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43畝,人均耕地0.63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4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7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77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草地 1450畝;荒山荒地1220畝,其他面積1480畝。有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目前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7戶通自來水,有16戶飲用井水,有13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80%)。有1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占農戶總數的2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9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9.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2輛,機車2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4戶;建有小水窖50口;
該村到目前,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0萬元,占總收入的41%;畜牧業收入21萬元,占總收入的9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55頭,肉牛1頭,肉羊4 頭);林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2.5%;第二、三產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3.6%;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14%。農民人均純收入950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8人(占勞動力的17%),在省內務工49人,到省外務工4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0.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花椒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62戶,共有人口865人,其中男性460人,女性415人。其中農業人口865人,勞動力31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彝族、漢族混居地),其中漢族799人, 回族80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21人,參合率83%;五保孤兒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8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和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5戶,占農戶總數的9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銀屏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龍泉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18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6人,其中小學生100人,中學生34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1個。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主要以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4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39畝。有固定資產2.5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5個,黨員總數25人,黨員中男黨員24人,女黨員2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是基礎設施薄弱,跟不上農村經濟的發展;二是由於地方經濟發展緩慢,村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嚴重製約著地方經濟的發展;三是醫療基礎設施落後,醫療技術人員技術水平偏低,有很多疑難病症無法確診;四是由於受到地形的限制,70﹪的農戶飲用池塘水,30﹪左右的農戶人畜飲用水在1公里以上。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11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生豬22頭、牛3頭、羊12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2人以上。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928元增加到12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