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編著說明山高水長人傑地靈
——《貴州民族宗教文化研究》叢書總序
“薩瑪”女神三部曲
1.“溪峒”的文明
1.1生境構成與時空定位
1.1.1九溪十峒與神話故事
1.1.2溪峒人家與女神的產生
1.2“奈鳥”的內涵與標誌
1.2.1社會生產與泛神崇拜
1.2.2社會生活與祖先崇拜
1.3溪峒的等級情結
1.3.1“爺頭”與“洞崽”
1.3.2“寧利”與“寧戶”
2.“薩”“得”的史實
2.1親屬制度
2.1.1親屬稱謂和名稱
2.1.2“薩”和“得”的稱謂關係
2.2婚姻制度
2.2.1從“龜婆”到“甫臘”的失重
2.3父系家族制度
2.3.1家族組織
2.3.2村寨組織
2.3.3尊崇女性和女神
2.4峒款制度
2.4.1峒款制度的構成
2.4.2起款祭祀
3.“桑嘎”的讚譽
3.1獨特的口述史
3.1.1大歌的海洋
3.1.2口述史的種類
3.2口述史與女性形象
3.2.1侗女的形象
3.2.2“嘎爭本”中的調節
3.3孿生姊妹的呼喚
3.3.1“暖薩”、“耶薩”和“壘薩”
3.3.2三種形式的比較
4.“桑騰”的祭奠
4.1信仰女神的要素
4.1.1祭祀的對象及場所
4.1.2祭司的產生
4.1.3祭祀的經典
4.1.4祭祀的團體
4.1.5祭祀的儀軌
4.2“背薩”的禮儀
4.2.1“一捧土”的經歷
4.2.2“土”的神性與伴神
4.2.3祭祀器物和隨葬品
4.3“多騰”的禮儀
4.3.1設“宮”禮儀
4.3.2砌“壇”及祭祀
5.信仰女神的軌跡
5.1信仰的原始對象
5.2鬼魂信仰與占卜塞鬼
5.2.1人魂與鬼魂
5.2.2占卜與塞鬼
5.3信仰的圖騰對象
5.4信仰的祖先對象
5.4.1始祖崇拜
5.4.2支系祖崇拜
5.4.3宗祖崇拜
5.4.4家祖崇拜
5.5信仰中的女神形象塑造
5.5.1世界上的女神
5.5.2“薩瑪”女神產生的情結
6.“寧更”的心愿
6.1文化哲學的價值取向
6.1.1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6.1.2辯證法的樸素思想
6.1.3對立統一的思維方式
6.1.4哲學的價值觀
6.1.5口述史的價值
6.2語境文化的互動
6.2.1兩位母親的神話
6.2.2崇拜祖先的共性
6.3同質文化的互動情結
6.3.1同位借人
6.3.2錯位借入
6.4“薩瑪”崇拜與侗族文化
6.4.1原始文明的倫理價值
6.4.2懷古從古與轉換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