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據《滕縣誌》載:前221年,姜屯鎮屬薛郡。漢置蕃縣、公邱縣,晉屬魯郡,劉宋(南北朝)屬兗州部,隋屬彭城郡,後置滕縣,從此鎮境屬滕縣。明正統年間屬滕城鄉。清嘉慶年間屬仁一、二、三區和信一、二、三區。1938~1946年分屬大彥、鮑叔、趙新街、休城、級索、高廟鄉。1950年後屬八區(大彥)和九區(魯寨)。1956年成立姜屯區。其後撤區建社,社改區,社改鄉,1984年建鎮至今。
行政區劃
截止2012年姜屯鎮下轄83個自然村。
姜屯鎮下轄村: | |||
姜屯村 | 李莊村 | 閆東村 | 閆西村 |
前沙胡同東村 | 前沙胡同西村 | 鹹莊村 | 東黃莊村 |
東侯莊二村 | 後沙胡同村 | 楊莊村 | 邱樓村 |
胡村村 | 大洪疃東村 | 陽平村 | 田園村 |
仇官莊村 | 仇莊村 | 大洪疃西村 | 趙莊村 |
營里村 | 羅崗村 | 劉樓村 | 萬福樓村 |
向陽村 | 蘇屯村 | 馬廠村 | 小洪疃村 |
北侯莊村 | 邢莊村 | 張寨村 | 黨村村 |
韓場村 | 朱李村 | 商村村 | 孫村村 |
大彥東村 | 種寨村 | 大彥南村 | 宋王樓村 |
蘇橋村 | 後徐村 | 東官莊村 | 前徐村 |
王林村 | 大彥西村 | 葛疃村 | 張孔莊村 |
後李店村 | 前李店村 | 邱莊村 | 卓莊村 |
武所屯村 | 西官莊村 | 莊裡東村 | 莊裡西村 |
南孔莊村 | 奚莊村 | 高莊村 | 譚莊村 |
顏樓村 | 李樓村 | 東滕城村 | 西滕城村 |
滿莊村 | 燕莊村 | 南黃莊村 | 黃坡村 |
張坡村 | 大楊莊村 | 前朱樓村 | 張樓村 |
白莊村 | 東王樓村 | 西王樓村 | 白了寺村 |
後高地村 | 前高地村 | 戚莊村 | 柳莊村 |
西莊裡村 | 北郝莊村 | 南俞莊村 |
地理環境
地理境域
姜屯鎮地處滕州市西郊,東鄰滕州市區,西與大塢鎮接壤,南與級索鎮、洪緒鎮為界,北與界河鎮相連,總面積84.71平方公里。
氣候
姜屯鎮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南部,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明顯,大陸度為66.4%。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日照2383小時,年平均氣溫13.6℃,年平均地溫16.3℃。
自然資源
姜屯鎮自然資源豐富,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炭、河沙、粘土。煤炭儲量1.98億噸。鎮內水資源豐富,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大蔥、黃姜、馬鈴薯等作物。
人口民族
2007年末姜屯鎮計有23591戶,總人口8.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8萬人,非農業人口0.6萬人。
經濟狀況
綜述
2014年地方生產總值實現42.78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9.56%;地方財政收入1.4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300元,同比2013年增長14%。
農業
2014年,姜屯鎮小麥平均單產592公斤,玉米平均單產680公斤,共收購入庫小麥良種130萬公斤,建立種子村4個,繁育小麥良種3000畝。
2013年,姜屯鎮農業基礎設施完備,花卉產業,種植面積1000多畝,經營戶120餘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大戶46家,各類溫室大棚發展到340個,花卉遠銷上海、北京、西安等10多個城市和地區,年行銷額達500萬元。
工業
2014年,姜屯鎮總投資2.6億元的能源、總投資1.2億元的工具機、總投資2500萬元的制鎖擴建等項目順利投產運營;總投資1.1億元的機械主體工程基本建成,將成為全市首家工程機械4S店;總投資2700萬元的加油站、總投資2400萬元的加油站等項目預計5月份正式運營。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20家。
社會事業
文化
姜屯鎮依託轄區內“農家書屋”和“遠程教育”基層服務站點,讓農民民眾足不出戶就可以請教專家,享受“科技文化大餐”,吸引更多的人在農閒時節加入到讀書學習的隊伍中來,在全鎮形成崇尚知識、崇尚科學、崇尚文明的良好風尚。同時,該鎮不斷強化農村文化體育公共服務,通過把健身娛樂場地建到農民身邊,有效解決了民眾“娛樂有去處、活動有陣地”的問題,極大地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數,奏響了文化惠民的幸福樂章。
教育
姜屯鎮建有國中1所,國小15所。
