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郭城鎮下轄村]

姜家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郭城鎮下轄村]

姜家村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1°05′,北緯37°05′。東與大侯家村、西與上馬山村、北與西蘆頭村接壤。隸屬郭城鎮,南距鎮政府駐地6公里,距市政府駐地約50公里。 本村屬丘陵地帶,土層薄,水源不足,交通閉塞,出入不便。

基本概況

清康熙初年,姜姓由東坊塢村遷此建村定居。因全村只有姜姓一家,鄰村人皆呼姜家,村名由此而得。

轄區面積廣闊,約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3.3公頃,多為山坡梯田。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谷、黍、蘋果、栗子、葡萄等。 2002年,全村有392戶,1108人。有姜、陳、安等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姜姓,占總人口的98%。

大事記

1941年2月12日夜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1946年全村有80多名青壯年參加人民解放軍。 1947年開展土改複查運動。 同年8月4日國民黨飛機轟炸、掃射本村,投炸彈2枚,發射槍彈數千發,造成2人死亡,2人重傷,毀壞房屋10餘間。1955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65年修西養馬溝水庫,庫容5萬立方米。後陸續修建揚水站4個。1975年勘探隊來村探礦,在400米深處發現小量煤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91年春村中出現毀林現象,縣公安局派人來村幫助做工作。經過十多天的教育,剎住了毀林風。1996年韓國客商來村投資,開發青石料。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80公斤,總產24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00公斤,總產52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提高到400公斤,總產 104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達到479公斤,總產75.1萬公斤。 20世紀80年代後,蘋果栽培面積擴大。1987年,果園面積達到40公頃。品種初以金帥、紅星、大小果光為主,後逐步改以紅富士為主。由於連年旱災,水源缺乏,加之土質瘦薄,果業發展萎縮。2000年,面積減少到13.3公頃。1998年以來,因地制宜發展葡萄2.3公頃,常年收入7000元左右。 1975年,集體建養豬場1個,養優良母豬30餘頭,繁殖仔豬,推動了本村養豬業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後,發展了豬、牛、羊、雞、兔等多種養殖。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739.5萬元,其中農業288.5萬元,林業7.5萬元,畜牧養殖業415萬元,共有28.5萬元。

第二、三產業解放前,工業基本為空白,只有部分婦女從事網扣花加工,收入微薄。解放後,陸續辦起了麵粉加工廠、油坊、粉坊。改革開放後,第二、三產業得到迅速發展。1979年,集體辦起窗夾廠,從業人員12名。此後,個體發展起修理、電焊、縫紉及商店等。1993年,個體辦起網扣加工,當年收入26萬元。1994年,進行石料加工,從業人員100餘人,當年收入40萬元。1995年以來,外出勞務人員逐年增加,常年收入20萬元左右。 2002年,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達到374人。第二產業總收入為331.5萬元,其中工業286萬元,建築業45.5萬元;第三產業總收入101萬元,其中運輸業42.5萬元,商飲業58.5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姜家國小。1983年,村出資建新校舍24間,時有學生120人。1984年,姜家國小被評為鄉級教書育人先進單位。此後2年,有3名教師被評為海陽縣優秀教師。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40人。 村民歷來酷好京戲。1950年以後搞得特別紅火,串鄉演出很受歡迎。“文革”期間中斷。1998年,村民自發組織秧歌隊,自籌資金,添置服裝和道具,參加人員80多名。 1973年,大隊組建了農業科技隊,由農技站直接指導,培育玉米種,提高了糧食產量,增加了收入,並培養果業技術員4人。 人民生活建國前,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村民大都以糠菜充飢,部分人以討飯為生。建國後,村民生活逐年改善。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人均糧食達到400公斤。2002年,人均糧食800公斤,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180餘輛,機車100多輛,電話80部,彩電240多台。 社會福利1970年以來,村集體投資,成立了幼稚園、合作醫療站。1982年,集體投資用上電網供電。1997年,安裝上閉路電視。 村莊建設解放前,人均住房面積僅5平方米,而且是低矮簡陋的茅草屋。解放後,對舊房改造,新房建設逐年增加,房屋質量提高。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0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姜鳳吉、姜福信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批黨員。1944年,成立黨支部,領導村民先後成立了互助組,開展了反奸、反特、反霸鬥爭。組織支前隊30人,參加討伐趙保原的戰鬥。出動騾子16頭,從事支前運輸。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7名。2002年,有4個黨小組,黨員45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姜文生、姜福信、姜德章、姜樹海、姜樹軍、姜福民、姜福勝、姜啟伍、姜樹光、姜樹海、姜永超、姜啟合。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2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姜志生、姜作海、姜樹海、姜德章、姜福民、姜樹光、姜啟川、姜啟合、姜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