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情況
姜全同志主要從事桃種質資源、新品種選育及栽培的研究及推廣工作。1990年起擔任桃項目組主持人,2002年晉升為研究員。先後主持國家、部市級項目10項,作為主要執行人先後參加部市級重點科研課題11項;發表論文12篇,參編論著4本。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他為人謙虛,淡泊名利,團結同志,作風嚴謹、學術思想活躍,具有強烈的敬業精神,帶領全組同志在果樹研究尤其是桃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1.種質資源研究:保存各類資源500份,完成了國家種質圃更新改造工作。對其中60餘份資源進行了抗性、遺傳性等的評價,結果輸入計算機管理。新收集國內外各類資源80餘份。篩選出可被生產上直接利用的優異資源20份,推廣面積超過5萬畝。199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集體證書)。
2.桃新品種選育:篩選出桃、油桃和蟠桃優系40餘個。1997年以來育成並審定了油桃品種12個、蟠桃品種14個、普通鮮食桃品種5個和1個油蟠桃品種共32個各類優良桃新品種。其中部分品種的育成和推廣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在兩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桃育種工作基本實現了桃、油桃和蟠桃的熟期育種目標。育種中的胚培技術、雜種苗密植管理技術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效果。通過對育種結果的總結分析,提出了蟠桃遺傳現象的新解釋:蟠桃顯性純合致死,起國內和國際同行的重視。砧木育種方面已經成功獲得2000餘株桃的遠緣雜交後代。輻射育種目前已經獲得矮化後代。
3.栽培:在育種過程中,結合新品種區試,重點對新品種的良種良法配套技術進行了研究。其中桃二主枝長放整形修剪取得了多方的認可,此方法使桃整形修剪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簡化,提高了勞動效率。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品種和技術示範點十餘個,加大新品種的推廣力度,近五年直接或間接推廣面積超過50萬畝,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4.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主持承擔了國家桃新品種DUS測試及標準制定以及桃種苗標準的制定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了桃DUS測試指南初稿,技術問卷的工作,桃DUS標準的制定為桃新品種保護提供了技術保障。桃種苗標準也已經基本完成,為我國農業標準化的執行提供了一份技術依據。與鄭州果樹所等單位合作,完成了桃苗木標準和鮮桃標準的制定工作。其中桃苗木標準已經通過了驗收。
5.國際合作及交流:與十幾個國家建立了聯繫,其中與泰國正在進行聯合育種。是亞太地區種子聯合會中國植物品種保護代理人,2001年獲得康耐爾大學農業與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品種保護資格證書。
6.枇杷北方溫室栽培技術:成功將亞熱帶果樹枇杷引入北方溫室栽培,在品種選擇、栽培管理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為北方溫室果樹栽培提供又一個品種選擇。姜全和他的同事們培育的桃新品種已遍及全中國,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做出了突出貢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