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您既可以把它當成一本名家集萃來慢慢品讀,更可以把它作為孩子教育範本來細細學習。
著名親職教育專家——鄭委老師聯合冰心、李銀河、丁玲等15位著名媽媽為家長量身訂做的母親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三輯:母親對我的教育;我最初接受的教育;我對孩子的教育。作者有蘇青、冰心、丁玲、楊沫、李銀河、舒婷……這些情深意長的文章有的是母親寫的,有的是孩子寫的。母親寫自己的母親,同時,也寫自己的孩子。我們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母愛的核心永遠是“付出不求回報”!
本書更多講的是“母親教育”,卻不像市場上那些充滿了“方法”的書,講一大堆或許有用的方法,卻不講原理。這本書是反過來的,從這些大家們的文章里,您能看到母親教育的原理;而方法,需要從文字中去感悟。
打開本書,您會發現:“即使你的孩子是全世界最差的孩子,只要你還愛他,告訴他,不論別人怎么看你,你都是我最愛的孩子。這就是母愛!”
作者簡介
鄭委,著名教育專家,中國家長教育領域的開拓者和實踐者,CPEP家長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家長教育工程全國運營中心主任。 鄭委先生堅持“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的親職教育操作理念,大力倡導“用工學原理解決社會學問題”的新方法,率先提出“姻緣關係重於血緣關係”的新親職教育模式,構建了家長教育“1-5-8”理論模型、“愛與幸福”理論模型和“智慧家長六步走”理論模型。他近年來精心研發和搭建“中國家長教育工程服務平台”,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志願者踴躍參與,必將開創中國親職教育事業的新篇章。 近五年來,鄭委先生在全國各地巡迴演講數百場,受到各地學校、機關以及廣大家長的熱烈歡迎,令數十萬家庭和孩子受益,他所倡導的“把愛傳出去,把幸福帶回家”的口號已經在全國廣為流傳。 你可以把它當成一本名家之作來品讀,也可以把它作為孩子教育範本來學習。
目錄
第一輯:母親對我的教育
母親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一輯的內容是女兒們寫自己母親的文章,從這些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女孩要富著養”,說的是修養的教育,是德行和智慧的教育。同時,我們也會認識到:“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做人的過程。”
這個過程我們自己的母親給予了我們,我們又教會了自己的女兒,這是傳承,這是中國的母親教育。這一輯旨在體現這種傳承。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好的母親教育,是一種傳統,更能造福後代。
蘇 青 / 母親的希望 2
丁 玲 / 我母親的生平(節選) 8
冰 心 / 回憶母親 14
宗 璞 / 花朝節的紀念 17
舒 婷 / 媽媽的味道 24
李銀河 / 媽媽印象:出類拔萃 27
黃蓓佳 / 兩代母親 34
陳 染 / 與母親有關 38
第二輯:我最初接受的教育
快樂的童年決定孩子的一生。在這幾次面對面的活動當中,有一類家長,滿臉憂慮,通過和他們的溝通並分析他們填寫的調查表,讓我感覺到他們的孩子根本就不快樂。我與家長們倡導了這樣的一個活動,就是每個母親回憶一下自己在童年所受的教育。結合自己切身體驗,再來制定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案,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一輯的內容就是中國近現代成功的女性最初接受教育的回憶,在閱讀這一章內容時,我們可以結合上一輯的內容,從而去體會親職教育、母親教育的重要性。
蘇 青 / 我國的女子教育 44
丁 玲 / 我的中學生活片斷——給孫女的信 49
冰 心 / 童年雜憶 59
宗 璞 / 那青草覆蓋的地方 67
李銀河 / 童年往事 71
舒 婷 / 童年絮味 76
蔣 韻 /閱讀的時光79
陳 染 / 走過 83
笛 安 / 灰姑娘的南瓜車 90
第三輯:我對孩子的教育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多年來幫助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就是幫助家長自己改變的過程,那些“只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的家長”學習的結果竟然是“孩子改變了”!那些“盯著孩子改變的家長”卻收效甚微。
學習這些著名女性對子女的教育,我們可以從中找出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這是我編這本書的初衷,同時也想對每個母親說:“先改變自己,再改變孩子!”
