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張村[浙江省北侖區小港鎮下轄村]

北侖小港姚張村坐落在小浹江邊,枕水而居,景色宜人。

作為北侖的母親河,小浹江哺育了勤勞善良的人們,也積澱著豐富的浹江文化。姚張村地處小浹江中心段,由姚家斗、張家洋2個自然村組成。村中河流環繞,文化底蘊深厚。

基本村情

姚張村受北侖區管轄、鄰村有顧家橋村、馮家斗村

村內企業:塑麻製品廠、建築材料廠

主要農產品:山霉、脆甜、芹菜

村內資源:脆銀礦、膨潤土

村里單位:姚張村中學、姚張村信用社

歷史名人

姚爕故居 姚爕故居

姚張村之所以聞名,是因為這裡是晚清文學家、浙東名士姚燮的家鄉。受父親影響,姚燮自幼就是在詩書環境中長大的,周歲識字,五歲能詩。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詩、詞、駢文等領域有著很高的成就。

經過百年風雨侵蝕,姚燮故居至今保存完好,當地人稱之為“姚家大屋”。姚燮故居是一個四合院,建於清代中晚期,占地1200多平方米,共有正屋前後兩進,左右廂房各一進,均為穿斗結構、硬山頂平屋。故居格局規整,石窗欞雕刻精美,是北侖典型的清代中晚期宅第民居。

姚張村村支書應靜江介紹,姚燮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這裡度過的,其間完成了《疏影樓詞》、《復莊詩問》等傳世之作,祖堂內仍保存有姚燮縣試中秀才與鄉試中舉人的捷報。

新農村建設

今年85歲高齡的老人陳性立說,10多年前,種植水稻是姚張村村民主要的生計,經濟來源單一、加上交通閉塞,是出了名的“小窮村”。報春牛習俗、祭田公田婆等民俗,依然在村民中口口相傳。

據當地村民回憶,每年春天開種水稻前,農民拿著用泥捏成的春牛,到主人家的米缸、穀倉或門口正反繞三圈,一邊念“黃龍盤穀倉,青龍盤米缸”等吉語。念完後,就給主人家一張木板印製的“春牛圖”,主人家回贈年糕、大米或錢幣後,將春牛圖貼於門牆,以示吉祥。

借著新農村建設的東風,姚張村擺脫了原來的舊思維,大膽發展經濟。2005年,姚張村貸款建起了廠房,廠房出租為姚張村帶來了頗高的經濟收入。隨著北侖花木產業的興起,不少村民把土地出租,種植花木,擺脫了單一種植水稻的經濟來源。

應靜江回憶道,2005年是村子發展的關鍵一年,從那一年起,村里人開始慢慢富裕起來了,三層小洋樓也逐漸多起來了。“在10多年前,村級經濟年收入只有4萬元,有時候到了年底,電工、維修工的工資還得村幹部自己掏腰包。”

農村環境的提升,讓姚張村逐步散發出了新的魅力。從2010年開始,姚張村開始引入保潔人員,每天8小時工作,保持村莊環境衛生整潔。為了進一步美化村莊,3年前,姚張村開始在房前屋後設立花壇。“亂丟垃圾的人少了,房前屋後種上了花花草草,走在村里,心情都好了不少。”一位村民說。

2015年,姚張村參照市全面小康村建設要求實施新農村建設,在充分調查摸清村情基礎上,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明確建設施工方案。拆除整修破舊小屋,房屋牆面重新噴塗,新建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昔日的小窮村,如今換了新模樣。

“村子是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但是無論怎么變,村民敬畏土地的傳統沒有變,崇敬文豪、保護古建築的共識也沒有變。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陳性立感概地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