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克里夫

威克里夫

威氏生於倫敦附近的一大莊園裡,長大後曾入牛津大學求學,後來短時間任該大學巴略勒學院院長。他學識淵博,名噪一時,聽他講學的人極多,在神學教授中首屈一指。在哲學上他是“唯名論”的反對者,提倡“實名論”。

簡介

威克里夫 (John Wycliffe公元1329-1384年)(改教的晨星,英文聖經譯者)

經歷

武加大譯本(拉丁文聖經)譯為英文,使英語民族因聖經真理而信奉基督,並使許多宣教士以英語作媒介,學習其他語文,往世界各地傳播福音。這偉大的譯經工作,靠英國的一位學者威克里夫,(他和他的學生胡司,同被稱為改教運動的晨星。)
威氏生於倫敦附近的一大莊園里,長大後曾入牛津大學求學,後來短時間任該大學巴略勒學院院長。他學識淵博,名噪一時,聽他講學的人極多,在神學教授中首屈一指。在哲學上他是“唯名論”的反對者,提倡“實名論”。一三七四年受英王委任為路特屋士的教區長,並委任為皇家神學顧問,奉命出差歐洲,與教皇貴鉤利十一世的代表進行會議,顯赫一時。英王愛德華三世之子約翰,就是南克士特公爵,對威克里夫頗為器重。
他在一三七六年反對教會的財富及教皇權勢,特別是教皇對政權的干涉。他在牛津講平民主權,但仍抱封建觀點,所以引起教皇和教會高級職員(維護教皇者),並教會財產管理委員會的反對。他在一三七七年被傳至倫敦主教前受審,因有王子約翰及其它貴族的保護,遂使這傳審流產。同年教皇下五次教諭,要逮捕,他也因他得在朝權貴保護,在野得輿論支持而安然無恙。
後來,他在改教活動上進行神速,著作極多。他認為只有聖經是教會的法律,全體信徒是教會的中心。教皇如果是像彼得那樣,為基督教會努力造福,多是被選的信徒中之一。如專為奪取屬世的權勢、斂財,則完全是敵基督者,他為了攻擊教會的腐敗而偏離聖經,乃自一三八二年開始將“武加大拉丁文聖經譯本”譯成英文聖經,他說:“聖經是信心的基本,雖有一百個教皇,又有如乞食修道士這樣多的主教長,倘若他們解釋‘信心’,不符合聖經的道理,則切勿聽從他們。”有人說舊約多出於希立伏的尼哥拉之手;新約多由威克里夫執筆。他那文筆確是生動流暢,對英國文學和靈性上幫助都有很大的貢獻。
為使平民得聽福音起見,他派一些“貧窮神父”外出傳道,他們都好像使徒那樣二人一組,週遊各地,工作大有果效,擁護他的人在當時稱為“羅拉德派”。威氏寫了一本書,批評教皇的權柄、神父的罪惡、拜聖人、賣贖罪票等,並批評“化質論”,即所謂神父自認有權將聖餐之酒與餅祝福以後,直接化為基督的血與身體。因此觸怒了坎特布里大主教,他在倫敦召開會議,將威克里夫所講的二十四種道理定為異端,於是他不能繼續在牛津講學,而他所派出的貧窮神甫們均被逮捕。不過他自己因得到在朝人士的支持,始終沒有遇害,直到一三八四年才逝世。他的門徒雖多,但後來都遭患難。威克里夫最大的門徒胡司約翰(John huss),自從受了威氏感動後,維護真理,指摘當時教會的錯誤被逮捕殉道,其死大大促進改教運動。
威克里夫譯經會是一個專門從事翻譯聖經的機構,因為威克里夫是主持將“武加大譯本”(拉丁文聖經)譯成英文的。事實,世界上還有些民族,沒有自己語文的聖經,有些人便將之譯成他們的文字,使那些較未開化的民族,可以讀聖經而得救。現在聖經已經翻譯成二千多種語文,所以只剩下少數國家民族,是福音使者所沒有去到的。在一九三四年由湯盛德與李德爾等見到這異象,遂在美國亞肯薩州開始成立威克里夫營,專門為開荒布道的宣教士提供多種日用的語文訓練。至一九三五年開始在墨西哥部落人士之中工作,到一九四二年決定成立正式的機構,以威克里夫為此機構的名字,以作紀念,並表明他們的宗旨。於是有了兩個團體成立:
一個是“夏令言語訓練學院”,它毫無派系地代表科學性的言語與文化,與政府訂立契約,並且指導實地工作,它與國立各大學合作,舉辦夏令言語示範,教導學員,學員多是宣教士或宣教士之候選人。另一個團體是威克里夫譯經會,代表宗教方面向教會說明這種工作,以獲得經費上的支持。夏令言語訓練學院候選人的資格為威克里夫譯經會所承認。
此外有一個機構,就是森林飛行與電台服務(JUNGLE AVIATION AND RADIO SERVICE)給他們提供交通和通訊服務。從一九四四年起,這工作已成為普世性,有超過一千八百個正式的職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