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公館

姜公館

清朝著名大將薑桂題的府邸,這座府邸曾為日後人民解放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淮海戰役期間,它作為“中野”後方總院,接治3萬多名傷員,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景觀

這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民宅建築,始建於1880年,清光緒年間,屬晚清建築。走近看到,公館門外走廊寬敞明亮,房屋由灰瓦覆蓋,廊檐下雕有升騰的雲朵圖案。門前豎立著的木柱上,紅漆已經有些斑駁,大門兩側擺著一對由青石雕刻成的石鼓。近3米高的實木大門還是以前的老門,經歷了100多年的風霜和戰火洗 禮,開關起來竟還是好好的。門樓內是三間總寬約10米的門廳,院內房屋均由青磚灰瓦建造而成,磚木結構,疊梁式建築,合瓦屋面,梁枋柱檁均雕刻有活靈活現的雲朵圖案,十足的京城王府建築風格。走近可以看到,廊檐下面還刻有木雕圖案,木雕雲朵升騰欲飛,甚是好看。據資料記載,姜公館原有大小庭院數十座,互相連線成為一個整體,形成一個龐大的清代建築群,並有房屋數百間,均為磚牆瓦頂,明柱走廊。然而,雖高大雄偉,卻看不出甚至找不到主房、主院,據說此設計是為了軍家所需之用。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戰火洗禮,如今的姜公館只存有大門、過廳、正房等建築十幾間以及部分老院牆、西側門等,前廊只作為整個院落的人流通道。

歷史

1948年8月,淮海戰役前夕,中原野戰軍後方醫院接到中央軍委參謀部命令:到河南、安徽地區接收3.5萬~4萬名傷員。接到指令,總院長王太鈞、政委吳釗統隨即帶領全院3000多人,從駐地北館陶出發,奔赴豫皖蘇解放區。

姜公館現貌 姜公館現貌

11月初,經河南鹿邑到達皖北重鎮亳州。
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院長王太鈞和政委吳釗統日夜輪流守在電話機旁等候前委命令,並帶領全體醫護人員積極救治從戰場上送來的傷員。據統計,至淮海戰役結束,總院共接收和治療傷員3

萬多名。
1949年春節過後,總院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軍委命令,總院被擴充、改編為10個分院,並於3月份離開亳州,隨大軍南下。

新中國成立後,亳縣人民醫院就被安排在公館內為全縣人民看病、治病,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改為人民醫院的家屬院。現在,它成了老人們休息聊天的樂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