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成年牛較易發病,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為垂直傳播(母傳子)、間接傳播(蚊蟲叮咬),並且目前尚無一種藥物可以將奶牛體內的附紅細胞體完全清除,所以此病較易反覆,存在較大的治療難度。臨床症狀
臨床表現
1.1 發病初期:體溫正常,採食正常,產奶量突然下降,有少量漿液性鼻液從鼻孔中呈細線狀流下。1.2 發病中期:體溫39.5℃~41℃,採食量較少,反芻次數減少,咀嚼無力,有大量漿液性鼻液從鼻孔中流出,排水樣稀糞。
1.3 發病晚期:體溫正常,食慾廢絕,停止,瘤胃蠕動音微弱,排少量軟糞,含水較多,並雜有黏液和黏膜組織,乳房表皮及外生殖器皮膚呈黃疸色,靜脈採血,血液稀薄如水。
實驗室鏡檢(瑞氏染色法)
發病初期:紅細胞被感染率達到80%以上,每個紅細胞上有4~6個附紅細胞體,紅細胞破損輕微。發病中期:紅細胞被感染率達到100%,每個紅細胞上有6個以上附紅細胞體,紅細胞破損明顯加重。
發病晚期:紅細胞被感染率達到100%,破損嚴重,在顯微鏡下呈鋸齒狀。
綜合防治
切斷傳播途徑,消滅傳播媒介。夏季在畜舍內定期噴灑藥物,消滅蚊蠅等吸血昆蟲,散養戶可在牛舍外罩上防蚊網。防重於治。定期採血化驗,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將紅細胞的被感染率控制在40%以下。對於有發病史的奶牛,可在配種前或產犢前飼餵抗附紅細胞體藥物,也可以每年春季靜脈注射抗附紅細胞體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