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葛家村位於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郭城鎮,現有272戶,768人口,位於海陽市北部山區,屬於山村,村共有黨員29人,其中50歲以上的18人,40歲以上的6,30歲以上的5人。村兩委班子成員3人,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1人,高中1人,國中1人。近幾年來,村先後榮獲“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全村耕地總面積1580畝,主要以種植糧食為主,其中果園230畝,糧田面積1350畝,村集體資產淨值11.6萬元,集體可支配財力2.3萬元,集體年經營性收入3.6萬元,村裡有林果等可開發利用資源,糧食、果業、養殖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2006年,農民人均收入5115元。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76年治理村東河流,修建河壩5000米。
1978年建造大口井1個,鋪設二級揚水管道1000米。
1979年挖大口井1個。鋪設地下管道2000米,修渠道700米。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4年全村安裝電話100多部,成為電話普及村。
1998年改造村街道4條。
1999年安裝有線電視設施,有線電視用戶達80多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00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00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達到400公斤,比1978年增長100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19公斤,總產36.5萬公斤。 1978年,開始栽植蘋果。2000年,全村有果園5.3公頃,其它經濟作物3.3公頃。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423.3萬元,其中農業215萬元,林業4.8萬元,畜牧養殖業165萬元,其它38.5萬元。
第二、三產業1925年,葛華雲建起華成鞋莊,註冊資本400元,從業人員2人,1 941年停業。改革開放以來,發展了修配、加工、建築、維修、運輸、商飲業等。20 02年,全村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122人,收入473.6萬元,其中工業302.3萬元,建築業88.5萬元,運輸業41.8萬元,商飲業41萬元。
社會發展
文教科技1956年,建葛家國小,設6個班,有教師7人。1976年,建幼稚園,有教師1人。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各類大、中專院校者50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人,獲高級職稱的5人,中級職稱的20人。 人民生活建國前,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人均糧食250公斤,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解決了溫飽。2002年,有各種運輸車160輛,機車120輛,電話125部,電視機240台,電冰櫃、洗衣機80台。 村莊建設解放前,村民居住以草房為主,人均不足5平方米。建國後,舊房翻新,並建新房140棟。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0平方米。 社會福利1984年,投資21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後投資10萬元,安裝自來水。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6年,葛進太經葛世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最早的黨員。1938年,成立黨支部。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8名。2002年,有黨小組4個,黨員32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葛進松、葛進太、葛進英、葛正南、葛思作、葛進廣、葛希洪、葛進興、葛培模、葛進洪、葛培重、葛進敬、葛培常、葛培政。 1984年,村黨支部被中共海陽縣委評為先進黨支部。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葛進東、葛正南、葛思海、葛進合、葛法雲、葛進廣、葛思仁、葛希洪、姜樹民、葛進洪、葛進興、葛進春、葛德同、葛培重、葛培遠、葛進敬、葛培常、葛培政、葛洪春、葛志宏。1999年,被市政府評為模範村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