蘇 青 / 教子 100
丁 玲 / 遠方來信 103
楊 沫 / 兒子老鬼 111
陳燕慈/ 與陳染生活小記 128
程乃珊 / 吾家有女初長成 141
王小鷹 / 我是女兒的陪讀媽媽144
舒 婷 / 寫給兒子的臨別贈言 147
李銀河 / 兒子壯壯 150
蔣 韻 /李笛安看《三國演義》 154
趙 玫 / 幸福的牽扯 157
王小妮 / 把孩子交出去 162
黃蓓佳 / 牽手 174
潔 塵 / 成為一個母親 176
線上閱讀
回憶母親
冰心
沒有父母就沒有人類繁衍,思念父母的情懷好似如歌的行板,溫情的畫卷。父愛如山,母恩如海。願你我他永遠生活在母親的恩慈中!
親愛的小朋友:
昨夜還看見新月,今晨起來,卻又是濃陰的天!空山萬靜,我生起一盆炭火,掩上齋門,在窗前桌上,供上臘梅一枝,名香一炷,清茶一碗,自己扶頭默坐,細細地來憶念我的母親。今天是舊曆臘八,從前是我的母親憶念她的母親的日子,如今竟輪到我了。母親逝世,今天整整十三年了,年年此日,我總是出外排遣,不敢任自己哀情的奔放。今天卻要憑著“冷”與“靜”,來細細地憶念我至愛的母親。十三年以來,母親的音容漸遠漸淡,我是如同從最高峰上,緩步下山,但每一駐足回望,只覺得山勢愈巍峨,山容愈靜穆,我知道我離山愈遠,而這座山峰,愈會無限度地增高的。
激盪的悲懷,漸歸平靜,十幾年來涉世較深,閱人更眾,我深深地覺得我敬愛她,不只因為她是我的母親,實在因為她是我平生所遇到的,最卓越的人格。她一生多病,而身體上的疾病,並不曾影響她心靈的健康。她一生好靜,而她常是她周圍一切歡笑與熱鬧的發動者。她不曾進過私塾或學校,而她能欣賞舊文學,接受新思想。她一生沒有過多餘的財產,而她能急人之急,周老濟貧。她在家是個嬌生慣養的獨女,而嫁後在三四十口的大家庭中,能敬上憐下,得每一個人的敬愛。在家庭布置上,她喜歡整齊精美,而精美中並不顯出驕奢。在家人衣著上,她喜歡素淡質樸,而質樸里並不顯出寒酸。她對子女婢僕,從沒有過疾言厲色,而一家人都翕然地敬重她的言詞。她一生在我們中間,真如父親所說的,是“清風入座,明月當頭”,這是何等有修養、能包容的偉大的人格呵!十幾年來,母親永恆地生活在我們的憶念之中。我們一家團聚,或是三三兩兩地在一起,常常有大家忽然沉默的一剎那,雖然大家都不說出什麼,但我們彼此曉得,在這一剎那的沉默中,我們都在痛憶著母親。
我們在玩到好山水時想起她,讀到一本好書時想起她,聽到一番好談話時想起她,看到一個美好的人時,也想起她。假如母親尚在,和我們一同欣賞,不知她要發怎樣美妙的議論?要下怎樣精確的批評?我們不但在快樂的時候想起她,在憂患的時候更想起她,我們愛惜她的身體,抗戰以來的逃難,逃警報,我們都想假如母親仍在,她脆弱的身軀,決受不了這樣的奔波與驚恐,反因著她的早逝,而感謝上天。但我們也想到,假如母親尚在,不知她要怎樣熱烈,怎樣興奮,要給我們以多大的鼓勵與慰安,但這一切,現在都談不到了。在我一生中,母親是最用精神來慰勵我的一個人,十幾年“教師”“主婦”“母親”的生活中,我也就常用我的精神去慰勵別人。而在我自己疲倦、煩躁、頹喪的時候,心靈上就會感到無邊的迷惘與空虛!我想:假如母親尚在,縱使我不發一言,只要我能倚在她的身旁,伏在她的肩上,閉目寧神在她輕輕的摩撫中,我就能得到莫大的慰安與溫暖,我就能再有勇氣,再有精神去應付一切。但是,十三年來這種空虛,竟無法填滿了。悲哀,失母的悲哀呵!一朵梅花,無聲地落在桌上。香盡,茶涼,炭火也燒成了灰,我只覺得心頭起栗,站起來推窗外望,一片迷茫,原來霧更大了!
霧點凝聚在松枝上。千百棵松樹,千萬條的松針尖上,挑著千萬顆晶瑩的淚珠⋯⋯
恕我不往下寫吧, 有母親的小朋友,願你永遠生活在母親的恩慈中。沒有母親的小朋友,願你母親的美華永遠生活在你的人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