂觀主義,正是這種思想保證了這本《世界史》從頭到尾都新鮮、生動。

相關評價

作者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當世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之一、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歷史學科的“現代開創者”,與斯賓格勒、湯因比齊名,被譽為“20世紀對歷史進行世界性解釋的巨人”,開闢了一個西方世界史學的新時代。

英國著名學者巴勒克拉夫在《當代史學主要趨勢》一書說:“近年來在用全球觀點或包含全球內容重新進行世界史寫作的嘗試中,最有推動作用的是那些著作恰恰是由歷史學家個人單獨完成的,其中恐怕要以L.S.斯塔夫里亞諾斯和W.H.麥克尼爾的著作最為著名。”

時至21世紀,《新全球史》的作者、夏威夷大學的傑里·本特利教授仍然這樣評價:世界歷史的真正開始書寫,除了韋爾斯那一類通俗作品之外,專業歷史學家只是在1960年代以後才開始留心這項研究工作,吃螃蟹的人有馬歇爾·霍奇森、斯塔夫里阿諾斯,而關鍵的奠基人是威廉·麥克尼爾。

個人作品

(2003). The Human Web: A Bird's-Eye View of World History (with J. R. McNeill). New York: W. W. Norton. ISBN 0-393-92568-4 中譯本:《人類之網》

(1976). Plagues and Peoples. Garden City, NY: Anchor Press/Doubleday. ISBN 0-385-12122-9. 《瘟疫與人》

(1974). The Shape of European Hist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5018073 《歐洲史新論》

(1963). 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evised edition, 1991. ISBN 9780226561417. 《西方的興起》

(1949).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 Handbook.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6th edition, 1986. ISBN 9780226561592. 《西方文明史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