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落成於1897年的奧爾特蓋爾德禮堂於1970年榮膺國家史跡名錄。禮堂的一大特色就是位於其鐘樓頂部,每隔一刻鐘鳴響一次的大學樂鍾(The University Chime)。大部分工作日的中午十二點五十分,該樂鍾都會奏響一場持續十分鐘的小型演奏會。
歷史
設計
禮堂的設計工作始於1892年。時任州長約翰·彼得·奧爾特蓋爾德與校長安德魯·S·德雷伯(Andrew Sloan Draper)參與了設計工作。起初,學校委員會舉辦了一場設計方案徵集競賽,向最佳設計提供1200美元的獎金。競賽的獲獎設計來自此前並沒有建築設計經驗的Edward G. Bolles,然而在與其會面後,委員會決定放棄是次競賽徵集所得的建築方案。
其後,在州長奧爾特蓋爾德的建議下,委員會向在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擔任總設計師而大放異彩的丹尼爾·伯納姆(Daniel Burnham)發出了委任狀。然而伯納姆和奧爾特蓋爾德在藝術設計上的分歧日趨明顯,伯納姆最終選擇辭去職務。又經過兩年無果的搜尋後,建築委員會決定向本校的建築系求助。1896年2月4日,時任教授內森·里克與詹姆斯·麥克勞倫·懷特完成了包含建築費用估算在內的設計方案。
奧爾特蓋爾德禮堂是伊利諾州五座被統稱為奧爾特蓋爾德的城堡(Altgeld's castles)的大學建築物之一,這五座建築的設計都有奧爾特蓋爾德的參與。
興建
禮堂於1896年6月10日動工,此時距里克與懷特提交建築方案僅有四個月的時間。包含了一個時間膠囊的奠基石於1896年9月11日安放入外牆。1897年12月1日禮堂正式落成。
裝飾
禮堂是校區內除高中以外唯一有滴水嘴獸外飾的建築物。禮堂內數學圖書館的穹頂天花四面飾有Newton Alonzo Wells所繪製的壁畫。四面壁畫分別獻給1897年時大學擁有的四個學院。東面的壁畫為“伏爾坎的熔爐”,獻給工程學院;西面的壁畫為“彌涅耳瓦的實驗室”,獻給當時的科學學院;南面的壁畫題為“繆斯女神的神聖森林”,獻給當時的文藝學院;北面壁畫則題為“世外桃源”;獻與農學院 。
使用
自1897年6月8日的落成典禮起,禮堂一直作為大學圖書館使用。1927年,禮堂改為學校法學樓,法學系後於1955年移出(禮堂北入口上方至今仍然刻著“法學樓”)。1955年至今,禮堂用作數學樓及數學圖書館。禮堂於1941年正式更名為奧爾特蓋爾德禮堂。
鐘樓
1920年,一組樂鐘被安放入奧爾特蓋爾德禮堂的塔樓內。這組樂鍾包含十五個響鐘,總重約七噸半,由馬里蘭州的麥克辛恩鑄鐘廠(McShane Bell Foundry)鑄造。樂鍾由大學1914至1921屆以及美國軍事航空學校的畢業生贈與,其中最大的三個鍾分別獻給於1904年至1920年期間擔任校長的埃德蒙·J·詹姆斯(Edmund Janes James),一戰期間設於UIUC的美國軍事航空學校,以及1914至1921屆畢業生。學校在1922年為樂鍾安裝了賽斯·托馬斯報時機關(Seth Thomas clock mechanism),使得樂鍾能以威斯敏斯特鐘聲報時。
演奏會
在大部分工作日的十二點五十分至十三點,鐘樓都會進行一場小型演奏會。鐘樓也會為一些特殊的紀念日舉辦特別演奏會,這樣的時節包括校友返校日,建校者紀念日,畢業典禮等等。演奏會是自1920年安裝樂鍾以來便有的傳統。
樂鐘的演奏由連著木質槓桿的鍵盤控制,槓桿又經鋼線與鈴舌相連。樂鐘的音域涵蓋了從D3到G4的約一個半八度,但是樂鍾並不能發出升D3與兩個F調,因此在演奏樂曲時必須作出適當調整。