2013年,投入1700萬元,建成了黨村國小、胡村國小、中心國小、李店國小教學樓、姜屯中學宿舍樓,新建了黃坡幼稚園、閆村幼稚園、宋王樓國小幼稚園和黨村國小幼稚園,改擴建了中心幼稚園等。
衛生
2013年3月份,集中利用1個月的時間,重點對鎮駐地、主幹道和村莊環境衛生進行集中整治,共清理“三堆兩跺”3000多處、各類建築垃圾、生活垃圾8700餘噸,動用各類機械500餘台次,徹底清除了陳年垃圾。
旅遊資源
滕國故城
滕國故城位於滕州
市西南七公里滕城村一帶,荊河之陽,如今城牆依稀可見,子城周長約2公里,1977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帝(約前26世紀)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其中第十子封滕,稱“黃帝之滕”。“滕”者,取水騰湧為名。
滕國的滕字,原為“塍”字。鄭玄云:“古人在書寫時,由於‘倉卒無其字,或以音類比方假借為之,趨於近之而巳’”。“滕”就此情下,為古人使用的一個同音的假借字。假的時間長了人們便以錯為正。
文公古台
文公古台位於滕國故城東北隅,為戰國時滕文公所築,故名文公台,亦名靈台。《詩經・大雅・靈台》中這樣一段詩:“經始靈台,經之營之,王在靈沼於[牛刃]魚躍。”也說明滕國的靈台、靈沼是滕文公效文王的建築,“與民同樂”。幾千年來,台上先後建有滕王閣、文公祠、真武廟、文昌閣等。昔日靈台、靈沼、古剎、古槐,依樓閣殿宇之勢,梵誦笙管之音晨鐘幕鼓,綠天如幕,殿壁森森,頗具規模,為古滕八景之一。
雍城遺址
雍城遺址位於滕國故城西北、莊裡西村西,俗稱“鬼城子”。國家列為“莊裡西遺址”,是古滕公墓地所在。
雍城遺址,現為崮堆形,東北稍底,西南略高,呈不規則長方形; 縱橫最長150米,頂部平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考古隊及滕州博物館多次發掘考查。
1978年在此處發現一座西周墓。出有銘銅器三件:其中吾鬲銘為“吾滕公寶尊彝”;簋二件。1980年又發現一西周墓。出土銅器六件;其中侯方鼎,銘為“滕侯作寶尊彝”。滕公簋銘為“滕侯作滕公寶尊彝”;此外還有壺和扁足鼎各二件,無銘文。特別是在此發掘的“滕皇”編鍾、編馨是不可多得 珍品。上述文物的發現,為探究滕國的歷史,弄清滕城與公邱城的關係問題,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地方特產
馬鈴薯之鄉
姜屯鎮常年馬鈴薯種植面積3.5萬畝,總產7.0萬噸,產值8750萬元,其中春季拱棚三膜0.5萬畝,拱棚二膜1.5萬畝,露地單膜0.8萬畝,秋季與玉米套種0.7萬畝.黃姜1.0萬畝,總產1.75萬噸,產值7000萬元。大蔥1.5萬畝,總產9萬噸,產值5400萬元。
草莓
姜屯鎮以沙東果樹新品種展示園為龍頭,突出抓好張園草莓、沙東大櫻桃、東滕城黃金梨、田園凱特杏、南黃莊及三官廟蘋果等果品生產,發展果品生產園8個,以張園為中心的草莓種植面積達到1000多畝。
花卉之鄉
姜屯鎮農業基礎設施完備,花卉產業歷史悠久,種植面積1000多畝,經營戶120餘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大戶46家,各類溫室大棚發展到340個,花卉遠銷上海、北京、西安等10多個城市和地區,年行銷額達500萬元,享有“古滕小花都”之美譽。
美麗鄉村建設
滕州市姜屯鎮持續開展美麗鄉村創建工作,突出抓好村莊美化亮化、環境最佳化、生態文明共建,不斷強化村莊、道路、衛生保潔等基礎設施,日益繁榮民眾文化活動,不斷提升民眾幸福感。
在基礎設施方面,沿紅荷路、新104國道、秀美荊河實施大綠化工程,啟動了7個村美麗鄉村連片治理,建成15公里鄉村綠道,打造了10平方公里美麗鄉村精品片區。大力推進道路通、自來水通、排污管道通“三通”建設,建成農村公路206公里,累計實現“戶戶通”村77個、通自來水村77個,規劃旱廁改造1.6萬戶,完成4940戶,全省率先實現了雨污分流;深入推進環衛精細化整治,實現環衛一體化市場化運作,組建了260人的鎮村保潔隊伍,建成2座垃圾壓縮中轉站、1處垃圾消納場。
在構建了秀美潔淨的環境的同時,姜屯鎮現在還組織和承辦文化活動已是成為新常態。先後組織書畫藝術作品展、廣場舞大賽、趣味運動會等大型文化體育活動30餘場次;完成“送戲下鄉活動”演出200餘場次;積極組隊參加市文廣新局、市體育局和市婦聯等部門組織的桌球、象棋、圍棋、檯球、登山、廣場舞表演等民眾體育活動40餘項;加快實施農民健身工程,新建和提升文化廣場32個,目前全鎮文化廣場覆蓋率達到80%。
如今的姜屯在全鎮廣大幹部民眾的不斷努力下,鎮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鎮範圍內,大街小巷乾淨整潔,河流、溝渠水質潔淨清澈,美麗鄉村建設體系得到完善。民眾文化生活更是蒸蒸日上,農村、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及全體民眾的幸福指數得到極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