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西山區團結鎮,,距鎮政府所在地21公里,到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區35公里。東鄰龍潭村委會,南鄰安寧市,西鄰朵畝村委會,北鄰谷律村委會。轄白格、魚塘等10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238戶,有鄉村人口899人,其中農業人口 899 人,勞動力 64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646 人。
全村國土面積10.91 平方公里,海拔 2200米,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適合種植 玉米、水稻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67畝,人均耕地0 .74畝,林地 7500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2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215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67 畝(其中:田370畝,地297畝),人均耕地0 .74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7500畝,水面面積0.2畝,其中養殖面積0.2 畝;荒山荒地4050畝。有石英砂、鐵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視、電話五通。全村有233戶通自來水,有5 戶飲用井水,有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有233戶通電,有 18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18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7%、76%和7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85戶(分別占總數的 81%和 77%)。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6輛,拖拉機4輛,機車3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14畝,有效灌溉率為6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7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 .41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7戶;建有小水窖2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3戶。全村有10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1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24.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7.2萬元,占總收入的30%;畜牧業收入106.1 萬元,占總收入的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80頭,肉牛24頭,肉羊207頭);第二、三產業收入55.1萬元占總收入的13%;工資性收入14.3萬元,占總收入的0.03%。農民人均純收入2215元,農民收入以第一產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4.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82人(占勞動力的12.6%),在省內務工80人到省外務工 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5.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第一產業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乾果、旅遊 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500平方米,擁有教師 10 人,在校學生101 人,距離鎮中學3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5 人,其中小學生101 人,中學生34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3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交通、水利、通信落後,農民科學文化低導致農民素質整體低下。
2.農村經濟發展滯後。
3.因受到地理條件制約,產業結構調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努力改善交通設施建設,以魚塘、里多畝為主。
2.大力發展乾果業。
3.在“十一五”期間努力打通各小組文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